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茜


【摘 要】目的:探究機械通氣重癥患者麻醉復蘇期的護理要點。方法:隨機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72例機械通氣重癥患者分為對照組(36例,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36例,應用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5.56%)低于對照組(22.22%),P<0.05;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結論:對機械通氣重癥麻醉復蘇期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關鍵詞】機械通氣;重癥;麻醉復蘇期;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68-01
機械通氣屬于臨床常用輔助呼吸救治方法之一,對維持生命體征指標穩定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積極意義[1],且上述輔助療法在大型手術中必不可少,而行機械通氣患者常需開展全身麻醉,但手術結束后,為觀察手術效果,常需患者盡快蘇醒[2],故為促使患者手術結束后盡快蘇醒,減少麻醉并發癥,在麻醉復蘇期應加強護理干預。我院對機械通氣重癥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取得了較佳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隨機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72例機械通氣重癥患者分為對照組(36例)、實驗組(36例)。
實驗組年齡為26-68(41.62±1.73)歲,男女分別為21(58.33%)、15(41.67%)例;插管類型:24例口插管,8例鼻插管,4氣管插管。
對照組年齡為25-67(41.58±1.69)歲,男女分別為20(55.56%)、16(44.44%)例;插管類型:23例口插管,9例鼻插管,4氣管插管。
兩組資料經統計得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待患者進入麻醉恢復室后,合理調節室內溫度及濕度,加強監測各項體征指標,給予其吸氧干預,若有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并設立防護欄,以免出現墜床等意外事件,同時,由于患者常不能自主排痰,可對其開展吸痰干預,但應合理控制吸痰頻率及時間。
實驗組除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外,還需開展預見性護理,具體為:1.并發癥預防護理:為預防患者出現低氧血癥,在患者麻醉恢復期應給予其吸氧,待患者清醒后,應鼓勵患者咳嗽、排痰,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為預防患者出現躁動,可和麻醉醫師溝通適當給予患者鎮靜、鎮痛藥物;為預防急性肺水腫、喉痙攣、舌根后墜等疾病,在拔管時應給予患者吸氧干預,并當患者胸廓活動受限時,可將其頭后仰,指導其采取側臥位。2.保暖干預:除調節室溫外,可取恒溫水毯置于病床床單下,適宜調節溫度,同時,對輸注液體進行預熱干預,注意盡量縮短消毒時間,以免局部長時間暴露,此外,加強監測患者體溫,若有異常,及時采取對癥干預。3.情緒干預:待患者意識清醒后,可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并告知患者機械通氣的作用及意義,以增加其配合程度,同時,對患者進行情緒安撫,及時給予其安慰和鼓勵,并告知患者過度激動、緊張等不良情緒易增加機體應激反應,對恢復十分不利,教會其調節情緒的方法,以促使其盡快調節。
1.3評估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不良事件發生率。
護理質量評分:選擇自制問卷(總分100分,對護理內容、護理結果、服務態度及護理安全性)進行評估,評分越高,即護理質量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5.56%)低于對照組(22.22%),P<0.05,如表1:
2.2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
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如表2:
3 討論
較多研究均證實[3],機械輔助通氣對改善患者血氧狀況及保持呼吸具有較積極的作用,有助于維持患者生命,尤其對于危重患者而言。由于危重患者在手術期間常需接受全麻干預,但機械通氣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麻醉并發癥發生機率[4],加上需觀察手術效果,常希望患者術后能盡快蘇醒,故在麻醉恢復期應加強對患者開展有效護理干預。
本研究對機械通氣重癥麻醉復蘇期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預見性護理模式強調提前對患者開展相關預防措施,以最大限度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從而有助于減小手術風險性,且上述護理模式更注重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干預,對減小因不良心理導致的應激反應具有較積極的意義,護理質量更高。研究發現,在上述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者的主動性及風險意識明顯更強,綜合素質較以往更高,從而有助于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對增加患者好評度具有良好促進作用。
此次研究顯示,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5.56%)低于對照組(22.22%),且護理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提示開展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減少喉頭水腫、舌后墜、非計劃拔管等不良事件,對增加手術安全性具有積極意義,并有助于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對營造醫院形象具有較好促進作用。
綜上所得,對機械通氣重癥麻醉復蘇期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 侯文馨,杜長虹,甕杰慧等.麻醉復蘇室舒適護理在動脈瘤術后恢復期的安全性及舒適度評價[J].中國醫刊,2019,54(1):95-97.
[2] 金呀曼,金楚珍,張小秋等.麻醉蘇醒期管理流程的建立對減少蘇醒期并發癥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院統計,2017,24(5):370-371.
[3] 仲婷婷.特殊管路交接單在肺切除全麻手術患者蘇醒期護理安全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7):248-249
[4] 陸雪飛.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麻醉復蘇期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