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宇 王雪艷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獨立學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學校全方位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是培養提高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獨立學院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是豐富創新創業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拓展實施科學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僅有利于增強獨立學院的綜合競爭力,更加能突顯出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明顯特色。通過研究江蘇省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特點、師資隊伍、成果轉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江蘇省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江蘇省 創新創業教育 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95-02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基本創業素質和具有創新意愿的復合型人才,自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后,全國高校開始進入雙創浪潮,以創新精神、創新探索、創業基本知識為基礎開展通識教育,繼而深入開展雙創的大學生教育,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江蘇省作為經濟強省和教育強省,在高校創新創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專業方面有自己的獨特性和適用性,因此,本文以江蘇省獨立學院作為研究對象,對獨立學院“雙創”教育開展研究,發現目前存在的部分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實施對策。
一、江蘇省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江蘇省開展創新創業的背景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校應該結合“雙創”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推動“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對各類專業課程的“雙創”資源進行整合,在傳授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開展“雙創”教育延伸。為學生開設“雙創”教育相近的課程,如:創新創業基礎、就業指南、研究方法、創業法規政策等課程。并納入學生的學分管理體制,建設有機聯系的“雙創”教育專門課程群。優化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結合江蘇省實際出臺《江蘇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創新創業和專業教育,培養知與行相輔相成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形成課堂教學、學生探索、合作實踐、幫扶指導、氛圍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雙創”教育模式。學生創業意識、精神和能力大幅度提升,投身創業的學生數量顯著增加,高校的“雙創”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二)獨立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
1.大學生創業熱情高,但創業成功并能持續下來的企業較少,并且項目科技含量低
江蘇省創新創業平臺數據顯示,江蘇省獨立院校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學校并不多,大部分學校將課程設置為通識課程,將其設為專業課程的占少數。院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比賽中,學生參與人數較少,參賽項目科技含量不高。
2.大學生創業中存在“偽創業”現象
目前,在大學生創業中存在“偽創業”現象。“偽創業”是指為了滿足臨時的經濟需要,比如為了勤工助學或減輕家里經濟負擔而進行的創業,對于創業沒有良好規劃。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真正的內涵了解不多,只看到創新創業成功的輝煌,并沒有接受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專業的知識。以為只要申報上去,得到學校支持,就可以創業,對創業項目沒有系統的規劃,只申報而不真正創業,只是一種“偽創業”。
(三) 獨立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獨立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申報程序、優惠政策、經營管理等方面有更專業的積累。通過相關課程,學生可以了解創業的風險,知道如何規避風險,降低風險。通過學習創業管理模式、風險分析、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識,組建創建團隊,規避創業風險,提升成功概率。
二、江蘇省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師資配備和培養力度不夠
“雙創教育”的開展同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同時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教師在“雙創教育”方面略顯力不從心,但大多數院校并沒有從深層次去解決“雙創”教育的師資問題,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只有教學沒有實踐,很難培育出成功的創業團隊。高校中雖然開設了創新創業的課程,但是大部分學校依舊是僅限于普修課,很多學生在課程上并沒有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不夠系統性。
(二)專業的融合和跨度造成壁壘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雙創”教育是跨專業的綜合應用及實踐,是教育體系建設的升華。然而,在實施教育過程中,由于傳統教育的“專業教育為主”思想根深蒂固,團隊成員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能力不足,成為創新創業實施過程的短板。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專業學生培養目標不同,所學知識不同,而創新創業需要跨專業融合,專業融合方面成為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個門檻,需要在專業融合方面進一步加強。
(三)缺乏有效的成果轉化渠道
根據研究和分析,目前國內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相對功利,形式相對較少,成果轉化較少,團隊轉型渠道較窄。沒有相應的市場應用及對接指導,后續資金跟進困難,這也正是當前創新創業教育薄弱環節所在。很多創新創業申請者,只是將工作停留在申請階段,更有團隊在獲得啟動資金后停滯不前,出現“空手套白狼”的現象,結果導致成果轉化到實踐環節較差。
三、江蘇省獨立學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優化專業師資隊伍,科學安排雙創課程
獨立學院要加強對打造創新創業專業師資隊伍重要性的認識,在提升專業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綜合能力的同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通過聘任合作企業有創業經歷的人才作為大學生的創業導師,對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業實戰培訓,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更大限度地提高江蘇省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整體水平。通過優化“雙創”師資隊伍,可以使江蘇省獨立學院的“雙創”教育質量有效提升,并為日后的就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二)破除專業壁壘,優化創新創業課程
有效提升獨立學院創新創業能力的一個關鍵就是要優化創新創業課程,學生往往在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的同時會接觸到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對于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不夠了解,從而導致項目擱置或者無法進行項目推進。獨立學院在創新創業課程設計時,應該對學生感興趣的創新創業內容展開調研,有針對性地設置理論與實踐教學。對于項目涉及的專業進行團隊式的項目孵化,學校應對于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專業課程延伸的創業教育,開展相應的創業精英班教育,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上述措施能有效解決江蘇省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對創新創業的教學方法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孵化基地,促進創業項目成果轉化
江蘇省獨立學院應該向全國創新創業發展較好的高校學習,與所在地政府合作,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共享服務空間、經營場地、政策指導、資金申請、咨詢策劃、項目顧問、人才培訓等服務。獨立學院扶持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入駐,并將成功孵化的項目向社會推廣。學校對于創新創業項目應充分挖掘各種社會資源,使創新創業平臺不斷擴大,保證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順利實施與孵化。
四、結語
上述有關江蘇省獨立學院大學生“雙創”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探討,希望能給做創新創業指導的教師、創新創業相關管理人員和有創業想法的獨立學院學生以啟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可以解決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為自身發展拓寬道路。同時為解決當前高校的就業問題提供幫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落實,推動經濟發展。而實施“雙創”教育的獨立學院更應該深化改革,科學實施,整合資源,引領氛圍,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秀鴿.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16(15):49-50.
[2]陳薈宇.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中政府的作用分析:基于對河南省的調研[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2):39-43.
[3]馬莉.江蘇省創新創業人才現狀及管理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1):231-233.
[4] 張敏潔,李琳.“互聯網+”嵌入下江蘇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6).
[5] 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11.
[6]羅蘭,何躍勇,宋山梅.《創業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基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現代商貿工業,2019(18).[7]張洋.“一制三化”培養模式下的設計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
[8]張廣新.探究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方法改革[J].智庫時代,2018(44).
[9]周春媚.基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探析[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5).
[10]鮑曉萍,徐國輝.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評《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及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5).
[11]黃昌興.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方法改革探究[J].職業,2020(2):37-38.
責任編輯:張蕊
[作者簡介]郭新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生涯發展;王雪艷,武漢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碩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通訊作者:黃靜,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