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樹立以小學生為本的足球教學思想、開創多元化的小學足球教學模式、加強小學生的體能訓練、加強足球運動的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提升小學生足球教師素質水平這幾方面內容,以期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核心素養思想;小學足球;有效訓練
自2016年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理念提出以來,我國教育觀念從素質教育向核心素養教育轉變。對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足球教學過程中,從而在提升學生足球技能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
一、樹立以小學生為本的足球教學思想
經調查發現,積極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小學生具有更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同時更擅長團隊合作,在學習競爭過程中能夠表現出積極進取、尊重規則、頑強奮進的優良品質。然而,現階段部分小學足球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不順利,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而足球訓練作為體育教學的一個分支,其安排時間更為有限,令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足球活動時間,難以發揮足球教學應有的功效。同時由于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于當前社會的發展速度,其足球教學目標制定的與實際情況不符,內容設計比較隨意,導致學生缺乏足球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足球教學的效果。
為提升小學生的足球水平,在素質教育的教學環境下,體育教師應當拋棄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以核心素養為主導思想,提升學生對校園足球教學的重視程度,促進小學足球訓練的有效進行。具體來說,小學體育教師首先應充分了解在全民運動的背景下,利用足球訓練加強校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其次樹立以學生為主的足球教學思想,在進行足球訓練設計過程中,應在考慮到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興趣愛好,制定有針對性的設計規劃,提升訓練計劃的可行性;最后在組織足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具體訓練情況,并依據其表現對訓練計劃進行動態的調整,確保足球訓練的活動效果。
二、開創多元化的小學足球教學模式
對福建省某小學學生調查分析發現,僅有31%的小學生在參與學校組織的足球動前,了解一定的足球運動知識;而經過一年的足球訓練,有67.9%的小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足球知識;同時,相較于參與足球訓練前學生僅掌握了1—2種如傳球、接球、運球以及守門的技術,在參與訓練后有60.7%的學生能夠完全掌握足球運動的各項技能。結果證明了,為提升小學生的足球素養,學校方面應當加強對小學生的足球訓練,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
(一)構建足球教學情境
核心素養教學思想較傳統的素質教學思想更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足球訓練的認識,為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運動思維打下基礎。面對當前部分小學生喜靜不喜動的情況,為提升其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與足球運動相關的視頻影像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理解,提升其參與足球訓練的興趣。比方說,某小學體育教師通過向學生播放國際高水平足球運動精彩賽事片段的方式,令學生感受足球運動的激情,同時為加強學生對足球運動規則、難點技巧等知識的了解程度,教師在視頻播放過程中,對如何鏟球、運球、守門等技巧進行點評講解,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設置足球合作訓練活動
足球運動是一項需要團隊配合的競技運動,為提升學生的足球水平,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加強對團隊合作能力的訓練,從而保障小學生足球運動核心素養的整體性增長。具體來說,體育教師可以將所有受訓學生均勻分成若干小組,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傳球、守門等專業訓練,或者,兩組一起進行模擬競賽的方式,提升小學生的足球競技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三)組織足球運動比賽
現階段,我國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足球訓練時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在演示完成后,要求學生自由訓練,并沒有對課堂秩序進行有效維持,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使學生活動態度散漫,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令訓練趨于形式化,嚴重影響了足球訓練的效果。為使小學生能夠從小樹立正確的競技精神,體育教師可以參照足球競賽的規則,定期組織班級足球比賽、全校足球比賽等活動,從而提升其運動水平。考慮到小學生的身體情況,教師在比賽規則的制定過程中,需要確保比賽難度水平不超出小學生的承受范圍,避免困難度過高打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為使小學生能夠對其足球水平有著正確的認識,教師還可以通過聯系青少年足球協會聯合舉辦足球比賽的方式,為學生樹立長遠的運動目標,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足球運動當中,提升其身體素質[1]。
三、加強小學生的體能訓練
當下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體能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些要求對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確保其未來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由于足球運動是一項對運動員體能有著較高要求的運動,為避免出現小學生沒有足夠體力完成整場運動的情況,教師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在重視專業技術動作的教學培訓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體能素質的強化訓練。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長跑、跳遠等活動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柔韌性、協調性,確保小學生的體能滿足訓練要求。
四、加強足球運動的配套設施建設
為保障足球運動員的身體健康,足球項目對運動場地、設施等環境要求比較高,但部分小學由于經費限制、領導人員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使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存在嚴重不足。首先,某些小學由于其地理位置或校園占地面積不足等原因,導致足球運動場地規模比較小,無法滿足學生的訓練要求。其次,部分小學的場地建設安全性、環保性不符合標準,嚴重威脅了參與足球運動學生的生命安全。例如,A小學足球場僅為經過平整的沙土地,某名學生在傳球過程中踩到一塊石頭,導致腳踝扭傷,腿部、肘部等多處擦傷的后果,嚴重影響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最后部分小學的足球場建設時間比較久遠,其球門質量、足球數量等運動設施存在不足,降低學生參與訓練的熱情。
足球場地建設情況與校園足球訓練情況密切相關,為滿足學生對足球訓練的需求,學校方面應加強對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擴大資金投入的方式,提升足球訓練的質量。首先在足球場地建設方面,學校方面依據學生的數量合理安排足球訓練的課時,通過科學拓寬足球場地的方法,為小學生提供足夠的訓練場地。其次,為使其足球訓練滿足當前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學校可以通過引進相關教學設備的方式,進一步優化足球訓練教學環境。最后,學校應當加強對校園內足球設施的檢查,確保各類設施安全充足,令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參與足球運動,從而提升其整體素質[2]。
五、提升小學足球教師素質水平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小學忽略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其體育教師的水平不符合當前核心素養教學的要求,嚴重阻礙了小學生足球素養的提升。為保障校園足球核心素養教學改革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方面應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學校可以依據其實際情況采用社招的方式,從退役的專業足球運動員中選擇具備教師資質的人才,建設科學的足球訓練體系;其次學校可以采用對校園內已有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解決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方式,確保學生能夠得到專業性的足球教學指導;最后為保障教學效果,學校方面可以采用績效考核的方式,提升教師對核心素養建設的學習熱情,從而避免小學足球教學過程中出現不良教學訓練問題[3]。
六、結語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際足聯主席時指出,人們不僅應當注意足球運動的競技效果,還應當注意其增強國民體質、培養參與者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的精神,使足球運動真正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增加足球的訓練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足球的普及程度。
參考文獻:
[1]曾萬華.核心素養思想推促小學足球教學有效訓練[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22):106+113.
[2]鐘建娣,童海軍.以核心素養為主的小學足球訓練與教學探索[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 (03):182+188.
[3]陳瑜.校園足球訓練對學生核心素養影響的實踐探索[J].青少年體育,2018 (03):40+114.
作者簡介:張悅虹(1980-),男,漢,福建廈門人,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現任廈門市人民小學辦公室主任,一級體育教師,全國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足協教練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足球訓練和足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