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萍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倡教師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內容,特別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較多的概念性知識,如果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對生澀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且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下文針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075-02
引言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并且也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規律。但是,現階段,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以自身為教學主體,從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是很難得到提升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并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學習,對生物現象進行觀察,對實驗進行動手操作,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1.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生物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師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進而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1]。而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自主探究生物知識,這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都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第二,有助于對學生潛能的挖掘。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自主的對知識營養進行汲取,并且還可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2.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
第一,教師教學過于依賴教材。在新課改背景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教學內容難以得到有效擴展,導致影響到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時,教師把符合教材標準的答案傳授給學生,甚至還會否定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思考,長期以往學生會失去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2]。第二,教師教學偏向于單向灌輸。在以往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處于教學主導地位,把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該種單方向灌輸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長期以往會對生物學習產生疲勞感。并且,在該種學習環境下,學生生物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在遇到問題時不會積極主動地請教教師,嚴重降低了教學效果。
3.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3.1充分利用生活現象,激起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是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若教師過多的進行講解,學生會很難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識[3]。因此,想要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和生物教學進行結合,進而有效激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生活化教學資源進行積極主動的應用,使學生可以對生活現象進行觀察,來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理解,進而有效激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觀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必修3“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時,在課前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中,對人口數量發展趨勢、生態環境發展趨勢等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如圖1。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這些信息,通過圖片、數據表格等形式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根據數據圖片,對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掌握和了解,進而加深學生的了解和記憶。在數據、圖片的影響下,學生可以真正的結合實際情況,激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2靈活設計教學活動,指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靈活設計教學活動,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活動的創新性。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科學知識,在課堂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積極主動的指引,使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對生活現象進行探究,自主對生物理論進行驗證,進而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進而自主地進行學習,有效提升課堂學習自主性。
例如,在講解必修1“細胞的基本結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細胞的結構進行自主研究,根據自身的想象能力,對細胞膜、細胞核、細胞器等功能進行預測,并通過必要的實驗設備,對生物現象進行驗證。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指引學生對自身的猜想進行提出,并創建一個思維導圖,內容為細胞基本結構,對其中包括細節內容,如細胞膜為系統的邊界,詳見圖2。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有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有效提升了學生探究的趣味性,并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3組織合作探究活動,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以往高中生物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利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把理論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很少有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可以有效突出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其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生本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該種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時,需要以合適的探究任務作為驅動,指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探究任務,使學生可以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強化獨立思考意識和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發展。
例如,在講解必修2“基因的本質”時,該部分涉及到觀察DNA與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教師可以結合該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分發給每個小組實驗用具,其中包括燒杯、溫度計、消毒牙簽、試管、載玻片等。其次,教師把實驗原理講解給學生,真核細胞DNA存在在細胞核中,RNA存在在細胞質中,結合甲基綠和吡羅紅對兩者親和力的差異性,對DNA和RNA進行染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實驗原理知識呈現給學生,如圖3。最后,要求每個小組學生自行分配任務,一起對實驗步驟進行設計和實施,并總結實驗結果。通過該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4鼓勵學生走向講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教師想要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對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進行明確。教師,屬于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需要利用多種形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其希望可以得到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通過鼓勵學生走向講臺,把自己的學習看法進行分享,使學生可以自主對問題進行發現和解決,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例如,在講解必修3“種群和群落”時,該章節的內容主要包括種群的特點、種群數量的變化、種群的結構、種群的演替。在實際教學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并且,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并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4人,挑選重點內容,在課堂中到講臺上,對挑選的內容進行講述,講述時間在5-8分鐘。最后,教師需要對每個小組學生的講述進行激勵和評價。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和熱情。長此以往,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于學生生物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發展,還有助于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實際上,學生在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以后,可以自主思考學習活動,還可以自主對問題的答案進行尋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多留給學生一些獨立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可以自主發現和學習知識,進而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桂林.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99.
[2]王啟濤.提升高中生物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11):20.
[3]張麗.期待效應視域下高中學生生物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才智,2019(08):161.
[4]王世超.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討[J].考試周刊, 2018(43):167-168.
[5]趙艷春.試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外交流,2018(051):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