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學
【摘要】審題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效果,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為研究對象,對此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數學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學生? 審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097-02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中,審題能力培養非常重要,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效果的關鍵。但是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審題能力進行分析。
1.數學解題中審題的重要性
波利亞指出在解決問題時,如果你對問題還沒有理解就進行答復必然會出現許多錯誤。學生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在拿到題目以后還沒有對題意進行深入理解,對其中的內容還沒有做到全面把握,或者對其中的數量關系沒有搞清楚,就急于動手進行演算,其結果通常是失敗的。審題,是在解決問題前對存在問題內容的全面理解與把握,對于問題分析以后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有經驗的教師特別注重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審題教學,他們認為“成也審題、敗也審題”。認真審題才能發現題目中的要義,把握題目中的細節,這相當于對問題的解決成功了一半。而相當一部分教師與學生,都忽視了審題,都沒有把審題放在重要的地位而加以重視。學生在做題時沒有養成認真分析原題的習慣,就匆匆動手進行解題,因此出現了“一看就會,做起來出錯”的問題,尤其在考試過后為數不少的學生都抱怨認為很簡單的題目卻因為沒有弄清題意而出錯。隨著這些問題的產生,審題研究也引起了教師和相關研究專家的高度重視。部分教師較為籠統地概括出審題的步驟,也提出了相關審題的注意事項,但很少有專家與教師在真實的案例中研究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少有研究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審題的相關文獻。針對數學教學中學生如何審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為他們的學習本身造成了不小的難度,隨著知識不斷深入地學習,數學思想與方法也廣泛融入了數學知識體系,審題屬于解決問題的初始階段,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更精細、更準確、更深入的審題,在審題中找出數量之間的關系,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才能為有效解決問題提供保障。
2.小學數學教學中審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對審題教學缺乏正確認識
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做題的作用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一種觀點過度地高估了做題的重要性,認為多做題就會促進學生理解,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就會理解數學原理,提高數學認知,以多練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與理解,因而出現了“題海戰術”,對數學題目反復做,并且歸結題型的解法,多題一解,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這種觀念更多的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所謂的做題技能也只能應付一時的考試,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更近似于機械式的記憶與套用,這對于學生實用能力的提高的作用不言而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被“模式的套用”所替代。還有一種是以少量做題為特征的教學。這種觀點認為學生做題只是對知識的鞏固,是對所學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學生只要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做題過程中就可以了。通過做題改錯的過程達到知識的修正與運用即可。以上兩種觀點都是由于缺乏對做題功能的正確認識而造成的,對數學教學缺乏全面的認識,沒有重視解題教學所具有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實際上解題是對學生思維發展與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過程,對于促進學生良好數學品質的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忽視審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能力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的,但是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種傾向,就是教師只注重解題的示范與板演,但是對于學生的審題方法缺乏指導與強調。學生拿到一個題目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就動手書寫與運算,最后所得的結果甚至是與題目正確答案相差甚遠。再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與分析的習慣,沒有引導學生怎樣閱讀與理解題意,如何了解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從隱含條件中尋找突破口,完成問題的解決。另外,教師沒有對學生數學閱讀分析進行專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讓教師閱讀或者讓學生閱讀,而在對題目的分析環節,沒有進行強化訓練,因此學生認真分析審題的習慣沒有養成,這是造成學生解決問題時不能認真分析而出現錯誤的重要原因。
3.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
3.1仔細讀題,加深理解
閱讀,是審題的關鍵,也是提高解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閱讀引導,使學生學會讀題,通過讀題明確問題的主題,并確定解題方法。在數學解題中可以發現,部分學生對問題的閱讀并不仔細,一掃而過的閱讀方式,無法掌握問題主題,容易出現錯誤結果。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良現象:第一,讀題不仔細。低年級小學生因為審題不仔細,在解題的過程中忽略問題要求,忽略只解一個問題或者解題過程與問題要求不同的情況。第二,無法理解問題中心要求。小學生解題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對問題的主題不理解,不知道應該從何入手,不懂得在問題中找到數量關系。例如,小明現在的體重是43千克,與他出生時的體重相比,重了13倍還多1.4千克,那么小明出生時的體重是多少千克呢?當學生遇到稍微復雜的問題,就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不知道應該從哪方面入手解決問題。若是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就可以發現解決問題方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讀題的良好習慣,不管是文字類型題,還是公式類型題都應仔細、完整的閱讀,以此保證閱讀的效果。此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指明讓某個學生閱讀,或者集體閱讀的方式閱讀題目,分析題目中數量關系,以此找到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例如,小明家中有雞兔共46只,已知籠子中一共有128足、46頭,問雞兔分別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