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當前我國央行加大力度推動數字貨幣的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區塊鏈+證券”領域的研究如火如荼,而證券區塊鏈尚處于初步階段,本文研究區塊鏈進入證券領域的風險及對策,以促進金融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關鍵詞:區塊鏈;證券市場;風險;風險對策
一、引言
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有能力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證券市場。在當前世界區塊鏈市場份額中,金融業占份額一半以上,而證券業是繼銀行業后另一個重要部署領域。2015年12月,美國SEC通過了Overstock公司的S-3公開發行證券申請,這是美國證券監管部門首次公開批準以區塊鏈技術開展證券發行交易業務。在我國證券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帶頭建立了 China Ledger 區塊鏈聯盟,積極組織區塊鏈場外市場交易平臺的實驗。
國外學者提出“區塊鏈+證券”作為金融科技創新,必然會突破現有的證券法規,因此可以向英國金管局申請進入沙盒機制。沙盒機制建立后,其他國家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沙盒機制,鼓勵金融創新。新加坡、英國和澳大利亞三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同時還簽訂了備忘錄,互相認可對方的沙盒機制。國內學者基于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的興起,在近年來才開始對“區塊鏈+證券”進行論證,并且在主要集中于應用技術方面:一是從證券發行、登記與存管進行分析;二是從證券交易方面進行分析;三是從如何對區塊鏈應用證券市場加強監管層面進行分析。
證券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步階段,其技術上、管理上的不足和風險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在技術和管理上的風險之間,后者更應加強關注,如法律缺失監管、投資者信息泄漏或者違背金融規律引起局部性、系統性風險。會在促進區塊鏈應用證券市場時受到阻礙,影響新興事物的發展,導致不能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面對不斷創新的證券市場,我國證券監管機構應當未雨綢繆,提前就區塊鏈技術應用證券市場的風險制定好相應的對策。
二、區塊鏈應用證券市場的問題與風險
(一)監管框架缺失
證券監管機構難以了解上市公司所有經營狀況,更不可能長期派人駐扎在上市公司,監督與了解公司的全面運作情況和資金運作模式,證券監管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發送詢問函,只不過表明它們對這些公開信息感到困惑,并不能說明證券監管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充分掌握。在使用區塊鏈發行與交易證券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就要充分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本身就是個區塊鏈。以往有關部門監管證券市場登記、結算和交易業務時,大多依靠強力督查金融中介機構來實現,如果取消相關證券中介服務機構,監管機構將難以對不法分子形成有效的控制,缺乏監管的證券市場將成為滋生違法犯罪行為的溫床。而缺失中心機構的情況下,將缺少承擔數據安全責任的主體,也會給整個證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帶來重大影響,所以不能急于用區塊鏈技術替代傳統金融服務機構的職責。
(二)滋生欺詐行為
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科創板已經穩定運行,IPO注冊制也逐步走上正軌。以前證券發行環節就被媒體不斷曝光出許多的財務造假問題,很多公司通過財務造假蒙混過關,一旦上市成功后業績就大幅變臉,成為投資者口中說的“爆雷”。傳統的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經過監管部門的注冊或審核,而基于區塊鏈構建證券發行體系,則可以向投資者籌集數字貨幣,成立基金去投資股票或債券來獲得收益,這種模式無疑給執法帶來了難度,需要有關部門逐步制定相關法律,不給違法分子可乘之機。
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人和實際控制者可以通過關聯交易,牢牢地把控上市公司的經營,掌握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波動情況,通過實際操控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從而使他們達到內幕交易或者操縱市場價格的客觀效果。如果不建立一個高安全性的區塊數據,一旦出現欺詐行為,將難以變更這些數據,也就難以挽回交易事故,給交易者的權益帶來巨大損失。如何監管這些已經存在和將來可能出現的違法行為,需要監管部門防患于未然。
