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勤 吳珊珊
【摘 要】目的:觀察與分析果酸換膚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聯合治療輕中度痤瘡的臨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100例輕中度痤瘡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包含50例患者,對對照組采取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對觀察組采取果酸換膚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聯合治療,觀察與對比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對兩組的差異作出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輕中度痤瘡患者時,采用果酸換膚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的治療方法,可以明顯提升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果酸換膚;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輕中度痤瘡;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51? ? ?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23-01
痤瘡是一種發于毛囊和皮脂腺單位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多見于青少年患者,因為多發于面部,對容貌的影響較大,所以可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會交往有一定不良影響,但青春期過后一般可以自然緩解或自愈[1]。痤瘡的治療原則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控制痤瘡丙酸桿菌的繁殖,緩解炎癥。為了探究果酸換膚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聯合治療輕中度痤瘡的臨床效果,本研究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應用于100例輕中度痤瘡患者,觀察分析其臨床表現,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100例輕中度痤瘡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包含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布在13歲至25歲不等,平均(17.25±2.36)歲,男性27例,女性2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分布在14歲至25歲不等,平均(17.51±2.19)歲,男性27例,女性23例。經對比之后,發現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較大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囑患者將痤瘡患處清潔并擦拭干凈之后,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滴于患處皮膚并涂抹,1~2滴/次,3次/天,對于皮脂分泌旺盛的患者,給予維生素B6口服,20mg/次,3次/天。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果酸換膚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聯合治療。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用果酸換膚治療。治療時,引導患者于治療床上采取平躺位,使用專用清洗劑將患者患處皮膚清潔干凈,用美容巾將患者頭發包裹固定,暴露患處,對患處再次進行清潔,并在患者的口周皮膚、鼻子、眼角及陳舊傷口處涂抹保護霜,使用醫用紗布將患者的雙眼覆蓋,在患者的痤瘡部位涂抹事先調制好的果酸活膚液,對于皮損嚴重的區域進行重復涂抹,患者如感到面部刺痛、灼熱,給予中和液,待3~5分鐘,將覆蓋雙眼的醫用紗布取下,貼附退熱冰膜,加冷治療15分鐘,完畢后涂抹保濕霜。在治療期間,囑患者做好防曬保護,每2周進行一次治療,連續治療4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治療效果包括痊愈、顯效、有效及無效四個等級,患者面部粉刺、丘疹全部脫落為痊愈,患者面部大部分粉刺、丘疹脫落為顯效,患者面部粉刺、丘疹有一定脫落為有效,患者面部粉刺、丘疹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該組全部患者例數×100%。患者出現的不良發應包括刺痛感、瘙癢感及紅斑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出現不良發應的患者例數)/該組全部患者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將統計學軟件SPSS20.0作為處理本研究數據的工具。計數資料以百分比(%)作為表示,并采用c2檢驗。P<0.05,則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痊愈例數為26例,顯效例數為18例,有效例數為4例,無效例數為2例,治療有效率為96.0%(48/50);對照組患者痊愈例數為19例,顯效例數為8例,有效例數為11例,無效例數為12例,治療有效率為76.0%(38/50)。經過對比,發現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出現刺痛感的有1例,出現瘙癢感的有0例,出現紅斑的有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1/50);對照組出現刺痛感的有5例,出現瘙癢感的有5例,出現紅斑的有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0%(13/50)。經過對比,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痤瘡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病,多發于青少年患者的面部。作為一種慢性病癥,痤瘡具有病程較長且反復發作的特點。痤瘡對患者最大的危害便是影響容貌,特別是對于青少年患者來說,痤瘡容易使其產生自卑感,不利于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臨床常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來治療痤瘡,其成分中的克林霉素、甲硝唑均對丙酸桿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同時可減少皮膚表面的脂肪酸,但是單一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的效果有限,特別是對于病程長的患者,療效更是難以滿足需要。果酸是提取自天然材料的有機酸,容易滲入皮膚被吸收,可改善肌膚的干燥與角化問題,同時可促進真皮層膠原蛋白的纖維增生,有效解決痤瘡留下的疤痕問題,且大多數痤瘡患者的角質層較厚,皮脂分泌旺盛,果酸換膚可有效的除去角質,改善油脂對于毛孔的堵塞,從而改善痤瘡癥狀[2]。本研究中,采用果酸換膚聯合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單純采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治療的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后者,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治療輕中度痤瘡患者時,采用果酸換膚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可以明顯提升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影,劉艷麗.果酸換膚聯合克林霉素凝膠對輕中度痤瘡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44-45.
[2] 劉歡.果酸換膚聯合克林霉素凝膠治療輕中度痤瘡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8):141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