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豪 田婭玲 龍治峰 崔俊
摘 要: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是推動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標準建設要以職業能力標準為邏輯起點和核心,以“多元育人、在崗培養”的育人特征,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按照“供需調研一職業能力分析一課程體系建構一標準編制”的基本路徑,運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各環節工作,構建以公共基礎、專業技術技能、崗位能力、專業拓展為模塊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能力標準編制出具有實施價值的專業教學標準,推動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現代學徒制的深人開展。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食品加工專業教學標準;課程體系;職業崗位能力標準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思想相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的職業教育制度[1],是一種新型的職業人才培養實現形式。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標準體系建設是推進現代學徒制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包括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企業標準、導師標準評價標準等;其教學管理的目標是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教學管理制度[2]。其中,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是校企雙方共同開展現代學用徒專業教學的基本文件,是明確培養目標和規格建構課程體系、組織實施教學規范教學管理加強專業建設、開發教材和學習資源的基本依據,是評估教育教學質量和專業人才水平的主要標尺[3]。本文重點論述高職層次以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為例的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的理論依據、方法路徑及實踐探索。
1.現代學徒制的標準建設的指導思想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正在試點探索推進的國家戰略,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之路逐漸清晰[4],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5]。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我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標準堅持以“能力核心、系統培養”為建設指導思想,充分體現現代學徒雙重身份、多元育人、在崗培訓、崗位成才的特征。
2.現代學徒制教學標準建設的基本結構
為實現形式和結構的標準化,結合地區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辦學情況以及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指南,制定適宜民族地區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基本結構,以培養目標及人才規格為主導,課程結構及內容為核心,教學基礎條件為保障,教學實施為指引,構成具獨特的高職專業教學標準。
2.1?創新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式
“培養方式”是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結構中專屬的內容,應闡明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培養方式[6],以“多元育人、在崗培養”的育人特征,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育人模式[7];職業院校承擔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8],并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進行崗位技能訓練,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教學任務必須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形成雙導師制的多元化育人特點。
2.2構建課程結構的模塊化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公共基礎課程與普通高職教育的公共基礎課程基本一致,專業課程分為專業技術技能課程、學徒崗位能力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三類,分別屬于必修課程、限選課程和任選課程,選修課程分為公共限選課程和任選課程。在標準制定中遵循簡化原理,規定主要的課程,不安排滿學時,給予各校一定的自主安排課程的空間,課程結構重點在于確定必修課的專業技術技能課程,以及限定選修的學徒崗位能力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由學校自行制定。其中,專業技術技能課程,即專業核心課程,是針對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以工作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的工學結合課程為主,包括少量的學科課程和技能訓練課程,以及綜合實訓課程、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學徒崗位能力課程,即專業方向課程,是對于生源為企業員工的學徒崗位能力課程要更加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2.3對接職業能力要求建立課程
課程是實現目標的載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直接指向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課程內容必須對接企業標準進行評價;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是源自學徒崗位工作遇到的問題,是基于應用的開發和研究。教學管理應根據現代學徒制生源特點,結合行業企業發展和學生工作實際,建立規范的制度,實施學分制管理。如表2、3
3.以課程內容對接職業能力標準為核心的探索研究
職業院校作為專業人才的供給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指向職業能力,職業能力也是行業企業人才的需求,只有當供給滿足需求時,才能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的服務宗旨,可見,職業能力是聯系校企的重要紐帶。職業能力要求蘊含在職業標準之中,職業標準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對特定崗位或崗位群中職業能力的條目化、系統化、精確化描述與制度化規定,就成了職業能力標準。因此,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的關鍵是確定專業所對應的職業能力標準,然后確保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標準真正對接。
3.1調查分析獲取職業能力標準
目前,我國的國家職業資格框架體系還未健全,職業標準不夠完善,各專業對應的職業標準不夠明確,因此,在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建設中,需要通過科學方法分析獲得職業能力要求。通過專業對接職業崗位、職業崗位細化為工作項目、工作項目細化為工作任務、工作任務細化為職業能力四個步驟,再從完成工作任務應具備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識五個方面分解分析職業能力的一種分析方法。
3.2校企共建構課程體系
如何將源自于行業企業的職業能力要求轉化為課程培養的目標和內容,需要教育專家和企業專家共同進行思維碰撞,達成共識,將典型工作任務及工作項目轉化成學習領域課程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轉換、組合轉換、提煉轉換等。以對接職業能力標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兼顧職業生涯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融為一體,作為建構課程體系的依據,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及教育專家共同參與研討。建立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各門課程的課程目標、主要內容和教學要求以及學時、學分。
3.3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對應課程分析
綜上所述,基于學院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融入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 校企聯合制定合理有效、切實可行的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是校企聯合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保證,為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具有促進意義。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建設既要與普通專業教學標準一致,又要彰顯現代學徒“多元育人、在崗培養”的特征,必須以職業能力標準為邏輯起點和核心,遵循標準化原理,運用科學的方法開展供需調研、職業能力分析和課程體系建構,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能力標準,確保教學過程對接企業生產過程,才能編制出具有實施價值的專業教學標準,推動現代學徒制的深入開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教職成〔2014〕9號.
[2]李祥新,李巖.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的研究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7.
[3]王紅梅.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的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研究——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例.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7.
[4]精工職教網.現代學徒制如何本土化.光明日報,2017,2.
[5]杜怡萍,趙鵬飛,李海東,吳瓊.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的實踐探索.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
[6]沈健.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輕工科技,2018(7)
[7]張曉聰.現代學徒制在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中的應用探究.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2018.02.
[8]王武勇.加拿大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問題與改革.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
項目: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教育教學改革院級科研課題“高職食品加工技術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編號:黔東南職院通〔2018〕11號),主持人:張永豪。
(作者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凱里 5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