(三)交易者信息泄漏風險
傳統的信息泄漏,一般是中心機構遭受攻擊或者該機構違反規定,區塊鏈解決了機構泄漏個人信息的風險,但同樣不可避免另一種風險。區塊鏈技術采用私鑰、公鑰對交易信息進行非對稱加密,其中也包括了交易方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如果個人的私鑰丟失,個人信息就可能被盜走。由于區塊鏈分布賬本交易不可撤銷,如果發生泄漏生投資者私鑰丟失而出現欺詐交易等惡性事件,必須51%以上算力的節點同意交易回滾,并宣布作廢同一區塊中的所有交易,否則實際發生的交易無法修改或回滾。
傳統模式下,證券中介服務機構替每個交易者看守好這些交易信息,同時也為交易者和市場各方提供服務,弱化了中介機構之后,通過區塊鏈幫助市場參與者之間對接,也使得個人信息變得分散,許多參與者也能泄漏信息。
三、區塊鏈應用證券市場的風險對策
(一)建立全面的監管框架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需要建立在基礎良好的框架之上,流暢處理證券市場運作所需要的步驟,為市場參與主體提供有效進出通道,交易有效性證明、資產證明等技術支持。對于監管機構而言,需要建立對基礎設施的充分監管,選擇更具有安全性的聯盟鏈作為主要技術,指導自律組織或協會統一行業標準,給予各個組織監管引導。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必然對現行證券運行機制產生巨大影響,在當前初步發展階段,想要制訂一套完整的法律監管體系很難,監管機構應該提前布局,比如可以引入監管沙盒機制,借鑒該機制來為金融科技、新金融等企業提供實驗區域,不斷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建立全面的監管框架還需要把涉及區塊鏈證券發行或者基金活動也納入監管當中來,借鑒“監管沙盒”制度來提供一個創新空間,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累區塊鏈應用的經驗,建立合理框架來推動金融領域的創新,才能使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提高監管體系的適應性。
(二)嚴格確立市場準入標準
區塊鏈網絡技術是一個信息發布、收集、管理的集合體,證券監管機構在充分研究區塊鏈技術下,在網絡技術上,對任何想進入市場的參與者進行嚴格審核,注重防范可能存在的欺詐風險。對一些資金用途不明確,難以監控的企業要拒絕其上市申請,對信用不高的組織和個人,限制其進入發行市場。建立一個交叉印證信息的系統,利用網絡技術,發現證券欺詐現象,及時發現證券實際控制人的行為來防止非法交易,打擊內幕交易,第一時間進行問詢和質疑,對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懲罰。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可以參考紐約州金融服務管理局頒發的數字貨幣許可證的做法,對任何想要提供數字貨幣服務的企業,要求其嚴格遵守準入規定,監管機構要對這些企業的交易過程進行網絡監管。減少證券欺詐行為,只有通過嚴格的準入標準,苛刻的懲罰,才能嚇倒那些潛在的違法者。
(三)保護投資者信息權益
市場在證券的發行和交易之后面臨著證券結算,利用區塊鏈提升結算速度是未來的趨勢。對證券結算進行監管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登記數字資產,二是實時結算制度。在當前我國中國證券登記結算中心一統天下的情況下,只要其不受到攻擊或者不出現內部資料泄漏的情況,投資者各種信息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在區塊鏈運用的技術下,代碼自治的世界中,需要建立相關標準,如虛擬數字貨幣的標準、數據接口的標準、共識機制的標準、分布式賬簿的記賬標準、數字貨幣和智能合約條款的審計標準等。不斷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這樣才能切實維護投資者信息權益,以促進金融證券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四、總結
面對著這個日新月異的市場,監管部門不斷面臨金融業的各種革新,而各類新技術的出現,需要我國監管機構與時俱進地去研究。比如可以針對區塊鏈運用的證券市場的特點,盡快與其他國家聯合打擊地下數字貨幣,共同打擊跨國犯罪行為,消除不法分子利用區塊鏈靈活的特點進行跨國犯罪的想法,將任何可能的違法犯罪行為提上監管部門會議的議程,就建立監管框架、明確市場準入、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切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劉瑜恒,周沙騎.證券區塊鏈的應用探索、問題挑戰與監管對策[J].金融監管研究,2017(4):107.
[2]沈珊瑚.區塊鏈在證券發行交易中的應用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9):141-142.
[3]陳凱利,陳凱志.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及在證券交易所中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9(27):51,69.
作者簡介:
趙偲,湖南財政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