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舒荍 劉艷雙
【摘 要】 實現高校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反映了高校教育精準扶貧的成果,同時也能有效防止貧困的代際傳遞。但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仍存在一定困難,高校通過資金幫扶、就業技能幫扶、重點幫扶等方式加強了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筆者認為,高校還需要從加強心理建設并合理化求職預期、常態化就業幫扶措施、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等三方面提供就業幫扶措施,保障教育精準扶貧效果、一個不落。
【關鍵詞】 建檔立卡 畢業生 就業 幫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脫貧攻堅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響脫貧攻堅戰,明確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2014年,我國開始在全國展開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制度,形成了直接瞄準貧困群體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機制。近幾年已畢業學生群體和當前高校在校生群體中有一批學生就是來自精準扶貧背景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子女。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關系到每一位大學生的發展和未來。實現高校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畢業生(以下簡稱建檔立卡畢業生)順利就業、盡早就業,不僅是高校教育精準扶貧的最直接反映,同時也往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實現有效脫貧、防止返貧的主要希望。雖然當前安徽省政策要求“爭取實現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幫扶百分之百、有就業意愿的‘就業百分之百”[1],但建檔立卡畢業生實現就業仍存在一定困難。其中,高校作為幫扶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的直接主體,同時也是建檔立卡畢業生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前的最后一個在校教育主體,需要進一步完善幫扶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幫扶工作效果,以落實精準扶貧“五個一批”工程中的“發展教育脫貧一批”[2],實現教育精準脫貧目標。
一、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一方面,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收入來源少、收入微薄,家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家庭子女眾多,導致通常對教育的關注和投入并不多,或者雖想投入但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支撐。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農村年輕人口多涌向城市成為“打工一族”,他們的子女則成為長期留守兒童并由祖輩撫養長大,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普遍缺失,這種隔代養育現象在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同時,這類家庭本身就業資源十分有限,在建檔立卡畢業生求職時,幾乎無法為其提供任何就業資源。這從經濟投入、情感投入和資源提供等三方面均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長、順利就業帶來現實困難。
(二)地域方面
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均來自農村地區,且通常地處偏遠,所能接觸到的教育資源匱乏,且少有優質教育資源,素質教育在這些地區則往往難以開展。這些教育條件的先天不足,對于學生未來成功步入工作崗位埋下了隱患。由于長期局限于狹小的地域范圍,即便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通過勤學苦練考入大學,有幸成為當地屈指可數的走出農村的“高材生”,但是“新世界”卻可能給其帶來沖擊。這一方面體現在對視野的拓寬、海量教育資源的獲取,但更體現在心理上的難以適應。如果心理上調適不好,將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就業競爭方面
一方面,隨著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畢業生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2020年我國迎來874萬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3]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導致求職競爭不斷激烈,社會普遍認可的較好高校的畢業生、學歷更高層次的畢業生開始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競爭相同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有研究數據表明,相對“雙一流”大學來說,建檔立卡貧困生群體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院校的比重明顯高出很多。[4]這些因素使得建檔立卡畢業生群體在高校畢業生應聘市場上呈現出明顯劣勢。如果沒有一定幫扶措施的實施,這一群體就業將存在較大困難。
(四)主觀方面
一方面,表現在建檔立卡畢業生的不自信。由于這一群體長期處于貧困落后地區,各方面客觀條件的短缺導致在短短幾年大學時光內并不能促使其立即轉變為綜合素質突出的高校畢業生,面試過程中溝通交流不自信、語言表達不流暢、實踐經驗不豐富等用人單位所看重的因素均有所欠缺,一旦應聘失敗將對本就小心敏感的建檔立卡畢業生在就業心理上造成較大沖擊。另一方面,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對于子女大學畢業進入工作崗位抱有較大期望,甚至有從此改變家庭命運的渴望,這給建檔立卡畢業生造成過大壓力,擇業時往往表現出只選擇大公司、國有企業、考公務員、教師等現象,這大大縮減了建檔立卡畢業生求職的選擇范圍,面對現實的壓力和自身綜合素質能力不足的矛盾,使其在擇業時難以決斷,無法有效落實就業。同時,也存在部分建檔立卡畢業生表現出“等、靠、要”的思想,對國家和高校的幫扶政策與幫扶措施產生依賴,甚至形成一種習慣,這容易導致其失去追求上進、主動就業的動力,不能順利將自己的貧困學生身份轉換成依靠自身勞動創造價值的工作者。
