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


【摘 要】目的:討論、研究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及血糖控制情況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診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其護理措施進行分組,觀察組實施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血糖控制情況。結果:觀察組滿意度為98%,對照組滿意率為86.7%(P<0.05);觀察組患者就空腹血糖明顯降低(t=11.8578,P=0.000),餐后2h血糖明顯低于干預前(t=21.0415,P=0.000);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低于干預前(t=0.9695,P=0.000),餐后2h血糖相比干預前有所改善(t=9.5008,P=0.000),整體控制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就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實施個體化延續性護理措施,可提升護理滿意度,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保障療效。
【關鍵詞】個體化延續性護理;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血糖控制情況
【中圖分類號】R473.5? ? ? ?【文獻標識碼】B? ? ?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33-01
臨床治療期間,糖尿病本身屬于一種常見疾病,一般臨床將其劃分為Ⅰ型與Ⅱ型,我國的主要發病類型為Ⅱ型,占比整體發病92.0%。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這類患者臨床治療期間的護理方案實施情況,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診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診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其護理措施進行分組,本文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男女占比為1:1,年齡范圍為44-74歲,平均(54.10±2.18)歲;對照組男女占比為2:1,年齡范圍為42-76歲,平均(54.60±5.22)歲。
納入標準:1.滿足WHO制定的《糖尿病疾病診斷標準》;2.患者臨床資料完善且自愿加入。
排除標準:1.嚴重凝血疾病;2.嚴重心肺功能疾病;3.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2研究方式
觀察組
實施個體化延續性護理,主要包括:1.出院當日為患者建設實名制檔案,完善患者基本資料,結合患者病情提供合理的出院指導,為患者準備血糖監護儀器,確保患者血糖穩定性,指導其合理使用儀器設備,確保患者在家也可正常使用儀器持續性的監測血糖;2.出院時叮囑患者詳細記錄血糖數值與監測時間,詳細記錄飲食時間,叮囑家屬關注患者情緒變化,記錄情緒變化事件,出院后一日護理人員回收儀器與檔案,為其提供飲食指導與生活指導,建設咨詢熱線,定期開展健康宣教;3.出院后3d,護理人員實時跟蹤,詢問患者服藥依從性,掌握患者癥狀及情況,分析患者癥狀,合理調整用藥;4.出院后一周,到患者家中隨訪,協助患者測量血壓,調整患者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制定合理的生活計劃與飲食計劃,叮囑患者適當運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依照護理原則進行。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血糖控制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研究數據統一使用SPSS6.0軟件處理,卡方檢驗計數資料 [n(%)],t檢驗計量資料[n(-x±s)],組間對比以p<0.05為標準,探討組間數據是否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為98%,對照組滿意率為86.7%,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在實施了干預措施后,觀察組患者就空腹血糖明顯降低,餐后2h血糖明顯低于干預前;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低于干預前,餐后2h血糖相比干預前有所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診療中,糖尿病被歸為內分泌系統中,屬于慢性疾病的一種,患者要終身服藥,才可保障生活質量,滿足日常生產[1]。就文獻報道顯示,該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為公共衛生問題[2]。
高靜梅[3]學者研究表明,就血糖控制情況對比,干預前數值對比有差異(P>0.05),實施干預措施后,兩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整體控制情況而言,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本文研究結論相似。
由此可見,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張守菊.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的滿意度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4):74-75.
[2] 葉黎霞,盛芝仁,仇春波,陳潔,任雪瓊.基于互聯網的居家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01):147-149+163.
[3] 高靜梅.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9):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