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學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教授,同時還得加強學生道德品質、道德價值觀等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合理應用案例教學能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中案例教學應用作闡述。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有效應用
道德與法治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師要合適選擇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案例教學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選擇。教學中充分運用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的教學案例,就能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落后
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味應用落后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相對忽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著課堂上絕對的主導,而學生則十分被動,主體性被極大忽視,缺乏良好的參與感,學習效率低下。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向。部分教師沒有將教學與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的培養相結合,一昧的將理論知識強制灌輸給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體驗,無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教學內容超出初中生認知范圍,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導致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無法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消化。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措施
(一)優化課堂的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對于整個課堂教學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乎到接下來的教學成效。而在該環節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合理應用案例導入,引導學生從案例分析和講解中逐漸認識到課程內容,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
例如在《友誼與成長同行》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的案例:A、B、C三人是同學,并且在平時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在某次考試中,A、B發現C作弊,如果你們是A或者B,你們會怎樣做呢?然后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討論。這一情況是學生日常學習中經常見到的現象,所以可以很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且通過最后的問題,也能很好引入本課程的核心內容“友誼”。而在學生討論激烈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合理導入正文,并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出:真正的友誼是在朋友犯錯的時候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并且主動改正錯誤,而不是幫著隱瞞。
(二)明釋教學內容的情境創設
明釋教學內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什么內容”和“如何傳達教學內容”進行說明和解釋,以此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為了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的明釋,教師需要對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活動設計進行優化和創新,通過創設情境交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情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實際上,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較強的情境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定特定的情境,以此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例如,在對“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見網友”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思考了解網絡交友的利弊,以及如何恰當運用網絡進行交往,以此來幫助學生理智地進行網絡交友,學會自我保護。
(三)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滲透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有效性直接關乎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加強注重本環節,并且其中合理滲透案例教學。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直觀生動的動畫、圖片等,以便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還可以應用辯論賽的形式,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辯論案例中的不同觀點。
例如在《網絡生活新空間》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微信、QQ聊天等給人們生活娛樂帶來的便利,接著為學生呈現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無法自拔的案例。然后讓學生以“網絡利弊”為主題開展辯論賽。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最終實現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構建。
(四)合理總結課后的鞏固應用
課后總結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的重要環節,還是案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為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用心聆聽和吸收學生不同的觀點,并對這些觀點進行合理總結和評價。最后通過合適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正確的做法與觀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閃光點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觀點錯誤的學生也不要急著批評,而是應該選擇委婉的方式幫助他們找出錯誤的原因,并進行改正。
例如在《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這一課程知識教學完成之后,教師便可以設計案例:某天放學回家,路過河邊發現有位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去了,如果這個人是你,你們會怎樣做呢?然后為學生呈現幾個答案,一是不管不顧;二是大聲呼叫;三是直接下水救人;四是撥打求救電話。學生在學完本課程知識之后,能夠第一時間排除第一種做法,了解到二、四方法最為合適,第三種則需要在自己能力充足,而且各方面條件允許才能選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于社會責任的認識將會進一步加深。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很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不過在案例教學法實際應用中,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性格特點,嚴格遵循開放性、生活性以及啟發性等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將案例教學法的作用最大化發揮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促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參考文獻
[1]徐麗巖.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70+72.
[2]馬振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白板案例教學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9(16):208-209.
[3]盧小艷.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