二、高校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幫扶現狀分析
(一)資金幫扶
我國國家資助政策提出,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這方面我國已經做得很成熟,通過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勤工儉學、助學貸款、減免學費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尤其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大學生(以下簡稱建檔立卡大學生),政策保障顯著。目前高校采取的普遍措施是將建檔立卡大學生評議并認定為特別困難等級學生群體(等級包括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并相應發放國家一等助學金;對于應屆畢業生,提供求職創業補貼、求職通訊補貼等資助,雖由學生本人主動申請,但對于建檔立卡畢業生的申請,幾乎均予以審核同意。一系列資助政策的施行,從物質層面保障了建檔立卡畢業生在求職時的資金需求,減輕了因求職產生的如通訊費、交通費等額外支出的負擔。資金幫扶方式具有簡單直接的特點,也是當前高校最主要的幫扶方式,但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建檔立卡畢業生解決順利就業的難題。
(二)就業技能幫扶
高校通過固定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業指導課程、創業基礎課程等,幫助學生在大學期間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模擬面試現場培養面試技巧、提供普遍的求職注意事項、引導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從各個層面幫助學生提前規劃職業生涯、做好由學生角色轉換成社會工作者的心理準備。這些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順利落實就業具有普遍的積極意義。
但是,筆者通過對歷次就業指導課教學班的學生進行調研發現,85%以上學生希望了解本專業所在行業工作現狀、薪酬待遇情況、職業發展潛力、人員流動情況等與其未來求職直接相關的各項信息,對于具有普遍意義的求職技巧等關注并不多。但目前高校這類課程普遍并非由本專業教師授課,而這些行業知識并非任何授課老師均能直接講授。其中,建檔立卡大學生表現出更簡單地關注就業單位薪酬和穩定性,而對于職業發展潛力、地域等其他因素關注較少。如果沒有好的引導,從長遠來看,這對于建檔立卡畢業生的未來職業發展具有消極意義。
(三)重點幫扶
當前,做好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落實教育脫貧攻堅政治責任、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對建檔立卡畢業生開展重點和優先幫扶,幫扶政策力度前所未有。高校正在不斷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切實做好建檔立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通過綜合分析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需求,“一生一策”量身定制求職就業計劃,對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畢業生,為其提供有效而充足的崗位信息,并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確保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畢業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①基于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建檔立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呈現不斷向好趨勢,但是當前依然存在政策落實僅涉及建檔立卡畢業生,對于非畢業班建檔立卡大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除了資金幫扶,在其他幫扶層面還未能實現“一生一策”、精準幫扶等一系列制度。
三、完善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心理建設,合理化求職預期
第一,增強建檔立卡畢業生的自信心。雖然進入大學后,建檔立卡大學生因為各方面因素導致自信心降低,但是長期的家庭經濟困難條件也促使他們培養出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這些品質在就業市場上同樣占據一定的優勢;同時,從建檔立卡大學生入學時起就通過談心談話、家庭情況調查、日常行為關注等各方面把握學生特點,對于內向、缺少表達的建檔立卡大學生鼓勵其積極參加各類學生組織、趣味運動會等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通過表現活躍、班干部等溝通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其增強溝通交流等措施,并持續跟進措施效果,提升建檔立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高校通過幫助他們發現自身長處、適應并自如面對“新世界”,放下自卑焦慮的心理,增強自信心,以更飽滿的姿態與非貧困畢業生在同樣的就業舞臺展開競爭。
第二,破除建檔立卡畢業生“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建檔立卡畢業生存在這樣的依賴心理,視其為理所當然,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成長,還可能造成國家資助金未能被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因此亟需予以引導并破除。高校通過持續樹立學生資助誠信意識,強化資助育人效果,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將獲得的國家資助金用在完成學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從而杜絕依賴國家、依賴學校的心理。
