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世鵬
摘 要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文化育人成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自主、快樂、健康成長是教育的本質和核心。為此,我們審視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表現在:一是文化興校,學校內涵發展;二是文化育人,學生快樂成長;三是文化強師,班主任收獲幸福。
關鍵詞 班級文化 特色 價值取向 師生成長 幸福
中圖分類號:G718.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84
Abstract It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Cultu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build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mo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happy and healthy growth is the essence and core of education. To this end, we examin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culture promotes the schoo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onnotation; second, culture educates people and students grow up happily; third, culture strengthens teachers and class teachers reap happiness.
Keywords class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value orientation; grow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ppiness
1 文化興校:學校內涵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學校“強起來”的精神源泉和精神脊梁。班級文化的核心價值,既是學校文化的具體體現,又影響著學校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首先要搞好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1 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
堅持正確的育人理念。管理的目標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樹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華民族育人的初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下功夫”要求,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體現時代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自信,努力把學校打造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的校園文化。
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載體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各環節、各領域,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
1.2 切實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營造育人環境。每一片綠葉都彰顯生機,每一朵鮮花都綻放著希望,每一扇門窗都開啟著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夢想。使校園文化站在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的起點上,堅持傳承優良傳統文化與彰顯時代特征相融合的育人文化,努力營造濃厚而溫馨的校園文化環境,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浸潤。
健全育人體系。我們努力探索建設以“兩學三成四觀五融合”為核心的德育教育體系:“兩學”即適學制和導學制;“三成”即成人、成才和成功;“四觀”即工匠精神觀、職業素養觀、人文素養觀和就業創業觀;“五融合”即國學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館史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書法之鄉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民間藝術與校園文化融合。德育教育體系,激發了學生興趣,陶冶了學生情操,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充分理解文化的共性與地域獨特性的統一。
開展特色活動育人。長期以來,學校打造特色活動育人,如“文化藝術節”“師生書畫展”“班歌比賽”等藝術教育常態化,全員化,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踐行“我健康我快樂”的育人理念。創建書香校園,組織如“讀書節”“朗誦比賽”“故事演講”等活動,引導師生共同閱讀,滋潤豐富師生的精神世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底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底色。
締造完美教室育人。我們賦予每一間教室以精神力量,給班級命名,設計班徽,擬定班訓、班級公約等,每一個教室都圖書角、衛生角等,讓每一面墻壁都表情達意,每一個角落都啟迪智慧,構建學生與教師和諧共融的教育生態,打造學習共同體。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與實踐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啟迪學生思想,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 文化育人:學生快樂成長
2.1 規范行為,促成學生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養良好的習慣。怎樣培養學生的習慣呢?一是從小處著眼,從微處入手。立小德,樹微人,把身邊的小事做好,這就是良好的習慣。如講究衛生的習慣,堅持鍛煉的習慣,在運動中強健身體,體味快樂,磨礪意志。二是低起點、嚴要求。中職生行為習慣差、性格古怪,教育這些學生我們從糾正習慣入手,將校內的各種規范、守則進行歸類,分成層次,循序漸進地引導引入正規,促成良好習慣。三是提出規范要求,持之以恒,反復訓練。如見人問好、整理內務、就餐排隊等習慣,需要一點一滴、日積月累進行強化,發現表現不好及時糾正,同時通過榜樣引領,班主任身教示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習慣重在培養,貴在堅持,意在規范,最終成為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