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人民大眾的藝術,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法,運用舞蹈語言、表情、節奏等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態美的舞蹈形象,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編創要深入生活,重于實踐,要牢牢把握舞蹈藝術的本體審美特征。
關鍵詞:舞蹈編創;藝術美;舞蹈形象;審美特征
編創者只要掌握了舞蹈創作的基本方法,把握住正確的創作途徑,抓住舞蹈藝術表現手段的根本,加上基礎樂理知識和專業技能,就會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具體來說,舞蹈編創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舞蹈編創的音樂性和抒情性
舞蹈的動作、節奏、造型、構圖等含有豐富的音樂性。一個優秀的舞蹈編排者,自己首先要掌握舞蹈方面的有關知識和排練方法,熟悉舞蹈藝術的特點、規律、動作及其風格,當然還要了解和熟悉人體運動的各種自然規律和法則。我編排的群舞《又了個彡》,以民間皮影藝術為題材進行編創。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飛速發展,這一項獨有特色的民間藝術逐漸被人們遺忘,致使皮影戲所依附的農耕文化和文化空間逐漸萎縮,現代人對傳統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逐漸淡化。為拾起被遺忘的記憶,所以對這一文化現象進行演繹,以舞蹈形式表現出來。舞蹈以現代舞形式演繹,動作以“殘缺”為主題進行動作編創,為了創新加入了流行舞元素進行皮影的演繹,收到很好的反響。
抒情性是舞蹈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舞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形象”表現“心動”,通過動作表現情感,做到“形神兼備”。為此,舞蹈編創就要牢牢抓住舞蹈抒情性的神髓,通過各種手段抒發人類的各種豐富復雜的情感。
舞蹈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突出抒情。間接抒情指編導者在舞蹈作品中對動物的情態、植物的特征、器物的形態變化等,賦予形象以濃郁的感情色彩。這種抒情方式,體現出編導者將在生活中的主觀感受的思想、情感與客觀外界的事物、景物達成統一,寓情于物、情景交融。敘事與抒情相結合,是指編導者在敘事的過程中強調抒情,使敘事與抒情互相滲透,融為一起。
二、舞蹈編創的形象性和宣泄性
藝術總是圍繞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力來進行創作的,舞蹈藝術就其本質而言,所要表現的依然是對于生命和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形象性是舞蹈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舞蹈藝術是以舞蹈形象為載體的。無論是中國舞蹈還是外國舞蹈,也無論是古典舞、現代舞、芭蕾舞,還是情結舞、情緒舞等等,無不以舞蹈形象作為重要的藝術核心。
舞蹈形象不僅指人物形象,而且包括擬人化了的動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等。舞蹈形象的塑造,完全依靠演員的形體動作來實現,在人物形象作為舞蹈形象時,則以演員的動作、姿態、表情、造型等為主要手段。在擬人化的動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的塑造中,也主要憑借演員的動作來塑造生動感人的舞蹈形象。例如女子獨舞《雀之靈》,就通過舞蹈家楊麗萍用身體幾步動作與全身動作的密切配合,特別是手指、手腕的細膩動作與腰、胯部位的婀娜身段動作,精巧別致地塑造出一個靈秀美麗的孔雀形象。
舞蹈的特性就是運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來實現一種理解生命的活動。舞蹈者在高昂的情緒中,把自己各種高超的技能,跳躍、旋轉、飛快踢踏,凝聚成身體的造型。在舞蹈表演的舞臺上,編創者是通過舞蹈演員來實現自己的情感訴求的,舞蹈演員則是運用自己的形體表演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三、舞蹈編創的韻律性和意境美
舞蹈編創猶如舞蹈藝術皇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一舉成功,就會顯示出耀眼的藝術光芒。
韻律性亦是舞蹈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舞蹈編創同樣要牢牢把握韻律性的精髓。舞蹈韻律主要體現在它的節奏上,例如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中英娘“反彈琵琶”的舞蹈動作,節奏就由緩到急,幅度由小到大,表現出別樣的韻律美。我的獨舞《局》的主題:“如果愛他,就去他生長的地方看他。”采用三段式結構。整個舞蹈創意創作來源于馬戲團背后的故事。第一段,誘,以道具心形氣球為引子,引出為何“束”?整段用音樂編舞,以點燈光的形式,在點燈光內,動作由簡到繁再到線形燈光內被牽引表現被外在所牽引而產生的變化。以倒敘的方式表現第一段,引出“束”;第二段整段都在二度空間進行,動作質感表現渴望自由卻被束縛時內心的掙扎;第三段,憶。高潮部分舞蹈以束為主題,動作質感慢慢從回歸到主題動作……韻律美表現的淋漓盡致。
舞蹈的意境是舞蹈作品描繪生活圖景和表現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舞蹈作為表現性藝術和其表現上的虛擬性特征,決定了舞蹈要通過意境來感染觀眾,從而完成表情達意的目的。在舞蹈欣賞中,觀眾想象和聯想越多,意境就越深,他所受感染也就越大,這種感染力來自于舞蹈演員相對完美的基本素質和精湛的、富有創造性的藝術表演力。
當然,編導根據可舞性、滲透理念的原則,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大領域中選材,用抒情性、直觀性的方法設計形體動作傳情達意。如此“選材”,對于舞蹈編創的重要意義在于創造形意兼備的“藝術美”。“藝術美”具有舞蹈形塑的“優美”,也具有意象、意境和意蘊的“壯美”。“優美”是感性直觀的形式美,表現為舞蹈動作的動律美、靜態美和氣韻美。“壯美”通過舞蹈語言與劇場效果給觀眾帶來了一種意象,創造了一種意境,表達一種意蘊。
總之,編創作品要歌頌崇高精神,反映時代新風尚。面對未來,我們文藝工作者應責無旁貸,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頌人言物、詠志抒情,挖掘世間美好情感、追求真諦、啟迪人生。
作者簡介:
魏佳(1992--)女,陜西商洛人,大專文化。現為商州區文工團編導。研究方向:舞蹈表演、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