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明
【摘要】高中物理作為高中生的必修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已經針對物理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開展探究式物理教學的原則,以及如何開展探究式物理教學,仔細研究高中物理采用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新問題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式教學在大環境應運而生,促使新一輪課程改革,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高中物理? 實施策略? 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0-0053-02
前言
我國教育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大,過分注重如何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只關注學生成績,并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這些想法阻斷了學生獨立思考,發揮自身能力,缺少創新想法。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高中課程也迎來了改革,教師的想法也隨之改變,針對這一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
1.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不足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高中物理的知識難度較大,課程編排較為緊張,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物理教學當中,如果不能做到明確教學目的,則很有可能在課堂上出現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生接受效率低等情況。探究式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小組學習和自主學習,這兩種學習形式都必須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老師要做的只是引導,明確本堂課的具體學習任務,然后將任務分配下去,讓學生自行探究、完成。
所以,如果物理教師自己都沒有清楚在具體的一節課當中的教學目的的話,學生在進行探究式學習之時就會感到迷茫,不僅無法發揮出探究式學習的優勢,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吸收,影響到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
1.2課堂疏于管理
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不做過多的干涉,但是這并不代表老師就可以完全放任不管,任由學生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和學習計劃。如果課堂疏于管理的話,課堂秩序肯定會變得混亂,而且缺乏老師的監督和帶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也勢必會變低。
在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扮演一個組織者的角色,首先將該課的學習任務和主要的學習目標公布給每個小組,其次是分配學習時間,在相應的學習時間內,學生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教師引導的。其次,在具體的探究學習當中,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監督和指引,如果學生有某些不了解的或者是做錯的地方,教師可以及時地指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做好一個參與者的角色。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經常處于一種分離的狀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這會導致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不夠,因此過高或過低的估計教學成果。在探究式的學習之中,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授業人的角色,他更是一個課題的參與者,他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一起組成整個課堂。比如在進行某些實驗操作之時,教師也可以親自參與到每個小組的實驗當中,指導一些實踐能力弱的學生,并且主動與他們交流實驗心得。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幫助老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活躍度,促進課堂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1.3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中物理的學習當中,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鍛煉他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實驗操作能力。理論探究和實驗驗證,是物理發展的兩個推動劑,缺一不可,但是目前由于高考的原因,許多高中并不十分重視實驗的教學,這也導致了許多問題的存在。
探究式學習主要的目的是理論學習,比如一些物理原理的分析,物理難題的討論,對于實驗的學習來講,許多學校依然是延續以往的教學模式,即以課本的實驗操作為基準,完全按照課本的流程來進行實驗,最后完成實驗報告。這種方式雖然有效,但是無法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許多學生只是渾水摸魚,在小組實驗當中沒有多少參與感,因此一次實驗下來也沒有多少實際收獲。
為了改善這種局面,物理教師必須在進行實驗教學之時大膽地使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例如,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這一物理實驗之時,教師完全可以直接放棄課本上的實驗探究過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想象力。
2.開展探究式高中物理教學的原則
2.1主動式原則
在探究式教學中,老師充當的是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關鍵人物,主要是老師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無論是從理論課程還是從實踐操作過程中,都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充分融入到教學環境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由發揮空間,以及討論的時間。多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思考,敢于發言。有自己的創新想法,并勇于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
2.2傾聽式原則
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學生會產生很多的猜想,面對新的問題時,老師也要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大膽地對問題進行猜測和預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老師也不能讓學生漫無不目的地猜想,老師可以總結學生的猜想,然后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避免學生產生錯誤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將老師的引導與學生自己的理解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領悟新的知識。所以在整個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做好引導者的任務,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課程的探究過程中來,并收獲自己的經驗。尤其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些物理實驗是具有危險性的,所以學生必須聽從老師的引導和安排,保證實驗的安全。
2.3體驗式原則
在探究式物理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可以結合書本上的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獨立操作并獲得信息。分析相關的實驗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看與書本的結論是否一致。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最為突出的重要性,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獲得相應的知識體驗,在整個實踐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總結,以及實驗前的猜想等,對知識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同時在實驗過程中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整個探究式教學開展過程中,老師應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渴求,讓學生從心底里覺得探究活動是有意義的,并樂于參與的。
2.4協作式原則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存在知識背景的差異,所以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整個過程中老師需要組織學生團結協作,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將不同的新想法和經驗進行分享。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從多方面看待問題,激發彼此的靈感,對問題產生新的想法和新的理解。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和討論,促使學生深化對研究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抓住事物的本質,深化探究問題的目的。
3.如何開展探究式高中物理教學
探究式教學和科學探究是不同的,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變化較少,而很多科學研究卻因為得不出結論而告終,但是有了結果也不意味著探究式教學就此結束。探究式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整個探究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挖掘出比教學書本上知識更深層的含義。在高中物理中融入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將教學活動分成幾個階段,設置好相應內容進行講解,方便學生理解。
3.1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老師應該圍繞此次教學內容提出一個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圍繞這個問題提出新的問題并相互討論,可為學生假定一個情境,從情境中產生疑問,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并產生相應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從心底里轉變思維,形成自主學習知識意識。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相應的興趣,才能體會到探究的樂趣。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勇于探索,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
3.2提出猜想,勇于假設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猜想和假設的提出,這一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最初的假設是否正確,也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難易程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思路,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和假設,勇于提出各種方案。同時老師應該保持嚴肅的態度對待學生異想天開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引導,對于偏離問題的假設,老師應該予以適當的啟示,不能過度批評指責,從而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對于符合邏輯的猜想和假設,應該為學生創造討論的空間,并設置實驗進行研究。老師可以把整個課堂營造出自主學習,勇于探索,勇于發現的氛圍,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開發自己的思維,拓寬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創新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3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就是將學生抽象的思維轉化為實體結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先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并傾聽他人的經驗,進行交流,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相互結合,進行客觀的比較。在這樣的比較過程中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思維的碰撞擦出創新的火花。最后通過多角度的思考達成共識,得出結論,幫助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得出本質規律。
3.4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學以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為主要組成方式,課堂氛圍主要以學生為主,學生各執己見,提出自己的理論并反駁別人的觀點,從而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自我鼓勵,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極力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對內容有正確的思路和研究。通過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和概念有一個新的探索。不僅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讓學生了解由此知識所延伸出來的新的問題。
4.探究式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首先是要重視物理實驗當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根據上文的分析,現階段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主要的應用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習題的練習,在物理實驗操作中應用的不多。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他們的物理學習欲望,實驗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讓他們照本宣科,按照課本的設定進行實驗,是無法完成這一目標的。
其次是重視課后任務的布置。物理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課堂,在生活當中有許多方面都應用到了物理的知識,在教學完一章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下探究性的任務,讓學生課后自己在生活當中發現,以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講完“摩擦力”這一節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在生活中驗證關于影響摩擦力的主要因素,比如有些學生就會發現,汽車剎車的原理是滑動摩擦力遠遠大于滾動摩擦力、防滑鞋的設計原理是采用摩擦力系數較低的材料制作鞋底等。
結束語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新的知識,發現自身的能力,讓學生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高素質、高智商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田家寶.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14.
[2]陳龍.新課標下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3]婁賽欽.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
[4]何文治. 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的設計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4.
[5]鮑永.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認知過程把握與教學策略選擇[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