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仁
摘 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帶來媒介終端的不斷普及,新媒體時代已到來。新興的媒介技術以及新的表達形式不斷推動這一趨勢發展,受眾地位不斷提高。
關鍵詞:新媒體;受眾地位;Vlog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9-00-02
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征,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地位轉變,受眾地位轉變的原因以及影響,提出對于新媒體時代受眾地位轉變如何改善媒介環境的幾點建議。
一、新媒體時代的特征
(一)傳播權分化,進入全民傳播時代
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媒體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自媒體之路,變成內容的分發者,信息的輸出者。近些年來,隨著短視頻的不斷發展以及制作門檻降低,Vlog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成為Vlogger,傳播者數量急劇增長,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信息傳播。新媒體時代傳播權分化,我們以進入了全民傳播時代。
(二)信息傳播特點
(1) 傳播時間碎片化。移動終端的不斷更新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發布信息,與此同時,在更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也更加愿意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信息的閱覽,借助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優勢,信息的傳播時間展現出了碎片化的特征,傳播不再局限于以往傳統媒體固定的時間,而是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入全時傳播時代,信息傳播即時性變強。
(2) 傳播內容個性化。傳統媒體由于定位限制,傳播內容也會收到相對應的限制。進入新媒體時代,分眾趨勢不斷加強,大眾化的內容已經很難再滿足受眾需求。Vlog本身就有極強的個性化,每一個創作者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創作者通過拍攝剪輯,向觀眾展示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新媒體時代,由于傳受雙方的不斷博弈探索,傳播內容個性化傾向不斷增強。
(3) 傳播渠道多元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新媒體平臺應運而生,“兩微一端”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傳播渠道,他們又有著更快的傳播速度和龐大的粉絲群體,能夠全方位的推送信息。在新媒體時代,各種信息傳播途徑并存,信息傳播渠道呈現多元化特點。
(4) 傳播互動性增強。在網絡空間中,人們可以自主發表言論,對信息內容進行評論轉發,新媒體平臺為大眾提供了互動的空間,這突破了傳統模式下時間、空間的限制,在信息發布之后,大眾可以即時接收到信息,并進行意見的表達,而信息的傳播者也可以收到反饋,傳播不再是單向的,互動性得到了顯著的增強。
二、受眾地位的轉變
(一)由被動變為主動
由于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受眾教育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再被動地等待媒體提供信息,而是主動的尋求信息,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參與消息的傳播。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可以在各大傳播平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Vlog制作者,主動參與互動傳播,還可以自己設定平臺的推送,對信息內容進行過濾。
(二)由單一的信息接收者變為傳受合一
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播模式被改變,受眾變為受傳合一的新的受眾。此外,受眾還變成了信息的生產者,可以主動的創造、發布信息。
(三)由大眾受眾變為個性化受眾
新媒體時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個性化明顯,傳播內容的個性化,使受眾從傳統媒體時代的大眾受眾細分出來,成為個性化的受眾。受到新的傳播技術影響,受眾細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自媒體時代,傳播者本身個性化就很強,專業化的內容生產使傳播有了不同類型的信息主體,另一方面,受眾媒介素養不斷提高,對于信息的篩選要求也不斷提高,受眾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創作者進行訂閱、關注,個性化的受眾已成為新媒體時代受眾的一大特征。
