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寒夕
摘 要: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已經逐漸占據了青年群體的日常生活,隨之而來的是各種亞文化的出現。2016年7月,隨著一張葛優躺的網絡表情包的出現,一種帶有絕望、頹廢、迷茫的喪文化開始席卷青年群體的社交圈。這種與以往傳統價值相悖的文化火速興起,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
關鍵詞:“喪文化”;青年群體;傳播;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1-0-02
“喪文化”是以90后為主的青年群體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圈中通過語言、文字或影視動畫等形式,營造出的一種集體消極、頹廢、自我否定、自我嘲諷的文化形式,這是新媒體時代的一種新型青年亞文化,反映出當前青年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焦慮心態以及對高壓生活戲謔的態度。本文將簡述喪文化的概念及發展經過,探索喪文化飛速傳播的原因以及在青年群體中造成的影響,為新媒體如何引導喪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思路參考。
一、新媒體推動下“喪文化”的發展進程
(一)喪文化的興起
喪文化開始被人們提起,源于一張1993年我愛我家劇組演員葛優的劇照。劇照中的葛優十分瘦弱,嘴角續著胡茬,身穿碎花襯衫,滿臉頹容的躺在沙發上,頗有一種生無可戀的意味。這張劇照在2016年7月被網友發布在網上后便迅速在青年群體的社交圈中刷了屏,網友們紛紛表示像極了無所事事、對生活不抱希望的自己。“喪文化”自此開始頻頻登上熱搜榜。
(二)喪文化的發展
在“葛優癱”表情包迅速火爆后,喪文化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不少人開始通過各種文字、圖畫等來表達自己內心消極焦慮的情緒。此后,以90后為主的青年群體社交圈中開始不斷出現喪文化產品,甚至有商家開始借著喪文化的熱度制造出喪品牌、喪產品。例如,喪表情包悲傷蛙,喪歌《感覺身體被掏空》,喪動漫《馬男波杰克》,喪產品喪茶等等,喪文化開始由網絡蔓延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中去。它們均是喪文化的衍生物,也是推動喪文化發展的產品,其無一例外是在傳遞“我就是一個廢人”的自嘲式信息。
二、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傳播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突然火爆都不是偶然,其背后必定有支持其產生和發展的各種因素,喪文化亦如此。喪文化在網絡營銷下,獲得了青年群體的高度青睞,在網絡中得到了高度傳播,其傳播的原因也就不難分析。
(一)符合當下青年群體的心理
據數據統計,推崇喪文化的主要是90后及00后這一代青年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渴盼,但是現在的社會環境使得這一代年輕人處于社會的邊緣位置,他們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可社會閱歷和社會環境導致話語權并不掌握在當代年輕一代的手中。學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負擔,使得他們中的大多數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造成了他們與自己期望的人生有著巨大的落差。喪文化所表現出來的迷茫、頹廢直擊青年群體的悲觀心理。其次,當下開放的語言環境和90后獨生一代超強的自我意識,使得青年群體不再懼憚表露自己的心聲,自由的網絡環境讓他們盡情表達出“我不行”的感慨。降低對生活的期望值、不滿但又無法改變現狀、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慵懶下來,這些喪文化中的內涵都符合當下青年群體的心理,這也就不難解釋喪文化為何會突然火爆。
(二)新鮮感帶來的高傳播價值
在鼓勵人們不斷努力、積極向上的主流思想下,喪文化的出現可謂是讓年輕群體眼前一亮。這一代的青年群體,他們從小到大聽過不少雞湯成功學,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發現了生活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努力就能實現。因此,青年群體已經對成功雞湯學喪失了耐心,這些雞湯文學想要再觸及青年群體的內心是很難的一件事情。相反,“喪文化”這種簡單粗暴的營銷,反而能夠激起這一代群體的心靈共鳴,喚起人們的情感共振。這種新鮮感帶來的高傳播價值,使得很多人看到了其發展的可能性,這也助推了喪文化的發展和火爆。
(三)新媒體技術發展
“喪文化”能夠迅速在青年群體中激起高潮,與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也是離不開的。首先,新媒體技術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宣泄自己的平臺,人人都可以在網絡找到宣泄自己的出口,在新媒體平臺上,話語權掌握在每一個人的手里。其次,微博、微信等社交圈給青年群體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青年群體在喪文化的圈子里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網絡促進了群體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喪文化的傳播。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發言者,各種思維的碰撞和新思潮的表達,都為喪文化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機會。
