【摘要】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對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英語的整體性了解。基于兒童認知規律的考慮,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淺顯,主要以簡單的詞匯、句子、語法等作為考察方式,意在讓學生通過漢語與英語的對比,掌握語言的規律。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多以豐富多彩的圖畫形式呈現,構建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語言環境,以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時常會出現“重語言輕圖畫”的現象,導致小學英語教學偏離了初衷。因此,切實培養起學生的“繪本”意識,有助于促進其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繪本”意識;小學英語;網絡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唐琴,江蘇省興化市陳堡中心小學。
小學英語教學的網絡常態化,在給教學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激發學生“繪本”意識的良好環境。就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而言,多采用繪本形式。這和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身心發展規律都緊密相連。小學生生性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對色彩鮮明又強烈的繪本更是體現出本能中帶有的興趣。與此同時,繪本借助連貫的情節往往可以把瑣碎的英語知識串聯起來,更容易讓學生進行理解與記憶。但是,有的教師忽略了英語教學中的“繪本”意識,他們更多地將精力放在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英語知識的掌握上,以“會做題,能做對”來衡量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在無形中打擊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而英語的網絡教學則促進了該情況的改變,學生通過網教更多地關注到教學中的“繪本”,從而激發了學習熱情。
一、積極培養學生“繪本”意識,指導英語教學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并不罕見,但是多數屬于“另起爐灶”,將其當成一個單獨的教學模塊。英語繪本以圖畫和英文為主,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以多元的美塑造其精神世界。在英國,很多兒童從兩三歲便開始閱讀英語繪本,這就如同我國兒童自小閱讀圖畫書一樣,都是基于興趣之上對知識以及生活的涉獵。但是到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就有了新的詮釋。首先,對于不同學段的學生,在選擇繪本內容的時候不盡相同。因為繪本教學不僅要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適應,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其次,英語繪本帶給學生的應該是趣味、實用以及易學,這和我們的英語教材編撰存在異曲同工之處。不僅如此,繪本教學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進而促進其語言能力發展。基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就要切實培養學生的這些“繪本”意識。在“互聯網+英語”的網絡教學模式下,可以更直觀地將教學內容看作“繪本”,進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習英語。例如,在學習Chinese festivals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體現培養學生的“繪本”意識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本部分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諸如“Spring Festivals”? ? ? ? ? ? ? ? ? ? ? ? “Dragon Boat Festival”等中國傳統節日,并且能夠達到對不同節日的時間、活動以及傳統食物的聽說讀寫。在朗讀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嘗試復述有關“Chinese festivals”的課文內容。在教學本部分內容的時候,除了文本中歡度佳節的情景插圖,比如“dumplings”和“moon cakes”這樣的食物單詞也配有具體的圖片,甚至后面的“Look and match”模塊,也是通過圖片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與之相應的句子。這些呈現在網絡教學中,“繪本”意識就更加明顯。比如,在節日視頻的支撐下,教材中的平面圖片變成了立體世界,而學生的腦海中所閃過的一幀幀“繪本”也自然而然地串聯起了單詞、句子、文章等所有的知識點,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理解性識記。
二、聚焦“繪本”情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如果說詩的最高境界是“畫中有詩”,那么英語學習的最高階段便是“情境中有英語”。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最早產生于勞動過程中。作為一種交際的手段,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情境”中學習。因此,很多人認為,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身處其中”,即在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學習,更容易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小學英語教學重視“情境”,不僅包含基于英語句式學習的對話情境,還包括很多具有故事性情節的課文情境。而這些情境,又無一例外地可以生成一幅幅畫面。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英語教學的內容整合成“繪本”情境,那么,知識點的學習也就成了這些情境里的一些節點。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尤其是信息技術帶給英語教學更真切美妙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再看待教學內容也就增加了英語的生活氣息和實用意義。這一點,在教學Seeing the doctor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充分體現出來。
這部分內容重點要求學生能夠在朗讀故事的前提下,學習相關的單詞與短語,同時運用所學知識可以流暢地交流生病看醫生的話題,進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關心和照顧他人。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特殊性,運用情境教學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尤其是通過表演的方式練習所學句型,更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通過網教方式,可以將本部分分成“see the doctor”和“see the dentist”兩個“繪本”情境,之所以這樣分,不僅是因為教材中呈現出兩個部分,而且還因為在國外看醫生和看牙醫是兩個概念,所涉及的也是兩個地點。那么,構建學生頭腦中的“繪本”意識,是進行本部分教學的先決條件。即讓學生用代入聯想把自己當成“繪本”情境中的“Su Hai”和“Mike”,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了解對話交流,繼而在合作中與同學扮演的“醫生”通過即時通訊方式模擬情境,使整個階段的學習都處于一種“繪本”的情境中,學習方式連貫而自然,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三、善于借助“繪本”總結落實教學內容鞏固
傳統的英語鞏固練習多以試題為主,而日常復習也多是機械性地抄寫。就以英語詞匯的掌握為例,重復性的抄寫確實有一定作用,比如很多教師會讓學生在聽寫錯某個單詞的時候抄寫10遍或者20遍。這樣雖然能讓學生記住這個單詞的拼寫方式,但是不僅給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從長遠看,更容易挫傷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甚至因為擔心被罰而產生負面心理。學習語言類知識最好的方式便是“學以致用”。比如,說將課堂所學內容應用于實際交流,或者經過精細加工將語言知識轉化成圖形符號,也就是用“繪本”的方式對相關內容進行總結。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感到新奇,更能以直觀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用“思維導圖”策略,也是以圖畫整合內容的有效方式。網絡英語教學有它的先進性,但是對于“線下”學生掌握情況的落實與監測仍需加強,“繪本”總結正好以激發學生主動性的方式彌補了這種不足。例如在學習In the kitchen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借助“繪本”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總結。
本課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英語詞匯的前提下,學習使用現在進行時態的一般疑問句“Are they doing...”和“Is he/she doing...”及其肯定回答。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運用所學詞匯與句型詢問別人正在做什么事情時,事件處于正在發生著的狀態,也更接近于具體而形象的畫面。但是,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感受語言,對于掌握情況的具體衡量也需要借助口語和書面語的相互印證。基于此,再看教學內容的具體落實,就可以借助“繪本”形式加以總結。由于網絡化教學的創造性,學生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制作出圖文并茂的電子“繪本”,即以實物照片搭配英語單詞的方式;或者是就具體“In the kitchen”的場景配圖,并且標注相應的句子說明;又或者學生用畫筆把本節課的所有收獲做成紙質“繪本”,將所有的重難點囊括其中,從而完成對知識體系的整體構建,進而鞏固本課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網絡常態給教學帶來了很多新生力量。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繪本”意識,使他們對所學內容形成清晰的脈絡與直觀的掌握,并且在濃厚的“繪本”情境中找到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借助“繪本”方式將網絡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楊瑛.影響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5(10).
[2]沈妍斐.學習動機減退因素的調查及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高教學刊,2016(06).
[3]王旭潼.學習動機與高中英語學習的相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