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融媒體的新時代,時政與民生新聞的編輯與發布,應該改掉以往傳統觀念的思想理念,運用新的時政新聞采編理念,提升新聞采編的質量。報道應從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出發,圍繞人民群眾感興趣的內容及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問題進行報道。新聞要時刻體現出與人民群眾生活的聯系,要將宣傳力度與收視率協調統一,多報道一些人民群眾感興趣的內容,讓宣傳力度與收視率成正比。
關鍵詞:融媒體;時政新聞;民生新聞;采訪報道
新時代,全國各地紛紛成立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將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和現代網絡等多種傳播手段融合起來。因此,融媒體具備較強的綜合性和互補性,它能夠將不同類型的傳播方式糅合到一起,擴大優勢,縮減劣勢,讓新聞宣傳工作以及新聞內容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縣級媒體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報道中的現狀
一般來說,時政新聞具有準確性和嚴謹性,在進入融媒體的新時代后,時政新聞得到了快捷傳播,但在很大的程度上約束了報道與傳播價值的有效性。民生新聞關注的始終是人民,媒體人需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發現生活熱點、生存情況等新聞素材,而不是僅以人民的名義表達看法或傳播新聞。但是,采訪者由于新聞價值取向的立場和視角沒有站在受眾方面,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經常受到人們的惡評。
1.時政新聞太過刻板,新聞主題沒有深度
時政新聞主要報道國家頒布的政策和報道各級黨委政府會議等重要內容,與老百姓生活生產息息相關,但是老百姓卻不喜歡聽、不喜歡看。這是因為報道的內容與主題比較刻板,運用眾多專業名詞,還大幅度的引用領導人的發言。缺少記者對新聞事件的探討興趣,導致了受眾缺乏對新聞的閱讀和收聽興趣。一些記者在采寫時政新聞時,生搬硬套文件語言,沒有消化成受眾所能理解的語言,嚴謹有余而不夠通俗,使受眾難以理解新聞內容。還有新聞記者在報道過程中運用敘述的方式,大篇幅的引用領導人的講話內容,缺乏對新聞主題的凝練,這就降低了時政新聞在社會傳播中的價值。
還有一些時政新聞報道內容卻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之間沒有很大的聯系,就導致時政新聞的內容比較單一。
2.民生新聞節目內容缺乏創新
為了迎合民眾的喜好,發揮民眾的話語權,新聞節目的內容普遍單一。在信息傳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不同類型的媒體人越來越多,他們的職業觀念與社會素養不同,造成了民生新聞播出的困難局面。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以及搶占市場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不良新聞和虛假新聞。實際上,許多民生記者在報道人民群眾的生活時,過于突出一些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和俗事怪談;再加上,民生新聞欄目采編工作者業務能力有差異,以至于雷同新聞普遍出現,討論內容有失水準。除此之外,采編工作者更加關注人民的話語權,但是參與處理新聞的采編者的價值取向不同,最終呈現給社會大眾的新聞自然不同。
3.民生新聞缺乏嚴肅性
為了更加貼近“民生”,新聞內容的表達方式更加娛樂化,缺乏嚴謹的態度。就新聞本身而言,呈現給大眾讀者的應該是樸實嚴謹的內容,而當前大多數新聞工作者的敘述方式過于娛樂化,是民生新聞失去了自身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比如說,媒體人更注重新聞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忽視了新聞事件的紀實性;文字敘述方面注重情緒的描寫,忽視了事件產生的本質。特別是,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采編人員把神秘色彩引入新聞事件,使許多新聞變成了茶余飯后調侃的閑事,導致新聞價值取向偏離新聞事件本身。
4.新聞制作粗糙,報道的方式不先進
一些民生新聞只顧傳遞新聞事件,不顧分析事件的影響和意義。媒體人對于新聞受眾人群的了解不全面,只是強調新聞事件要保持本土化。此外,新聞制作針對的是低端人群,排版稀疏缺乏創新,文字敘述平淡無奇,新聞畫面制作不專業。最重要的是,真正有探究意義的新聞內容少之又少,浪費了大量的、珍貴的新聞時間。
由于新聞記者對時政新聞的報道采用比較模式化的報道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是能夠全方面的展現出新聞的內容,減少了新聞記者的一部分工作量,提升了采集與編輯新聞內容工作的效率,但是這種報道方式比較枯燥乏味),無法吸引人民群眾的閱讀和收聽收看興趣,也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二、強化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的采編工作
進入融媒體時代,媒體工作者應該重新審視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加強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采編工作的時代意義。時政和民生新聞把關注民生、服務百姓,作為重要的宣傳職責,為黨和政府發聲,為正義而吶喊,傳遞社會正能量,以特殊的視角,特殊的筆墨,反映百姓訴求,為平民百姓傾注了人文關懷。
