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蓮 邵麗麗
摘 ?要:課程思政大背景下,如何實現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的內在契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本文對課程思政教育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以計算機組成原理為例,提出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以達到良好的教學和育人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實踐
一、引言
“課程思政”是指高校所有課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發掘高校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品格。當前,培養學生品格主要是通過專門的思政課實現;專業課程主要強調傳授專業知識、技術技能或工程實踐的掌握,思政元素在課程中的體現較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形成協同效應。因此,“思政課程”,和專業課“課程思政”都應當發揮著高校課程體系的育人功能。
二、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關鍵問題分析
專業課教師自身對課程思政認識不到位,與思政課教師不能形成合力。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政教育應該在思政理論課中體現,而專業課教學是純粹的培養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能力的陣地。所以課程專業化的取向使師生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和接納程度不高。
教學實施過程中缺少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和挖掘。專業課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領域有較強的設計和實施能力,但自身思政理論基礎不高,不知如何挖掘和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對課程思政的建設能力不足。
三、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實施的具體方法
首先,著力提升教師的德育意識與結合專業的教育執教能力。教師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取向的引路人,教師的德育水準是其德育教育效果的前提。只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有深刻的理解和堅定的認同,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將其傳遞給學生。所以,提升教師德育教育的執教能力,促使學生能夠真正親其師,信其道,實現傳道與授業的有機統一。
其次,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不能脫離課程本身,而每門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均有自己的定位,因此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應該在實現專業目標的情況下進行。專業課程老師要挖掘專業課蘊含的思政元素,在專業課教學中把挖掘到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專業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度、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比如,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思政結合點如下:
(1)摩爾定律,引導同學們在物質永恒運動、量變與質變關系中理解計算機組成的發展規律。
(2)馮·諾伊曼體系結構,從必然性與偶然性、抽象與具體、特殊與一般關系中理解計算機組成系統論、設計方法學。
(3)計算機性能評價,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學習計算機組成系統論。
(4)RISC 設計思想,從矛盾分析、內因與外因關系中學習計算機組成的發展規律、設計方法學。
(5)浮點數表示和運算誤差積累問題,從量變到質變、矛盾分析關系中學習計算機組成的設計方法學。
(6)CPU 流水線設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從整體與部分、矛盾分析的角度學習計算機組成的設計方法。
(7)存儲層次和高速緩存,從內因與外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理解計算機組成的發展規律和設計方法學。
(8)華為事件與芯片自主可控,從矛盾分析、內因與外因、價值觀、人生觀的角度學習計算機組成的價值評判。
然后,做好課程思政的組織工作。課程思政的載體是課程,實施方式是課堂教學。為達到理解的效果,采取按課程組或課程群進行集體備課,在認真準備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統一制作PPT,做好教學設計,并實行試講和評教。調整現有的教學策略,引入新的教學手段,突出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以混合式教學為主,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課堂講授 + 小班討論,課堂講授 + 課程實驗 + 小班討論,問答交流引導學生思考等教學方式,將執著專注、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推陳出新的精神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為實現中國制造做出自己的貢獻。通過實驗,讓學生對計算機的組成感興趣,對自己的專業有認同感,并有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熱情。
同時,課堂教學中注重授課內容和前沿知識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工科的一門基礎課程,雖然計算機的基本組成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但可以多關注時尚前沿的應用,從創新意識方面啟發學生,開拓學生國際視野。通過改革專業課教學方法實現專業知識與立德樹人授課目標的融通,以達到激發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實踐、廣泛討論、積極思考良好氛圍,實現認知、情感、理性和行為全方位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束語:
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要求,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我們體會到,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的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圍繞計算機組成原理設計與實現能力培養,深入開展綜合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構建一體化實踐體系、改革師資建設及學業評價方法,在學生中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董鳳.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專業教師職業發展路徑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4):45-47.
[2]吳 強,彭蔓蔓.計算機組成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9,(11):11-15
[3]劉向舉. 關于提高計算機專業核心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19(1):5-8.
[4]蘭勇,張朝陽,王偉,等.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9(1):13-15,20.
[5]劉彥,趙歡,楊科華,等. 新工科背景下成果導向的計算機系統課程教學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19(7):1-4,9.
[6]黃麗達,趙歡,楊科華,等.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6(10):141-144.
★ 2019年菏澤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