三、喪文化的影響
每一種文化的傳播,都會給特定的群體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喪文化,這種與主流思想相違背的文化,勢必會在青年群體中造成一些不一樣的影響。盡管當下許多群體認為喪文化是一種負面影響極多的文化,應該極力制止它的發展。但是,任何的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喪文化的影響也是具有兩面性的。
(一)積極影響
1.排解壓力
當前的青年群體在社會結構中,處于較為弱勢的位置,他們沒有什么話語權,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學業、工作還是生活,都讓他們生活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喪文化的出現,為這群高壓青年提供了一個排解壓力的理由。喪文化成為了負能量的宣泄口,成為了高壓青年尋找情感共鳴的領地。釋放心理壓力,適度宣泄情緒,是喪文化給青年群體帶來的積極影響。
(二)消極影響
1.干擾主流價值觀的養成
喪文化的出現是青年群體標榜自我的一種體現,體現了諸多青年群體展現自我個性的特點,這是他們與主流思想抗衡的一種方式,是其挖掘自我生存空間的體現。但是,這種形式的標新立異會干擾青年群體對主流價值觀的養成,如果放任其自由發展,會使得部分青年群體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喪文化推崇的消極、頹廢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其正常的發展。在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主流思想下,我們允許亞文化的出現和存在,但是不能讓其成為青年群體的固有思想價值觀。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只能讓沉溺于喪文化中的青年群體對自己的生活越來越不滿,致使其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甚者,會影響到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
2.對正常工作和學業抱有消極態度
喪文化傳遞的都是人們對于當前學業、工作和生活的不滿,是一種消沉的生活態度。雖說偶爾的排解可以使其更加充滿精力地投入到之后的生活中,但是長期消沉的態度,會給人們消極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將會使得人們無法再積極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消極的生活態度,只會讓人們陷入到惡性循環的圈子當中。喪文化,本應是人們精神排遣的方式,如今卻被部分青年真正的實踐起來。例如,啃老族、嗜睡、懶惰等等。在學習中,他們認為努力學習也趕不上原本就優異的家庭;在工作中,他們認為勤懇的工作也沒有晉升的空間;在社會中,他們認為自己沒有發言權,也沒有上升的發展空間。長此以往,他們在自己現有的生活中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原有生活基礎上退步。這對于其個人來說不利于個人未來的發展,對于社會來說,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會助長消極頹廢的風氣。
3.妨礙正常的人際交往
無論是何種文化或者思想,長時間的涉及都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程度的暗示。無論是只存在于網絡上的虛擬喪文化,還是真正付諸實踐的喪文化,如果我們長久的受到其影響,會使一個人的心態發生改變。即使是網絡上虛擬的喪文化,也會對人們日常交流用語造成影響,人們會習慣性地在講話時使用消極詞匯。而低迷消沉的態度情緒,會在交際過程中不自覺的傳遞給身邊的朋友、同學和同事等。長此以往,會妨礙正常的人際交往,會在交際過程中表現出不積極的一面。這也將造成更深度的絕望和消極感。
四、結語
喪文化在網絡上的火爆發展,實際上是警示我們,應該多關心青年群體的生活環境,多關照其內心和思想。對于社會而言,青年人才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我們應當適度的優化當前青年群體的生活環境,對青年群體應更加包容和關心。另一方面,政府和企業可以提供適度的支持,來鼓勵青年群體積極生活。而對于學校和家庭而言,應該更加關心青年群體的思想和內心活動,并且引導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最后,青年人自己也應該在此次喪文化爆發的浪潮中有所思考和行動,要積極地尋求更為合理的排解方式,正確的面對生活中的壓力,積極工作生活,爭做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1]馬睿.從規訓到引導:“喪”文化流行現象解讀[J].青年記者,2018 (02).
[2]董子銘.情緒釋放與技術催生:新媒介環境下的“喪”文化解讀[J].新聞界,2017(11).
[3]魏韜.網絡傳播時代的“喪文化”[J].青年記者,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