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之元
摘 要: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我國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汽車專業人才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努力為我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才,但目前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仍然不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需要,應當認真加以改進和完善。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首要分析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轉型重要性的基礎上,重要分析了存在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能源電動汽車 高職教育 汽車專業 人才培養
在我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盡管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培養汽車專業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也能夠從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入手,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運行機制,為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礎,但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個別高職院校在培養汽車專業人才方面出現了一些薄弱環節,特別是還不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還存在缺乏創新的問題,需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推動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轉型升級,以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培養汽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切實加大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積極探索更加符合市場需求、企業需要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使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1 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下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轉型的價值
在我國汽車產業步入創新發展軌道的新時代,特別是隨著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因而,高職院校應當深刻認識到新時代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轉型的重要價值。由于新能源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只有大力推動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轉型,才能使學生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的需要,進而使學生的就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于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驅動電動機、電源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電動汽車的其他裝置基本與內燃機汽車相同,因而在培養汽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應當對課程設置等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特別是要加強新能源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的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新能源電動汽車相關知識和技術。總之,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歷史條件下,高職院校應當進一步改革和創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要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體系創新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針對性、特色化和實效性,為學生未來就業、創業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2 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下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制約因素
2.1 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思路缺乏創新
思路決定出路。從當前個別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已經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在人才培養方面也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但仍然存在思路缺乏創新的問題。有的高職院校沒有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特別是對新能源電動汽車后市場的理解不夠到位,因而在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缺乏針對性和特色化,相關的知識、理論、技術等還沒有納入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當中。有的高職院校則不注重將“以人為本”落實到人才培養工作當中,特別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不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
2.2 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完善
在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條件下,高職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應當不斷優化和完善運行機制,特別是要著眼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以及促進學生未來就業創業,積極探索有效的運行機制,但目前個別高職院校在這方面還不夠到位。比如有的高職院校在實施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中,還沒有與企業建立更具有緊密性的戰略合作關系,特別是在發揮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作用方面不夠到位,而且在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校企合作機制方面也比較滯后。高職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完善,也表現為不注重不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在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和綜合素質方面不夠到位,必然會制約新能源電動汽車教學有效性。
2.3 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傳統
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且也要求汽車專業人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因而高職院校應當不斷優化和完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仍然比較傳統。有的不注重教學模式創新,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微課”等開展教學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同樣會制約新能源電動汽車教學有效性。有的則不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將對分課堂作為重要的教學模式。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傳統也表現為個別高職院校不注重人才需求的情況的調查,導致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等等。
3 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下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轉型策略
3.1 創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高職院校要想做好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下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一定要在創新思路方面狠下功夫,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將“人才建設”納入到高職新能源電動汽車教學體系當中,特別是要著眼于為社會、為企業提供優秀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大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切實加大新能源電動汽車教學資源體系建設,特別是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將最前沿的技術等融入到教學當中,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在創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思路的過程中,也需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創業與就業,積極引導學生加強對好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的研究力度,比如可以建立“項目小組”,為學生開展學習、研究等打造平臺和載體,這對于培養適應好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汽車專業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3.2 完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系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改變傳統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努力使汽車專業人才符合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要積極探索更具有創新性的校企合作機制,要將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納入到校企合作體系,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也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要促進學生創業創新。由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屬于新領域,因而企業資源相對比較有限,這就需要學校要切實加大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行業以及企業的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最新動向,并且加強與新能源電動汽車專業領域具有較強優勢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合作,使其成為校企合作的重要平臺。
3.3 優化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要把優化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升到戰略層面,努力使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更具有效能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改變傳統的灌輸式人才培養方法,更加高度重視趣味化、引導式、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既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要使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發揮多元化功能和作用。要著眼于促進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將“互聯網+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動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比如可以將“微課”和“慕課”應用于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當中,再比如還可以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也可以大力推動“遠程教育”在新能源電動汽車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等等。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持續改革和創新,特別是在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時代,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而且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對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大力推動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轉型,是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培養汽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要著眼于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著眼于解決新能源電動汽車快速發展背景下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各方面制約因素,重點在創新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完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優化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等諸多方面狠下功夫,推動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為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李韜,蘇張磊.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教學內容與方法探討[J].汽車實用技術,2020(02):207-209.
[2]張欣然.“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教學方式的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19(04):111.
[3]徐偉.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與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相關性[J].時代汽車,2017(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