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晶
摘 要: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小學生只有完全地掌握一定程度的閱讀能力,才能夠在相關的語文教學當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語文學科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當中的重要學科,教師需要對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文章就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技巧的相關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分析,重點探究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提出相關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培養;閱讀能力;研究
一、 前言
低年級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自己所處于的教育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家庭對于學生自身的照顧方式更少,導致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對于其整體的關注程度太低,特別是學生的閱讀方面整體的關注程度非常低,造成很多低年級學生自身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都非常差。所以,教師要更加的對低年級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重視,并且對于相關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對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從而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閱讀水平。
二、 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輸出和輸入這樣才能夠真正地達到熟能生巧,進而變得融會貫通,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對于語文文學的接觸還非常的淺顯,所以在這樣一個階段當中,進行大量的輸入知識就非常的重要。而進行語言輸入最重要的就是進行閱讀,只有通過閱讀積累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夠認識更多的文字和詞匯,從而能夠掌握和明白文章句子的實際含義,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感情,進而達到自主輸出。很多的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自身的理解能力很低,沒有辦法完全地明白文章的意義,并且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會忽略掉這個方面,導致語文教學開始變得非常的乏味。所以,對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只有增強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鍛煉語文閱讀能力。
三、 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閱讀是學習并掌握語文知識的核心基礎,文字是承載語文知識的關鍵載體,而學生正是要通過閱讀這種核心學習手段來了解文字當中所具備的語文知識。這是我國教育部門針對語文閱讀培養所提出的看法,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才是教學當中的主體,并且以課本當中的知識來作為教學手段展開相關的課程教學,為了確保最終教學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就應當及時改變這種現象和行為,通過激發學生主體的方式來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對其的束縛,充分發揮課外閱讀和趣味性閱讀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確保教學規劃能夠符合預期的成果目標。
(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所謂的個性化發展也即是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因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課外的書籍閱讀來滿足自身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因此,個性化發展顯得至關重要,教育部門認為閱讀模式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并確保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閱讀的世界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大多數的閱讀作品都帶有較為濃烈的趣味性和科普性,因此,能夠受到大多數小學生的喜愛與歡迎,并且在閱讀期間學生也能夠不斷發展進步。
四、 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問題
(一)教師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學校在辦學條件以及師資力量這兩方面都相對不足,導致出現教師教學水平很低、數量不足的現象出現,這使得很多小學的任課教師一般需要同時教授非常多個班級的課程。另外,還需要教授不同年級的課程,而一些學校的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任務就比較繁重,在增強學生閱讀能力方面也就逐漸被教師所忽略掉,語文教師也沒有過多的經歷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長此以往,學生自身也不會過多的關注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情況。另外,很多學生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過于敷衍,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使得學生缺少能夠培養閱讀習慣的條件和氛圍。
(二)教學方法不合理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其他能力不同,不光需要學生對于一些書面的意思進行掌握,同時還要對一些文字背后的主要含義進行了解和掌握,因此,進行閱讀教學不光是讓小學生進行誦讀,更是需要讓學生養成一個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形成思考,并且能夠對文字背后的含義進行分析和思考。但是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說,在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非常的不恰當,使得整體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一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是讓學生一味地進行朗讀,忽略了讓學生對于文章文字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其次,進行閱讀教學并沒有任何的針對性,導致現階段的閱讀教學方式十分混亂,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三)學生未形成持續性閱讀習慣
培養、鍛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需要學生進行閱讀,但是就現階段的相關情況來說,一些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僅是在課堂當中,根據老師的引導,從而進行的閱讀行為,但是在其余的空閑時間當中,這些學生不會進行相關的自主閱讀,造成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沒有辦法進行提高和持續保持現狀。
(四)家長方面給予學生的指導不足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家長的個人水平都相對較低,而閱讀文本當中包含了大量的陌生知識和陌生領域,若是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閱讀則會因自身能力不足,難以理解書中的大量知識,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方面來進行相關的指導與解釋,讓學生能夠接受更多的陌生知識,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家長不僅個人實力良莠不齊,同時還因為家長更加重視學生的成績方面,普遍認為閱讀是一種并不重要的學習手段,因此并沒有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而家長作為小學生的第一任導師,若是家長并沒有足夠重視并未學生閱讀提供相關的幫助,學生不僅會喪失對閱讀的興趣,同時自身的閱讀能力也會不斷下降。也有部分的家長重視閱讀,但是在挑選閱讀文本期間并沒有參考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而是挑選部分內容深奧、寓意深遠的文本令學生閱讀,這樣會起到反效果,不利于學生通過閱讀來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五、 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教師重視程度
對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重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開展相關的閱讀教學,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進行集中培養。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時候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進行的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在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過分組進行合作的方式實施閱讀,之后讓學生進行表演文章當中的角色,可以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于語文課文當中的內容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另外,在進行表演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地激發和調動起來,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優化教學方法
運用方法不恰當也是造成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低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對相關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從而能夠運用更加靈活的手段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增強自身的閱讀能力。根據現階段的情況來說,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鄉土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其能夠和閱讀能力進行融合,從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實施層次化的教學主要是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分為很多的層次,之后進行層次教學,對于語文閱讀來說,最基礎的行為就是識字斷句,從而掌握文章的含義,然后剖析文章的深層次含義。教師可以選擇首先為學生講解一些基礎含義,從而讓學生進行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層次含義,這樣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讓學生養成持續性閱讀習慣
若要提升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需要讓學生能夠長時間地進行閱讀,從而能夠逐漸地養成一個閱讀的習慣。第一,教師可以舉辦相關的閱讀活動,在不同學生、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之間進行舉辦,讓學生可以能夠接觸到相關的書籍。第二,教師也可以通過設置閱讀角,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放在閱讀角分享給大家。通過這種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這種趣味的活動當中對語文閱讀逐漸的產生興趣,從而推動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的提升。
(四)家長要為低年級學生提供閱讀指導
因低年級學生不具備相關的閱讀能力和語文閱讀能力,這就需要家長方面進行適當的指導,以此促進學生展開相關的閱讀能力培訓,比如在日常生活當中,家長應當通過如下方面針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輔導。
首先,家長應當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進行閱讀書籍方面的挑選,比如學生為一年級,那么家長在閱讀書籍挑選方面就應當選擇部分可讀性較高且內容知識簡單的書籍來作為閱讀對象,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閱讀當中不僅能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同時還能了解更多的知識。
其次,家長應當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來進行閱讀書籍方面的挑選,比如學生更加傾向于歷史方面,就應當挑選較為簡單的書籍來進行閱讀,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最后,家長應當針對相對較難的地方進行適當的解讀和解釋,考慮到這方面因素家長應當事先就對文本進行閱讀,這樣才能確保解釋的正確性和指導的有效性。
六、 結論
綜上所述,語文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自身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巧,而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會讓學生受益終生。所以,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能力和自控力都比較低。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把握好相關的教學方式,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柳海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7(7):84.
[2]李艷麗.趣味故事教學法與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8(11):164.
[3]朱興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