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應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對我院精神病病例中的100例患者予以隨機抽取,研究病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入院收治,應用數字表法予以隨機分組。對照組50例病例施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50例病例聯合施以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病例情緒狀態及滿意度評分。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病例經評定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例經評測SAS、SDS心理狀態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精神病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心理護理;精神病患者;心理狀態;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20-01
隨著生活壓力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精神病的發病人數逐年增長。常以躁狂抑郁交替、混合發作等形式發作,病發后多伴有行為障礙、思維障礙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1-2]。尋找合理有效的方法幫助精神病患者排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有效率尤為關鍵。鑒于此,本次研究特選取100例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心理護理應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干預效果,詳細報告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收治的精神病病例中的100例患者予以隨機抽取,研究病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入院收治,應用數字表法予以隨機分組。對照組收治的50例病例年齡范圍介于21-56歲之間,均值(34.3±5.2)歲,男女性別比32/18;觀察組收治的50例中,年齡抽取范圍介于22-56歲之間,平均(34.6±4.8)歲,男女性別比34/16;組間自然信息具均衡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等內容,與此同時,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為:(1)情感支持: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特點,采取合理方式講解雙向情感障礙病發誘因、治療方式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等;關注并評估病患情緒狀態,不定期安排家屬探視,給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2)提升認知功能: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避免患者對疾病認知偏差而導致的巨大壓力,通過交流、引導使患者糾正認知錯誤,逐漸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3)心理評估與治療:綜合性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并予以針對性護理治療,提高患者對自身治療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信任程度與配合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來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總分值均為100分,分值與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成正相關。采取院內自制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評估,總分值為100分,滿意:>90分;基本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總體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統計測驗。心理狀態評分即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積極開展t檢驗;護理總滿意率即計數資料應用(%)表示,積極開展卡方檢驗,P<0.05以示統計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觀察組經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病例護理滿意度評價比較
觀察組病例經調查評定護理總滿意率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病例7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多伴發躁狂、抑郁等癥狀,認知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的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患者病情發作多以負性情緒為主,表現為抑郁、絕望等心理,鑒于此,在臨床治療中輔助配合心理護理干預十分必要[3-4]。臨床上心理護理應用廣泛,護理效果較佳。心理護理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制定詳細的心理干預措施,給予患者更加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關注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針對性予以護理干預,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有效緩解,提高治療積極性[5-6]。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病例經評定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例經評測SAS、SDS心理狀態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針對精神病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不僅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還可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義榮,王陽陽,武紅梅,初鳳艷.心理護理在精神科治療康復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學,2019,10(22):64-65.
[2] 王健,張道全.強化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30):74-75.
[3] [1]宋威.金字塔管理模式在重癥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7):187-189.
[4] 高葉青,王潔.延續性護理對社區重性精神病患者穩定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2):69-70+76.
[5] 周堪清,黎麗華,潘桂香.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1):158-159.
[6] 朱彩紅.精神病護理中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探析[J].名醫,2018(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