三、受眾地位轉變的原因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受眾地位轉變奠定了基礎?;ヂ摼W的發展為受眾由信息接收者變為傳播者提供了空間,同時,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讓受眾的信息傳播變得便捷,借助簡單的工具,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大大降低了以往受眾有口難言或無處可言的可能。
(二)自媒體平臺的發展
近年來,各種自媒體平臺逐漸發展并趨向成熟。近年來,短視頻、Vlog的不斷火熱,抖音,嗶哩嗶哩、新浪微博等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持,很多受眾也轉變身份,注冊成為UP主,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在嗶哩嗶哩,這一現象尤為明顯,嗶哩嗶哩推出了創新激勵計劃,促使了越來越多的受眾變成內容創作者。
(三)受眾自身需求的不斷轉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受眾的自我意識與主體意識不斷覺醒。受眾對于媒體的需求已經不僅是傳統媒體時代的獲取信息保障生存,他們渴望傳遞自身的聲音,渴望通過媒介去獲得更多信息。同時,受眾的文化素養不斷提高,不甘于做以前的單方面信息灌輸者,而是具有很強的自主意識與選擇意識。
(四)內容創作門檻降低
相比于傳統媒體時代,只有主流媒體才能進行內容創作,又有著繁瑣的發布過程,新媒體平臺則恰恰相反,創作門檻低,內容發布速度快是新媒體平臺的最大優勢。加上目前技術的發展,拍攝設備越來越便宜,甚至于一部手機就可完成視頻的拍攝,剪輯軟件的簡化也同樣能滿足內容創作,發布信息變得很簡單。
四、受眾地位轉變的影響
(一)媒體市場競爭變激烈,刺激傳統媒體轉型發展
自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受眾由信息接收者變為傳播者,越來越多的自媒體變為網絡意見領袖,話語權越來越重,這個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壓力。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傳統媒體紛紛走上轉型之路,探尋創新發展之道,不斷拓展新的平臺。
(二)信息傳播效率提高,傳播內容多元化
自媒體發展給了受眾傳播信息的機會,受眾可以在接收到信息的時候,立刻將信息轉發出去,使得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帶來受眾接受方式的改變,視頻、AR等技術的應用為受眾帶來沉浸式體驗,受眾信息接收能力提高,傳播效率因此得到提升。同時由于受眾喜好不同,傳播者的個性也各異,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過去傳統媒體單一內容,不斷變化的受眾需求以及不斷崛起的新技術,為傳播者提供新的機遇制造新的內容,傳播內容不斷多樣化。
(三)報道失實,虛假信息變多
人人擁有麥克風代表著人人都有發言權,在UGC時代,受眾逐漸變為信息傳播者。網絡的匿名性,受眾的非理性都帶來了網絡空間秩序的混亂,虛假信息在不經核實的情況下不斷被傳播,引起網絡空間混亂。
(四)泛娛樂化嚴重
受眾地位轉變使得新媒體時代大量內容創作者出現,而在這種情況下,存在著部分創作者媒介素養不高的情況,傳播內容泛娛樂化,不符合主旋律的情況時有發生,色情、暴力、惡搞等內容也變多,使得全民娛樂化不斷加劇,尤其是一些自媒體對革命先烈進行惡搞,歪曲事實,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五、受眾地位轉變帶來的思考
(一)提升受眾媒介素養,承擔個體傳播責任
作為信息的再次傳播者,受眾應該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別能力,提升媒介觀察與使用能力,認識自身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參與社會主旋律的弘揚,從源頭杜絕虛假信息傳播,做合格的新時代受眾與公民。在信息傳播時,受眾應當認識自身的責任已經信息傳遞的影響,合理表達自己的意見,避免情緒化傳播造成后真相,引起不必要的社會混亂。
(二)自媒體平臺加強內容審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自媒體平臺借助網絡以及數字技術不斷發展,迅速壯大,成為重要的傳播主體。作為傳播主體自媒體平臺應當,積極承擔媒體社會責任,像傳統媒體學習,避免過度追逐流量。對與自身的傳播內容嚴加把關,主動引導受眾對事件的認知以及行動,避免“流量至上”。
(三)推動相關媒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當下我國對于媒體的監管不斷發展,出臺相關規定,但是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破除新媒體時代受眾地位不斷提高帶來的困境,需要出臺相關制度引導媒體正確認識流量與受眾,營造健康的媒介環境。
六、結語
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帶來認知社會、變革社會方式的改變,受眾的地位不斷提高,這是社會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應當抓住機遇,但是也應當正視出現的問題,加強多方治理,維護網絡秩序。
參考文獻:
[1]吳丹.媒介融合時代受眾身份的轉變[J].視聽,2017(01):165-166.
[2]張昕.Vlog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從視覺說服視角[J].青年記者, 2018(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