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成果
摘 要:隨著學術出版形式的創新升級及出版要求的日益提高,編輯的學術出版能力也應該不斷提升,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本文主要分析了編輯學術出版能力薄弱的原因、編輯學術出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及提升策略,期望為學術出版類編輯出版力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編輯能力;學術出版;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1-0-02
學術著作在科研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集合了一系列最新的科研成果,指引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對后人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鑒與指導。由于學術著作的專業性非常強,因此,與一般的圖書編輯出版相比,學術著作的出版對編輯的要求更高,需要編輯具有非常深厚的學術專業知識儲備,在編校印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但是當前的年輕編輯由于入行時間短、經驗少,學術出版能力較弱,在學術著作編審出版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關于編輯學術出版能力的提升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如鄭爽、劉逸,分析了優秀出版人應該具有的編輯力;張文光分析了提升并保持出版編輯力的策略。荀海鑫、陳瑤以全媒體為背景,分析了科技期刊出版編輯能力的提升策略。周琳達提出編輯應該具有判斷力、決斷力、發現力、呈現力等。然而,縱觀這些研究,對學術著作編輯出版能力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以此為切入點,試圖分析編輯學術出版能力提升策略。
一、編輯學術出版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學術著作出版編輯應該具有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對于傳統的編輯業務基本知識應該熟練掌握;二是,應該在當代信息化背景下快速掌握數字出版技術,包括版權的保護、數字化的加工技術和網絡傳播技術等;三是,對于出版的學術著作應該了解其學術背景、學術發展前沿等。
但是實際中,出版社的編輯很難達到上述三方面的要求,原因如下:第一,當前我國的出版社大多數是體制內聘任的,長期從事這一工作,他們對于數字出版技術掌握不夠,長期的工作模式使他們的思維固化,學習能力欠佳。第二,雖然我國高校開設編輯出版專業已經具有30多年的歷史,但所培養的人員出版實踐能力難以滿足出版社對于人才的需求,他們更多注重編輯實務的學習或者是數字出版技術的學習,而缺乏學術類出版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二者兼具的復合型人才較少,而具有學術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大多從事于新媒體的熱門工作,而學術著作編輯由于工作比較枯燥,處于職業化的邊緣,難以招聘復合型人才,導致復合型學術出版人才缺乏。
二、編輯學術出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學術著作對科研信息的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編輯是學術著作出版的核心要素,因此編輯出版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一是,學術著作出版發展的需要。學術著作編輯要具有較強的學術科研能力和專業、前沿知識,才能做好學術著作出版的組織、評審等相關工作,直接衡量學術著作的學術水平,而出版社的品牌和口碑也依賴于學術著作的專業水平,其中的關鍵在于編輯的出版能力,需要編輯的編校技能較高,學術科研知識豐富。二是,編輯自身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學術科研活動的成果越來越多,而編輯也必須更快速全面地了解前沿的學術動態,積極參加相關的科研活動,做到慧眼識金,在眾多的研究成果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著作,使自身的學術水平不斷提升。三是,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需求。隨著科技創新政策的不斷頒布和調整,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出版社的學術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編輯學術出版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加強出版社的內部建設
編輯在工作中需要深入提高學術能力和出版能力,為了提升編輯的這兩個方面的能力,出版社內部應通過組織培訓、吸納人才等加強編輯團隊的建設,不斷吸引更多的學者加入到出版社的編輯團隊,同時設立激勵機制,為學術能力提高較快的編輯給予獎勵。只有編輯的學術著作出版能力不斷提高,才能提高出版社的影響力。
(二)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為了提高學術著作編輯的出版能力,鼓勵他們提高自身的編輯素質及學術素質,加強學習,成為專家編輯,學習是編輯緊跟時代、立于不敗之地的途徑之一,學習的內容主要如下:
一是,積極接受學術著作出版的變革,積極參加學術著作編輯出版實踐,在出版過程中積極探索,積累編審經驗。
二是,加強學術著作相關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選題、查重等階段加強信息化技術的利用,掌握電子文檔處理技術及信息檢索技術、數據庫檢索技術等提高文稿的編輯處理效率,同時學習《編輯出版注意事項》《出版動態》等相關知識,學習老編輯的審稿單、審稿記錄,了解最新的學術著作出版印制材料、印制工藝與工價核算。
三是,加強出版規范學習,為了創造良好的出版環境,新聞出版相關的部門修訂了出版規范,學術著作編輯應該加強這些規范的學習,在學術出版中嚴格執行相應的規范,為學術出版的秩序維持貢獻力量,進而提升出版社學術著作出版的影響力。
四是,加強數字版權相關知識的學習。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數字出版的共享性與學術著作版權的專有性存在一定的沖突,因此,學術著作出版編輯需要加強數字出版政策及數字版權保護等知識的學習。
五是,加強學術著作項目需要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學術著作出版過程中需要進行編審,語言文字水平是一個編輯的基本職業素質,因此,持續提升語言文字素養水平勢在必行。此外,由于學術著作出版的專業性非常高,如果專業知識背景不深厚,沒有豐富的出版經驗,不會形成學術著作出版的專業敏感性,在編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術性錯誤,因此,編輯應加強學術術語及文字規范性的學習,掌握學術著作項目需要的專業知識的學習,經常關注與學術內容相關的微信、學術論壇和微博等,并積極在這些學術領域進行交流,跟蹤了解最新的學術動態與學術前沿,為學術著作的編審奠定基礎。同時,為了做好學術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應該多了解學術著作出版領域相關的專家及其研究方向,通過查閱學術綜述論文、專業書籍等加強學術著作出版的專業知識學習,更多地了解學術著作作者的學術背景及工作、求學等經歷,深入了解他們的研究領域,拉近與行業專家的距離,加強與行業專家的交流。還可以邀請其擔當審稿專家或者欄目指導,通過這樣的交流機會做到加強交流、有的放矢,避免因為不了解項目背景、不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而出現學術硬傷,努力做好學術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
六是,培養編輯的創新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術著作的出版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擴展學術知識內容市場,如與科研單位配合提供在線知識服務,這就需要學術著作出版編輯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對傳統的學術著作出版內容與形式進行探索,出版社應該為編輯提供更多的行業交流機會、在職深造機會,拓寬他們的眼界與知識深度,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學術著作出版過程中,編輯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編輯應該注重自身學術出版能力的能力提升,加強學術著作相關的學科基礎知識、學術專業知識、出版規范、數字版權相關知識等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此外學術著作的出版過程十分繁瑣,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進行比對、整理、校勘等,因此要培養恒心和毅力,懷著平常心積極面對每天的工作,用工匠精神扎實推進學術著作的出版工作,將自己鍛煉成學術著作出版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鄭爽,劉逸.編輯力:從中國近代出版人的理念和實踐談起[J].現代出版,2012(1):48-51.
[2]唐銀輝,朱寶林.現代編輯出版家的編輯力初探[J].編輯之友, 2015(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