第三,合理化求職預期,更新就業觀念。農村家庭“封建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從前文分析來看,建檔立卡畢業生存在只關注短期薪酬待遇和大型企業招聘、體制內求職等現象,這與當前社會現實已不相符。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和活力、多元化價值觀的形成、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等,使得求職不再僅局限于“鐵飯碗”。一方面,高校需要培養建檔立卡大學生的與時代相符的就業觀、擇業觀,使其認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畢業生求職選擇范圍的擴大化、多樣化,同時也能避免他們因為一味等待公務員招考等而錯過了應屆畢業生的最佳求職機遇;另一方面,高校還要加強與建檔立卡大學生家庭的溝通交流,減少家庭觀念對學生就業心理的壓力、對就業選擇的干擾。
(二)常態化就業幫扶措施
第一,合理設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模塊,兼顧課程普遍性和專業性,一門課程由多位老師共同合作完成。一方面,由學生輔導員、團委老師等講授關于樹立正確就業觀、客觀分析自身素質能力、簡歷制作、筆試面試技巧等普遍性知識點,同時還能借此開展有關就業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由專業課老師講授關于本專業行業特點、薪酬待遇、職業發展等專業性知識點,結合自身學習、就業經歷等講授;同時,高校還要持續加強校友資源建設,通過聘任本專業優秀校友現身說法講授求職就業親身經歷等,將具有極強說服力。通過常態化此類課程設計,而不僅僅在臨近學生畢業時才開展相關幫扶措施,將對學生就業起到長期性且有針對性的幫扶效果,對建檔立卡大學生同樣適用。
第二,建立建檔立卡大學生“一生一策”幫扶制度。“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這類學生進入高校或者接到系統反饋的建檔立卡大學生名單后,即要對其重點關注,以“一生一策”的形式精準幫扶。常態化跟進學生日常情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求職目標,制定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督促學生落實與求職目標相關的社會實踐、企業實習等,必要時采取優先推薦的方式幫助落實;引導建檔立卡大學生樹立感恩回報意識,主動關注基層就業,積極投身到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應征入伍等基層項目中,回報基層、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同時,與這些學生持續保持聯系,用他們畢業后的順利就業情況“反哺”還仍處于迷茫中的在校建檔立卡大學生;對離校時尚未落實就業的建檔立卡畢業生,要做好信息銜接和跟蹤服務,繼續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保證精準跟進、一個不落。
第三,優化就業幫扶效果評估制度。目前就業幫扶仍存在僅停留在關注幫扶次數、提供招聘會場數等方面的現象,但要做好建檔立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必須注重其應聘的錄用率,及時跟進未錄用原因,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達到最終落實就業的幫扶效果,并以此來評估就業幫扶的有效性。同時,也要配套做好就業幫扶工作的績效考評制度。
(三)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形成了較好的氛圍,課程設置、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孵化基地等各項舉措保障了高校創新創業發展的可能性。但建檔立卡大學生作為高校里的一批特殊群體,對其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是高校就業幫扶的一個“痛點”,大部分建檔立卡畢業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或者說不敢踏上創新創業的道路,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檔立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和職業選擇。高校需要進一步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注重階段性培養,平時注重建檔立卡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與,逐步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尤其加強對當前各類創新創業支持政策的宣傳和普及,減少建檔立卡畢業生對創新創業的后顧之憂。
注 釋
[1] 安徽省教育廳《精準施策 全心全力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EB/OL].http://jyt.ah.gov.cn/xwzx/jyyw/39730749.html.
[2] “五個一批”,是指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百度百科,五個一批[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4%E4%B8%AA%E4%B8%80%E6%89%B9/8473258?fr=aladdin.
[3] 人民日報《874萬!2020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473062535125426&wfr=spider&for=pc.
[4] 鄧希泉,張文玉.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教育投入與就業回報研究[J].青年探索,2020(3):15-16.
參考文獻
[1] 汪毅剛,苗軍,趙煒.精準扶貧視域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的就業特點及幫扶對策——以甘肅省高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4).
[2] 劉東,郝敏敏,孔飛.脫貧攻堅背景下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幫扶探析——以陜西某高校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9).
[3] 黃韜.建檔立卡戶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作者簡介:魏舒荍(1991- ),女,漢族,助教,合肥學院城市建設與交通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劉艷雙(1993- ),女,漢族,助教,合肥學院城市建設與交通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