要肩負起新時代的責任,就要提高自身素質,準確把握每一新聞事件的價值取向。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在新時代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采訪工作中應加強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把握主旋律,弘揚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也應在新聞學理論方面不斷學習,不斷領會,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提升新聞采訪的水平和質量。
二是加強業務總結。民生新聞采訪與其他新聞類采訪還有著一定的區別,在日常民生新聞采訪中,應加強業務總結,不斷查找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提升民生新聞采訪的技巧和質量,同時也應學習和借鑒其他新聞采訪中的創新技術、成功經驗,與民生新聞采訪相結合,更好地開展工作。
三是善于運用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在媒體發展中的應用,不斷提升了新聞質量,使融媒體發展環境下的新聞采訪質量得到不斷提升。在民生新聞的采訪中應善于借鑒和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民生新聞采訪的效率和質量,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面對紛繁復雜的重大突發事件,縣級融媒體應本著對黨的忠誠和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恪守“政治家辦報、辦臺、辦刊”的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既主動應對社會熱點、焦點、難點,實事求是地發布新聞事件,同時又善于直面問題,回答問題,站在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戰略部署的高度,旗幟鮮明地表達觀點和立場,引導讀者形成共識,從而使讀者既獲得新聞信息,又厘清思路,解除思想困惑,緊緊跟上當地黨委政府的發展步伐。
三、準確把握新聞的價值取向,有效提升新聞傳播效率
1.創新新聞采寫文風
各縣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報道,要秉承為黨和政府發聲,為正義而吶喊,傳遞正能量的辦報理念,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宣傳當地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真正成為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
時政新聞要從人民群眾興趣方面去創新,要讓時政新聞所宣傳的政策與所表達的思想讓每一位人民都能夠理解并接受。
2.與時俱進,創新時政新聞傳播形式
在地方融媒體平臺,時政新聞主要報道的是國家政治大事和人民群眾比較關心的生活等各方面問題,所以新聞所報道的內容是要符合老百姓實際生活的。首先,新聞要做到人民群眾喜歡觀看,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個新聞報道的真正價值,所以新聞報道不要去局限于報道的版面大小或時間長短,是要去實際的報道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
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開辟重要欄目,如“曝光臺”、“百姓心聲”、“記者在現場”、“呼吁”等,記者們長期深入相關部門、進大街小巷進行采訪,針對社會不文明現象,違規、違章、違法現象等,通過現場采訪及時寫出報道,引導市民改變不文明習慣,督促各級相關部門加緊整治違規、違章、違法現象,通過長期跟蹤報道,使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新聞采訪、新聞互動中來。
3.提高記者素質,創新新聞的編輯技術
而就民生新聞的長期發展而言,需要更專業化的新聞工作團隊,制作符合市場和初心的社會新聞。每一個新聞事件的收集與篩選工作都是由新聞工作者經手的,民生新聞時刻引導著社會輿論的走向,更應該嚴格要求“內部工作人員”。只有這樣,才能夠準確表達民意,正確傳遞新聞事實,進而擔起一個媒體人的工作責任。
對于創新時政新聞的編輯技術方面,應該去利用科學技術來不斷的提高,利用電子采集新聞技術、新型的編輯技術等,確保時政新聞的時效性,從而提高了時政新聞的傳播效率。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的采寫都要充分考慮報紙、電視、新媒體的媒介特點,認真提煉新聞標題,全面擬寫采訪提綱,利用多種采訪方式,全方位收集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等的相關素材,甚至需要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對持續發展、動態呈現的新聞事實,還需跟進采訪,及時播報。要切實發揮各類媒介優勢,把好播報前新聞撰稿、編輯、制作等各個環節的質量關,讓時政新聞的新聞點全面生動地呈現在受眾面前,讓民生新聞的感人處引起受眾的強烈共鳴,真正實現“時政新聞精準地把方針政策傳到千家萬戶,民生新聞更深入、更全面、更客觀地把群眾身邊的事展示出來,進行再認識”的目標,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祖國各地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擁有了富裕美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王永勝(1966--)男,貴州赫章人,赫章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新聞采訪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