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萍
[摘 要] “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建立,意味著兩國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雙方的經貿合作必將更加深入全面。反壟斷法律體系在俄羅斯的經濟轉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中國企業在俄開展并購等經貿活動需要面對的最主要法律風險。因此,在掌握俄羅斯反壟斷法律體系重點內容及對我國企業在俄投資影響的基礎上,分析反壟斷視閾下中國企業對俄投資的法律風險,從健全海外投資保護法律體系、加強我國反壟斷審查力度、重視法律風險、謹慎選擇經營策略等方面提出赴俄投資應對反壟斷審查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俄羅斯;反壟斷;投資;法律風險
[中圖分類號] F75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7-0104-02
一、反壟斷規制對中國企業在俄投資的影響
伴隨著俄羅斯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變化,其經濟法律法規的立法目的、規制對象等內容亦隨之變化。[1]為促進經濟發展,解決反壟斷法律法規過于分散、執行力較差的問題,俄羅斯借鑒西方反壟斷法律體系,于1991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壟斷領域的成文法《反壟斷法》。2006年,俄羅斯立足于基本國情,結合國內經濟狀況和其他重要因素,又建立了以《保護競爭法》為主,其他各種反壟斷法律為輔的新型反壟斷法律體系。2012年至今,俄羅斯已形成了以《保護競爭法》為核心,以《行政違法法典》和其他法律法規為骨干的較為完善的反壟斷法律體系。其“壟斷”的認定標準可總結為對經營者集中的規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制、規制限制競爭協議、規制行政壟斷這四個方面。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俄投資規模不斷增大,雖然最終都成功獲得俄羅斯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準入許可,但被俄羅斯反壟斷部門審查的次數卻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一則可能是赴俄投資初期中國企業對俄直接投資規模較小,未涉及到戰略性敏感領域,故而初始階段未受到反壟斷審查;二則隨著雙方經貿合作的領域、規模逐漸擴大,特別是俄羅斯外資并購法律制度趨于完善,俄方反壟斷部門對中國企業的審查必然愈加嚴格。俄羅斯加大對中國企業反壟斷審查力度主要源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近些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實力逐漸增強,對俄投資規模亦進一步增大,最為關鍵的是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以能源和礦產資源為代表的國家戰略性敏感領域,俄方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第二,中國對俄投資的企業中,國有企業投資規模占比較大,且具有明顯的政府色彩,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不可避免的采取嚴格的審查措施。因此,如何妥善應對俄羅斯反壟斷部門的嚴格審查,防范反壟斷規制下對俄投資的法律風險,促進中國企業在俄投資的順利進行,已成為兩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反壟斷視閾下中國企業對俄投資的法律風險
(一)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且變動頻繁
近年來,為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國投資者,俄羅斯陸續修改完善或出臺了經濟金融領域的多部法律法規,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經濟保護方面的法律體系。但由于俄羅斯高度重視反壟斷規制,對我國企業來說,相應的法律風險依然存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反壟斷法律體系的嚴格審查,我國相關領域內居于行業前列的國有企業是俄羅斯反壟斷機構的重點審查對象。二是尚未形成統一明確系統的吸引外資的政策法規體系,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常存在具體內容矛盾之處。三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確定性,立法變動頻繁,相關法律法規調整或變動的可能性較大。四是區別對待國內企業和外國企業,未對外商投資提供一定的保障或優惠政策。
(二)公司治理結構與合作模式的選擇風險
我國企業在俄投資,可選擇合資公司、獨資公司、合伙企業等經營模式。不同的經營模式對應存在不同的法律風險:合資公司模式下面臨在某些領域有投資比例限制的要求,當雙方對有關問題均有決策權時,有可能會因各自的根本利益而產生矛盾;選擇獨資公司進行投資經營會面臨投資領域的嚴格限制,如俄羅斯規定能源和礦產開發等領域不允許外商獨資經營;而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則要對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另外,無論是合資公司還是合伙企業,在投資模式確定后,其治理結構設置需注意權力分配的平衡,要避免股東或合伙人之間的矛盾,否則這兩種投資模式很難在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做出各方滿意的決策。
(三)我國企業對俄投資市場和法律的銜接了解不足
