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舟燕

摘 要:在新一輪課改的目標指導下,作業顯然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小部分,它是以一種新的姿態——重塑和強化課程設置的關鍵內容,呈現在教師面前。由此,文章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探討了小學自主性數學作業的設計研究,以及如何促進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改變。
關鍵詞:自主性數學作業;小學數學;學生為主體
一、 研究背景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作業是檢驗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是連接師生的紐帶。對于學生而言,作業能夠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知識內化,是鍛煉學生能力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新一輪課改的目標指導下,作業顯然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小部分,它是以一種新的姿態呈現在我們教師面前——這是重塑和強化課程設置的關鍵內容,它必須承載起觸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動力。然而當前,存在三個比較普遍的作業設計問題:首先,作業完成形式單一,側重于合作與交流互動的題目太少,難以兼顧到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合作交流的需求。其次,全面創新的問題很少,而模仿類的題目過多,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死記做題套路,而不是試圖去理解。最后,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表述和應用題目太少,而機械計算的題目過多,學生往往會消極地應對這些重復缺乏趣味的問題,造成事倍功半。學生這些不正常的作業心理直接影響著作業的質量和效果,大大降低了數學學習的興趣,阻礙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
基于以上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我對小學數學自主性作業的設計,開展了一系列研究。
二、 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自主性數學作業
(一)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擇自主性作業量度,夯實雙基,鞏固提升
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量度與其完成質量有著緊密的關聯。作業量過多,超支學生的時間,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和疲憊的消極心態,從而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如若教師能嚴格控制作業的量度,學生反而能集中專注力,高質量地完成作業。此外,學生無須被大量題目困擾,保證勞逸結合,便能充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積極性。
【案例】1. (1)晨光學校合唱隊有40人,舞蹈隊比合唱隊多15,舞蹈隊有幾人?
(2)晨光學校合唱隊有40人,比舞蹈隊多15,舞蹈隊有幾人?
2. 六年級學生書寫了273份書法作品, ? ? ?,學生繪制了幾份美術作品?
根據以下算式補充缺失的條件:273×17、273÷17、273×17+1
上述案例題量精簡,并且包含了六年級上下冊與分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關鍵知識點——找準單位“1”,同時又不會消耗學生太多時間和精力。
基于此,教師在設計自主性作業時,對于作業的量度,要根據課程的目標來選擇,在適度的作業中扎實學生的基礎,從而鞏固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教師豐富自主性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由作業來進行反饋,教師根據作業完成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然而,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好奇和創新往往會被形式雷同的作業所壓抑。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根據課改的理念來調整原有的作業觀念,豐富自主性作業的形式:
1. 設計調查研究型作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課內知識的層面上,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崩米鳂I,教師指引學生走出教室,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從而為有限的課堂注入無限的活力。除了從數學書中獲取新知,學生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資料、閱讀課外書籍等方式獲得相關豐富的課外數學知識,收集數學名人故事和了解熟悉數學常識。學生將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積累處理收集到的數學資料,將其內化建構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并運用到作業的完成中,學以致用,感受到數學的活力。
2. 設計趣味游戲型作業
英國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說過:“玩耍和娛樂是開發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一、二年級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寓教于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把一些枯燥的作業靈活轉變成“玩”,讓學生在游戲中邊玩邊學,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無窮的學習樂趣,更能讓其感受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密切關聯。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能帶著快樂輕松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孩子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得以充分培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統計這部分內容的《可能性》時,可以靈活設計“摸紙牌(猜數字)”“摸球(猜顏色)”等游戲類型的作業,學生可以通過動手畫一畫等方式來設計游戲,并借助實物道具相互之間玩一玩。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成功快樂的同時,運用數學語言分析問題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都能得以培養,學生能夠真切體會到完成數學作業是一個極具樂趣的體驗。
