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
摘? 要:翻譯課程作為外語教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對培養應用型、實踐型、復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期,對譯者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翻譯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須面對的關鍵任務。本文試圖探討這種新形式的交互式翻譯方法對于翻譯碩士教學實踐的現實指導意義。通過這一分析,我們試圖對傳統的翻譯課程進行改革,以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親密感,培養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和翻譯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交互式教學模式;翻譯課堂;數字化創新
一、高校翻譯碩士教學的現狀
我國翻譯碩士研究生教育自2007年在北京大學等15所高校試行以來,發展迅速。截止至2018年3月,全國MTI培訓高校增至249所,翻譯碩士研究生由最初的幾百人增加到累計5.3萬人。隨著學生數量的激增,我國英語專業研究生的翻譯教學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翻譯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翻譯教學的方法還缺乏統一的認識。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反思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在翻譯課堂中引入課堂網絡。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
傳統的翻譯教學繼承了行為主義的教學理念,認為語言習得就是通過不斷強化刺激反應來加深印象。講師過度注重對一些詞和短語的解釋,這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部分誤解,限制他們的翻譯。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對翻譯的整體認識和宏觀把握,導致學生對翻譯的片面理解。
在這種模式下,翻譯知識是由講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的,這可能會使知識難以“消化”。學生獲得的知識是零碎的、片面的,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過分強調講師在“教”中的作用,忽視了學生在“學”中的作用。老師控制著課堂,學生們上課不積極表現。學生做完習題后,老師逐字逐句批改。最后,老師總結了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創新意識不強。因此,學生很容易喪失學習動機,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分析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指出,翻譯是一種涉及兩種語言轉換的“語言游戲”,翻譯教學也是一種需要師生積極互動和參與的“語言游戲”。翻譯講師的主要任務是促進互動,營造互動氛圍。
三、“交互式”教學模式在翻譯碩士教學中的應用
(一)交互式教學模式概述
交互式教學是在宏觀教學情景下、教學平臺上,講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圍繞某個課題進行平等交流、自主互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交互一詞本是計算機術語,意為將系統通過接受并處理來自終端的信息,再輸出的過程,同樣,這個過程可以生動形象地應用于翻譯教學實踐之中。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是采用古老的講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置于學習的優先主動位置,讓學生自己探索翻譯理論、知識內容,不只是字句重復,而是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同時,講師還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交互式教學模式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提倡民主平等、融洽和諧、共創快樂的師生關系,講師不再只是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更加關注長遠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此外,交互式教學模式還彰顯人的發展本質,完成自我實現,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和情感培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學習、探究的快樂和意義,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
(二)交互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翻譯碩士能力的指導意義
1.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自學興趣
講師實施交互式教學模式,首先要做到轉變自己的教育思維和理念,改變原先講師為主導的傳統教育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翻譯課堂中,講師采用新型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翻譯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從而摸索出屬于自己的翻譯方法、技巧,領悟翻譯理論知識,相比傳統的講師灌輸知識的陳舊方法,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在翻譯學習中的創新思維和自學興趣,讓學生學會動腦,積極思考。
2.注重師生交流、互動,“寓樂于教”
在交互式教學模式中應用的過程中,講師和學生應積極地交流、互動,這不僅有利于講師更直接地傳授課堂新知識,還有助于講師接收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現階段情況,并且通過采納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管理模式。
講師可以采用多種互動方式和措施,例如,在課前階段,講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問卷調查或對學生進行調查。在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后,結合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和每學期的教學目標,講師可以選擇制定教學計劃。在課上,講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監控學生的學習動態,并通過互聯網參與學生的交流。尤其是在課堂上進行翻譯實踐時,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檢索、網上討論、作業批改和相互交流。
3.利用新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實踐水平
英語翻譯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注重知識的講解,以便更好的向學生傳授知識。英語翻譯實踐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情感體驗,通過實踐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翻譯知識。這些都是為了實現英語翻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促進英語翻譯教學質量的提高。
講師合理地利用新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可以提升翻譯課堂的教學水平。翻譯課程可以在安裝了數字化教學平臺的網絡交互式語言實驗室中進行。講師可以使用翻譯教學軟件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上進行實踐教學,如Trados。網絡互動語言實驗室利用互聯網和教學平臺,實現講師與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完整互動。此外,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采用語料庫教學法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研究者和參與者,通過“做中學”活動,發現和總結語言運用的特點和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互動、開放的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教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只有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贏。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建構,可以有效地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值得我們引以為鑒。
參考文獻:
[1]石偉萍.“交互式”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建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
[2]黃穎.交互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6):144.
[3]封一函. 教室網絡中的交互式翻譯教學[J].中國翻譯,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