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平


【摘 要】目的:分析臨床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對月經不調的治療效果。方法:在研究中選取了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6例月經不調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不同的治療方式,隨機將其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63例。B組患者采用單純的西醫方式進行治療,對A組患者中醫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分別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在治療有效率方面,A組和B組的治療總有效分別為96.83%、84.13%,A組高于B組(P<0.05)。治療后,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A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17%低于B組14.29%(P<0.05)。結論:采用中醫治療方式對月經不調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效果更為明顯,減少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更為有效,對患者的健康安全更有保障,應在臨床治療中更廣泛的使用。
【關鍵詞】月經不調;治療;中醫;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84-02
現在社會中,女性隨著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加,婦科疾病患者的數量也呈上升的趨勢。月經不調就是一種臨床常見、多發的婦科疾病,患者患病期間,月經周期出現不穩定現象,經量增多或減少[1]。多數月經不調的婦女,會伴有乳房腫痛、小腹疼痛、惡心嘔吐及頭暈乏力的癥狀,并在發病后期引發患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殖等疾病,在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時,極度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現在臨床治療中,采用西醫治療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治療后患者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2]。為減輕治療過程中對于患者的危害,本研究選取了126例月經不調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臨床采用中醫治療的方式,對月經不調的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研究中選取了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6例月經不調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不同的治療方式,隨機將其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63例。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實情,并取得患者簽訂的知情同意書。同時,在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展開了研究。分組患者的具體情況為A組患者年齡范圍為24歲~46歲,平均年齡(36.38±3.12)歲;B組患者年齡范圍為25歲~47歲,平均年齡(36.79±3.57)歲。對A組和B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B組患者采用單純的西醫方式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予以治療。采用藥物多數為補佳樂、黃體酮,具體用量為:從患者月經后第5天開始口服補佳樂,每日2mg,連續口服20天,治療第15天開始適量給予患者黃體酮注射。對A組患者中醫治療方式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不同表現病狀,應用不同的中藥配方。(1)對于經量少,并伴有小腹脹痛、四肢冰冷的患者,采用石楠葉、肉桂、川芍各5g,人參、牛膝、丹皮各10g,溫水煎服。(2)對于經量少且經血色淺的患者,應用枸杞、當歸、人參各10g,熟地15g,山藥24g,溫水煎服。(3)對于月經有血塊,伴有乳房腫痛癥狀的患者,采用丹皮、首烏、郁金、當歸各10g,溫水煎服。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詳細記錄,主要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種結果。其中,顯效:治療之后,患者月經的周期、經量等癥狀均恢復到正常狀態;有效:治療之后,患者月經周期、經量等有恢復正常趨勢,其他臨床癥狀處于減輕趨勢甚至消失,并且治療后一段時間內無復發現象;無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月經周期、經量等未有改善趨勢,患者仍有痛經、乳房脹痛等表現。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準確記錄所有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統計之后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對所采集的資料應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分別采用(%)表示,同時,采用(x2)進行校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有效率比較
A組和B組的治療總有效分別為96.83%、84.13%,A組高于B組(P<0.05)。詳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A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17%低于B組14.29%(P<0.05)。見表3。
3 討論
月經不調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但在中醫理論中,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氣血、經絡、臟腑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導致的。患者在月經期間,出血過多容易導致氣血虧損,造成患者貧血等癥狀,經量過少則導致患者氣血淤積,阻塞經脈。患者在發病期間,會出現精神疲憊、心悸、睡眠不足的癥狀[3]。應用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調節患者內分泌,以此達到通經活血的目的。通過對于氣血的補充,促進患者恢復正常周期。并對臟腑、肝腎、脾胃的調理,實現對患者病癥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有效率方面,A組和B組的治療總有效分別為96.83%、84.13%,A組高于B組(P<0.05)。治療后,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A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17%低于B組14.29%(P<0.05)。綜上所述,采用中醫治療方式對月經不調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效果更為明顯,減少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更為有效,對患者的健康安全更有保障,應在臨床治療中更廣泛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廖春華,羅菊蘭.辨證分型治療月經不調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02):86-87.
[2] 高維芬.中醫辨證治療婦科月經不調臨床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6):151-153.
[3] 趙彬,孫情.中醫辨證治療婦科月經不調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2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