(三)學生自主撰寫數學小論文、數學小故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在生活中觀察并思考數學問題,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撰寫數學小論文便是這樣一個很好的媒介。在撰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譬如,學生在數學小論文中寫到:“媽媽看中了標價是五百二十元的一雙鞋,營業員說:‘可以選擇打八折或者每滿200返160券,兩種都差不多。真的差不多嗎?如果選擇打八折,就要花520×0.8=416(元)。而滿200返160呢,要先付520元,之后會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實際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來,當然第二種比較好?!睂W生的思考并沒有止步,他繼續寫道:“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我們必須要再買320元的東西,萬一買的東西超過了這個價格,還要自己再掏錢。如果買的東西不足320元,又覺得浪費了?!痹谧珜懙倪^程中,數學的實用性能被學生充分感知,數學學習的實效得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得以培養。
撰寫數學小論文和數學故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在撰寫的過程中,可以發展他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此類活動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開啟他們學習數學的潛力。同時,它可以幫助老師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態度和感受,有助于教師進行反思后的改進教學,從而進一步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溝通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
(四)學生自主編寫數學手抄報,豐富數學活動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重點關注意義教學,學生興趣地培養往往容易忽略。而在學生制作數學手抄報的過程中,書寫、繪畫、設計、創作等多維度的綜合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相映成趣。
在編寫數學手抄報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搜集整理、選題編題,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學生有很大的空間去自主學習,能夠充分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的價值。通過匯報交流,展示自己的數學手抄報,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快樂的同時也會產生疑問,這必引導學生向課堂和書籍尋求解決方案。在匯報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收獲了同學間的尊重;編寫數學手抄報,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智慧得以體現,學生在創作中、想象中、合作中體會到做作業的快樂,學生的民主意識也能在討論和交流中逐步加強。
三、 自主性數學作業,促進學生思想行為改變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數學能力的發展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把交流的機會還給學生。學生在參與完成個性化作業和設計個性化作業的過程中,往往更樂于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檢驗自己思維過程的優劣,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數學能力的發展;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如:在教學完實踐操作課《有趣的七巧板》后,設計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數學作業,比比誰拼得漂亮、有創意,將數學與美有機融合,使枯燥的數學課插上美麗的翅膀,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了審美教育,舒緩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此類頗具趣味的作業設計,有助于持續發展學生的求知興趣,延伸課堂空間,促使學生在課后研究、探討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翁。
(二)使學生保持探究欲望,學會探究,自主設計數學作業
1. 體驗研究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
在數學小論文和數學小故事的撰寫過程中,選題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題目能夠體現學生對這一數學問題或者數學現象獨到的思考和研究。例如《中括號和小括號》和《影子問題》,相比較這兩個題目,引人入勝的顯然是后者。通過介紹中括號和中括號的小影子——小括號間的各種關系,內容雖也平凡,但獨樹一幟的角度能令人拍案叫絕。在整個研究和撰寫數學小論文和數學小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思考、研究、嘗試,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增強和提高。
2. 體會數學小論文和數學小故事撰寫的過程和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就是“經歷,感受和體驗”,課標將重點放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和情感因素上。比如研究《“數學”的由來》,學生通過自主查找文獻資料等方式,弄明白了這個詞,原來畢達哥拉斯時代就有人嘗試“數學”這一詞了,數學的專門化一直持續到亞里士多德時代。學生在搜集整理資料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不僅體驗了過程,更學會了研究,收獲了成功,學生這種求實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地培養。
總之,在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師生共同設計形式豐富多樣的自主性數學作業,將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各項能力,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寶貴.家庭作業觀之反思與重構[J].教育科學研究,2010(7).
[2]李學書.國內外家庭作業比較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10).
[3]張碧泉,李小利.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新課程,2013(11).
[4]裴永鋒.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3(5).
[5]李旸.作業設計的給力策略:小學數學教學舉隅[J].新課程:教研,2011(11).
[6]黃朝鳳.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一些策略[J].讀寫算:教研版,2013(21).
[7]鄭玉芳.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3(10).
[8]林培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新探[J].黑河教育,2006(3).
[9]葛靈光.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例談[J].教學與管理,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