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壽武
摘 ?要: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成人成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學教育要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應當發揮非智力因素,積極培養學生情商,以此助推數學教學。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情感教學的基本技巧,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利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利用“問題解決”的過程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情商。
關鍵詞:情商;數學教學;必要性;可能性;方法
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彼得·沙洛維教授和新罕布什爾大學心理學家約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感智商”(簡稱情商EQ)這一術語,后得到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完善和推廣。戈爾曼寫了《情感智力》一書,指出:“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性品質要素。它不同于主要取決于先天因素的智商,而是在后天的人際交往中養成,它形成于嬰幼兒時期,成書熟于兒童和青少年階段。”許多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20%取決于IQ(智商),而80%取決于EQ。
一、初中數學教學情商培養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一)必要性
美國精神醫學家兼卡內基公司總裁戴維·漢保發現,“對于甫入初中的青少年,接受過情緒教育的孩子有顯著的不同:對于同學間的競爭、課業的壓力及抽煙等誘惑都能應付自如。顯然,情緒教育帶給他們一定的免疫力,較能夠面對即將到來的壓力與挑戰。” 初中生正處于少年期,這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可見,初中階段是情商培養和人的發展的關鍵時期。
數學是一門理論抽象、邏輯嚴謹的學科。它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綜合、概括、推理、論證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探究能力。曾有文章指出:“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介入學習的認知活動,但它形成了個體的意識傾向性中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個性品質不僅能激勵、驅策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而且能促進和推動智力的充分發揮,而消極的個性品質則會阻礙、干擾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 其差距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進取心、有堅持性、不屈不撓、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質”。為此,初中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溝通能力及自我激勵等良好的情緒管理技巧。
(二)可行性
少年兒童每天在學校中要渡過大量的時光,學校的文化氛圍,教師的言談舉止、言傳身教,課程所傳遞的信息等提供給師生、生生等相互交往的機會都給孩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的經驗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將持續到青春期乃至長大后,孩子的在校表現攸關其自我價值感,表現較差的可能產生自我貶抑的心態,進而左右一生的發展。” 同時,初中生的情緒、習慣的可塑性強。因此,學校不僅在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方面承擔了極為重要的責任,而且在培養學生的情商方面也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情商培養的方法
(一)靈活運用情感教學的基本技巧
現代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師生間相互交往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基礎上的。因此,形成和諧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學得以實施的重要因素。其中愛、理解、尊重、信賴是形成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的主要要素,也是情感教學的基本技巧。
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還不能很清楚地看透事物的本質,往往憑借主觀自覺進行好惡評判,即依賴情感觀察、理解和接受周圍事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感,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抽象的道理化為具體的情感體驗,從而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和對于崇高美的追求。在利用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兩點:1.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2.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
(二)通過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而要達到這種狀態,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情境。
在進行“有理數加法”的教學時,可首先告訴學生:根據你們已有的知識經驗,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每個同學都能想到。如果我們把提出的問題都動腦筋思考認真解答并總結出規律,那么這節課的目標也就達到了。用真誠而富有熱情的語調進行學前動員,達到了以教師對學生的明確期望來調動學生對自己期望的目的。
(三)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應培養學習興趣、求知的欲望與樂趣以及以后接受終身教育的愿望與能力。”許多研究發現,學生常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的學習發生更大的興趣,因此,作為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不應當是獨立于學生生活的“外來物”,不應當是封閉的“知識體系”,更不應當只是由抽象的符號所構成的一系列客觀數學事實(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
生活處處存在數學知識,生活時時需要數學知識。數學教學理應是富有魅力、獨具特色的活動;數學學習理應使學生積極參與,學有所獲。只因長期陷入應試教育的封閉式模式,數學的教與學活動無力創新,難以走向開放,失去了應有的個性,阻塞了創造的源泉。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數與形的表象美、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美、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思維方法的奇異美”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對“有用”的數學感興趣,對有“挑戰性”的任務感興趣的特點進行數學學習。
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熱愛數學學科的情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脫離情緒的教學方式是無法達到這一目的的。因此,我們應當認識到,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現代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正如聯合國“21 世紀人類智能計劃”中指出的:“必須用EQ來教育人類,發揮人自身情感與意志的潛能,創造新世紀人類生活的心靈家園。”
參考文獻:
[1]柏樺編著:《EQ情商》,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580頁
[2]朱智賢:《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9頁
[3]呂世虎等:《藏漢學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對數學能力發展影響的跨文化研究》,《教育研究》1995第1期,第74頁
[4]呂世虎等:《藏漢學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對數學能力發展影響的跨文化研究》,《教育研究》1995第1期,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