俄羅斯復雜多變的法律環境,在投資者對俄市場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具有很大的風險性與挑戰性。首先,我國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缺乏對法律風險的重視,防范意識不足,企業內部缺乏有關法律風險研究防范的部門或相關的法律專業人員。其次,俄羅斯法律環境存在著諸多不穩定性因素,難以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環境。如懼怕外資沖擊本土企業、工商利益集團干擾政策制定落實等。再次,我國企業對俄市場環境缺乏了解。譬如:俄羅斯市場上對于產品的審查相比中國市場更為嚴格,對產品的質量標準要求也更高。最后,我國企業進行投資時,往往更關注于是否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缺乏對法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整體把握。
(四)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司法救濟風險
企業海外投資是為了擴大市場,獲取更大的利潤,因此如何在投資退出時保護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投資成敗。俄羅斯是聯邦制國家,多個聯邦主體都擁有制定投資法律或涉及外資管理制度的權力。俄羅斯經濟法院對經濟糾紛案件具有管轄權,實行二審終審制,一審在聯邦各主體法院審理。案件當事人對一審法院判決有異議,可提起上訴;對一審法院的生效判決或上訴法院的裁判有異議,可向聯邦區法院申訴;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可以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申訴。無論哪一審級法院做出的裁判,如果在生效后又發現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或裁定,則可啟動再審程序。由此可見,一個訴訟從最初立案到最后得出終審判決,整個過程可謂曠日持久。此外,俄羅斯的司法環境、執法環境并不樂觀,一定程度地存在司法制度不健全和司法腐敗的問題,值得警惕。[2]
三、反壟斷視閾下中國企業對俄投資法律風險防范建議
(一)健全海外投資保護法律體系,防范稅收法律風險
《外商投資法》的施行和中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將有效減少兩國間的貿易摩擦,會為兩國經貿合作提供重要的法律制度保障。在國際法律層面,應當加快完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和區域性投資保護協定,兩國應從經貿合作實際出發,盡早協商制定法律效力更高、內容更為具體全面的雙邊投資保護條例。加快完善雙邊稅收協定體系,在對雙邊稅收協定進行修訂時,應充分考慮俄方稅收法律變化,符合其稅收規則和避稅行為動向。當投資糾紛發生且不得補提起訴訟或仲裁時,建議首選仲裁的方式;同時為避免地方保護主義侵害我國投資者權益,可協商建立中俄聯合仲裁機構或選擇異地仲裁。
(二)加強我國反壟斷審查力度,為企業提供引導和服務
為避免我國在俄投資企業違反俄羅斯反壟斷法,應當充分利用雙方現行經貿領域的溝通機制,同俄方加強反壟斷領域的監管合作,了解俄方反壟斷機構的執法動向,明確其反壟斷規制的重點內容。[3]同時應當進一步加大我國反壟斷審查力度,加強政策公平競爭審查,同俄方積極交涉表達我方合理訴求,可要求對方政府反壟斷機構恪守反壟斷法的基本精神,主動解釋敏感性問題,溝通協商對相似領域給予同等待遇,為企業赴俄投資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國家、地方相關部門應當加強與駐俄商務、外交部門的交流合作,以便于及時掌握俄羅斯經貿市場和反壟斷政策變化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了解相關規定,盡量避開反壟斷敏感領域,及早做好風險防范預案和規劃。
(三)高度重視法律風險,優化企業治理結構
我國企業對俄投資時務必提高法律意識,要全面研判可能遭遇的各種法律問題。一是要加強對俄羅斯法律體系的研究,在正式投資前對投資領域進行全方位考查,了解和防范法律方面可能遇到的風險。可通過政府部門、對俄法律研究機構等了解其外資經營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分析相關的法律風險,從而制定最佳的投資方案,減少投資風險。二是條件允許的大型企業,可派考察團對相關投資環境進行調研或設立專門的法律部門,由掌握專業法律技能的人員處理公司在俄投資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法律風險和法律糾紛。三是在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及時修改和完善公司的管理結構和治理結構,建立合理的風險轉移機制。四是實施本土化經營戰略,做好企業的跨文化管理。
(四)謹慎選擇投資方式,企業合作共御風險
對俄投資企業能選擇的最佳防范措施是在全面了解投資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保持對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市場情況等方面的密切關注,謹慎選擇投資方式,以便于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盡可能地規避法律變動帶來的風險。我國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類、制造業這兩大領域,由于俄羅斯對橫向投資并購的監管尤為重視,因此為降低反壟斷審查的可能性,在投資時可根據投資領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式。譬如,對能源業投資應選擇合適的投資對象、時機和經營策略;對制造業投資時,要對整個產業鏈進行充分的調研與評估。企業之間要相互扶持,共享信息,共御風險。可嘗試成立海外投資企業聯合會,為企業提供及時反饋信息、互幫互助的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1]劉繼峰.俄羅斯的經濟轉型與反壟斷法規制目標的轉向[J].經濟法研究,2018(1):119-215.
[2]范婧昭.俄羅斯投資法律制度和投資風險防范研究[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9(2):13-20.
[3]王路遙.俄羅斯反壟斷規制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對中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的影響[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8.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