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亮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不斷深入研究發展,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在各個科目教學中得到了發展和使用,給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提升和生活化能力發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本身就是關于學生生活的學科,傳統教學中卻將相關課程教學的枯燥、乏味,限制了學生德育水平的發展。對此本文將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實踐策略
初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期間學生的行為和品行將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教師在德法教學中需要不斷提升德育教學的綜合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對自身身心變化的科學認知,促使學生的綜合德育水平得到有效發展和提升。但是初中德法教學的教材內容相對抽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未對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的闡述,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存在抵觸情緒,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力。對此教師需要積極的調整傳統教學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多樣性的生活化闡述,促使學生的德育素養得到切實的提升和發展,促使學生健康順利的完成初中學業。
一、初中道德與法制進行生活化探索的價值和含義
(一)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德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有和學生分離的情況,導致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教師的教學過程相對枯燥,學生無法有效產生學習興趣。對此開展生活化的教學,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話題性和真實感,促使學生想要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提升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相關教學得以更有效的開展。
(二)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在傳統初中德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單一教學方式和保守思維,導致課堂教學氣氛相對沉悶,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被動,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對此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刺激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需要對課堂話題進行積極引導,并提出多元性的問題,促使課堂教學保持活躍。
(三)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學生對德育教學的有效理解
在傳統初中德法教學中,教師對抽象知識的繁復解釋,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對此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以及社會熱點教學,都能夠使課堂教學保持真實感,促使學生同理心的有效代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保持高效率的理解。
(四)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學生實踐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對生活問題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促使學生的德育實踐意識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回憶和分析,促使學生做出正向的行為選擇。
二、促進初中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初中德法教學中,教師需要保持對學生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德育教學應該以疏導和鼓勵為主,促使學生積極接收教師的建議,在生活做出積極的努力和嘗試。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的將主導權歸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積極的討論和發言,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和理解。
(二)科學設置生活化教學的話題
在初中德法生活化教學中,設置有趣的課堂話題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此教師對學生的生活問題和困難進行積極調查,將學生的現實問題和課堂教學充分融合,再加上一些主觀的夸張因素,促使課堂話題具備科學合理性,提升學生的討論熱情。例如在教學《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將忒休斯之船的哲學命題放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使學生對自身的發展保持全新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總結關于認識自身的話題,是認識自身的精神和身體兩方面,而精神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使學生對相關話題教學保持理性認識,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做出積極嘗試。
(三)引導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德法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生活話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相關德育教學更有效的開展。例如在教學《生命可以永恒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為什么古代帝王都希望獲得永恒的生命?永恒的生命可能通過哪些方式實現,以此使學生使學生對永恒生命的意象展開討論和分析,使學生對課堂教學保持持續的關注和興趣。
(四)情境創設教學促進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感知
在初中德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道德抉擇環境進行創設,促使學生的實踐意識得到提升,培養學生的正向價值理念。例如在教學《生活需要法律》的工程中,教師可以舉出一些古代生活中的常見判例,鼓勵學生形成正反雙方對相關判例進行有助于己方的解釋,使學生了解到法律審判程序性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法律懲戒的價值和作用,促使學生對法律保持關注和敬畏。
(五)教師需要樹立德育教學榜樣
在初中德法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為人師表的準則,在課堂教學中保持一定的專業性和謹言慎行的原則,促使學生以教師為榜樣在生活實踐中做出積極的嘗試和抉擇。避免教師的言行不一行為,給學生留下問題印象,使教師課堂教學的說服力大大降低。
(六)教師需要對學生提供更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在初中德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留下自身的聯系方式,鼓勵學生在需要幫助的過程中積極和教師取得聯系。使教師在實踐生活中發揮德育作用,促進相關德育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
(七)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規范,促進學生對德法教學課程的反思
在初中德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社會規則進行留意觀察,分析這些規則的價值和作用,促進學生對社會規范的理解和遵守,提升學生的綜合德育素養。
三、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的生活化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掌握的社會信息更加多元,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做出具體的指導,促使學生的德育準繩和價值判斷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使學生的綜合德育素養得到切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連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88-89.
[2]王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8(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