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麗胡瑪爾·艾孜提約麥爾 古麗斯旦·阿不都熱西提

【摘 要】目的:探討全方位護理在創傷骨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90例創傷骨科患者進行研究,將其按照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全方位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有效率可知,實驗組護理后的治療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科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 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療依從性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方位護理;骨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15-01
0 引言
創傷骨科患者一般患病的突發性較強,受生活負面事件影響較多,患者受傷后病情危急,病情較重,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使患者致殘,嚴重的還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創傷突然加之傷勢較重,患對于治療及康復等缺乏正確認識,多存在較大的精神負擔,此外,嚴重創傷所伴發的身體器官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甚至是殘疾等,均將影響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這是手術或藥物治療所難以治愈的[1]。創傷骨科患者在任何時候都是高發人群,且骨骼創傷患者與一般患者有所差別,大多是由于意外事故或人為因素造成災害[2],決發性較強多數創傷也較嚴重使得患者接受治療時的心理上有較強的精神負擔[3],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找到一種較為有效的護理方法。本院以骨科病房作為全方位護理的試點科室,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涵蓋心理、生理、康復及健康教育的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創傷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45例,其中,男性患者有50例、女性患者40例;其年齡為20~5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損傷確診標準,自愿參與研究,且本研究已獲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不良反應及并發癥預防的護理,在此基礎上根據恢復進程,對患者進行常規康復指導。
1.2.2實驗組
觀察組實施全方位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康復護理,為盡快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護理人員應在患者術后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指導患者在病房進行小范圍的關節屈伸、肌肉收縮鍛煉等,及早進行下床活動,鍛煉行走、如廁等,訓練強度由弱至強,使其盡快恢復機體功能;(2)疼痛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對其創傷程度、疼痛水平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分級使用鎮痛藥物,避免因用藥過度導致出現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同時在患者術后結合非藥物治療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鎮痛護理;(3)認知護理,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包括心理認知及行為認知,采取針對性的座談、宣講、親情支持等干預療法來樹立患者正確的認知觀[4],認為通過治療與護理可以使身體更好的康復,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行為,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睡眠時間增強抵抗力,嚴格遵醫囑用藥, 配合護理工作,提高治療依從性等;(4)皮膚護理:幫助患者2h軸式翻身一次,防止坐瘡、褥瘡的產生。且保持病床清潔干燥,利用氣墊、棉圈等用具幫助患者骨隆突部位懸空,避免受壓損傷皮膚,對受壓的骨突部位進行按摩,加強對患者的皮膚護理;(5)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首要針對性的了解各個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與患者溫柔親切交流,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的相關知識,減少緊張情緒;(6)并發癥護理,患者術后長時間臥床易發多種并發癥, 做好患者的體位護理,將患肢抬高,并指導患者家屬多進行肌肉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出現深靜脈血栓;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觀察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級別;顯效:患者損傷部位活動改善明顯,無并發癥發生;有效:患者部分損傷部位活動有改善,有較少并發癥;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沒有變化,損傷部位活動基本無改善,伴隨有較多并發癥。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所有例數×100%。并發癥:靜脈栓塞、壓瘡、關節僵硬、關節萎縮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檢測數據以(-x±s)表示,并以率(%)表示,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臨床效果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有效率可知,實驗組護理后的治療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創傷骨科患者因突發事故受傷住院,對患者而言是身心的雙重打擊。在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可以對創傷有較好的修復效果,但是患者對疾病以及手術實施方案缺乏系統的認知,使其治療的依從性受影響,術后多發的并發癥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的實施勢在必行。常規干預在可以對患者實施心理、健康、飲食指導,臨床觀察效果不佳。以上研究表明,實驗組護理后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可見,在骨科護理中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
4 總結
綜上所述,對創傷骨科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療依從性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小青,沈荷娟,沈曉曉,潘志軍.全方位護理在創傷骨科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4):99-102.
[2] 丁倩.全方位護理在創傷骨科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253-254.
[3] 董娜.全方位護理在創傷骨科患者中應用的觀察與護理[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1,9(11):-4.
[4] 陳玉芳,王越,王荃儀,等.認知療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