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挺
摘要:通過對體育英語人才的市場需求和培養現狀分析,發現體育院校培養體育英語人才規模小、數量少,體育英語人才的市場缺口呈現擴大趨勢。結合分析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在承辦國際體育賽事期間提供語言服務的良好效果,提出高職院校在培養體育英語人才方面具備三個優勢:學校良好的英語師資、建設交叉專業的學科基礎、體育英語人才培養的周期規律。繼而提出高職院校培養體育英語人才的三條路徑:融合、交流、引進培養師資;聯合培養,迭代發展開展專業建設;品類精煉,去枝存干開展課程建設。
關鍵詞:國際體育賽事;體育英語;人才培養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在46號文件的指引下迅速發展,全國各地舉辦、承辦各類體育賽事的數量和影響力快速提高。據國際體育市場情報服務商Sportcal的統計:在2019年全球賽事影響力(GSI)國家榜單中,我國以40709分打破美國對該榜單連續三年的壟斷,成為國際體育賽事指數最高的國家[1]。
體育產業建設的基底是體育人才的培養,而體育英語復合型人才正是推動體育產業向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基底之一,也是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
當前,我國高校在體育英語人才培養方面的供給不足,導致體育英語復合型人才的市場缺口逐年增加。體育英語人才培養供給不足的原因:其一是體育院校開設相關專業規模小、專業建設不強;其二是尚無外語類院校開設此類交叉專業。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于2018年舉辦世界女子暨青年大金屬地擲球錦標賽,賽事語言服務由該校應用英語專業師生提供,保障了賽事的順利進行。這表明,高職院校在體育英語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發揮更大價值的潛能。本研究以國際體育賽事語言服務案例分析為切入口,通過調查分析體育英語人才的市場需求和培養現狀,為高職院校在應用英語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發揮和路徑選擇提供參考和建議。
一、體育英語人才概念界定
通過查閱文獻,筆者發現學界對英語人才、翻譯人才、外語人才的概念尚存一些區。研究者們對三者概念的界定存在交叉,而在研究內容和結論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適用。延伸而來的爭議是:體育英語人才到底是會體育的英語人才,還是會英語的體育人才。
筆者認為:體育英語人才應當是應用型外語人才的下位概念,是指熟練掌握英語且具備體育專業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的人才。
二、體育英語人才的市場需求及培養現狀
(一)體育英語人才市場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舉辦各類國際體育賽事的次數超過100次。隨著各類體育俱樂部、體育傳媒機構、體育經紀公司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將進一步提高國際性體育賽事、活動的舉辦數量和覆蓋面,也將進一步提升國內體育聯賽中外籍人員的參與數量。屆時,體育英語人才的巨大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顯現。而國內目前僅有7所體育院校開設了體育英語專業,但由于專業建設空缺、生源英語水平不高的局限,未能有效解決市場需求。
(二)體育英語人才的培養現狀
1.體育英語專業開設現狀
據筆者調查,國內尚無外語類院校開設體育英語專業。自2002年起,全國14所體育院校曾陸續開設體育英語專業或英語專業(體育方向),目前仍在招生的還有7所。
國內體育院校培養的體育英語人才,其主要就業方向是:國際體育組織、體育行政部門、體育協會、科研院所、國家運動隊和俱樂部的隨隊翻譯、體育新聞媒體、體育產業管理與服務等崗位。
以2019年為例,北京體育大學英語專業(國際體育)、上海體育學院英語(體育英語方向)專業等7所院校招生人數在30-60人之間。2019年全部7所體育院校體育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不足400人。
2.體育英語專業課程建設現狀
目前,體育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由:英語專業課程、體育專業課程、交叉專業課程以及其他課程組成。7所體育院校在核心課程比例的設置上,普遍以英語專業課程為主,占所有課程的66.67%,體育專業課程和交叉專業課程占25.71%,其他專業課程如:學術寫作與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綜述、中國古典文學等僅部分院校開設,占7.62%。
體育英語專業的課程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英語專業課程為主,體育專業課程為輔”,第二種是“英語專業課程為基礎,體育英語交叉課程作補充”。
三、國際體育賽事語言服務的分類與標準
(一)國際體育賽事語言服務的分類
國際體育賽事中的語言服務,不僅僅是指翻譯服務,還包括了賽前和賽時中許多其他方面的工作內容。比如各類標語、方案、資料、規則、指示牌等文字的編輯和制作,場地引導和隨隊運動員的溝通和對接等。提供國際體育賽事語言服務以專業化程度區分,可以分為:普通翻譯,通常由志愿者承擔;專業翻譯,通常由受薪人員完成;高級翻譯,通常由專家完成[2]。
(二)語言服務人員的選擇標準
國際體育賽事選擇語言服務人員,由于其工作的基本內容是進行語言的翻譯工作,因此,格外注重語言服務人員相關外語語種的口語溝通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其次是要求語言服務人員具備一定的體育專業知識。
以嘉興市舉辦2018年世界女子暨青年大金屬地擲球錦標賽為例。在該項賽事中,賽前的方案、資料、規則、標語等文字翻譯工作由于對工作人員翻譯水平和多語種文字寫作能力的要求極高,由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專業教師承擔。隨隊生活翻譯、酒店接待志愿者等由具備良好口語表達能力,工作熱情、負責的應用英語專業學生承擔。場地引導、組織、記錄人員等由具備體育專業知識和良好英語水平的專門受薪人員承擔。
四、高職院校培養體育英語人才的優勢與路徑
(一)高職院校培養體育英語人才的優勢分析
1.校內英語專業的師資儲備
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英語專業建設,具備良好的英語師資。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擁有多年的專業教學經驗,了解高職院校英語專業教學的特點,具有自身教學的特色。在現行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趨勢下,他們將成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的重要師資與核心力量。
2.建設交叉專業的學科基礎
體育英語專業本身是一門交叉專業,其培養目標的設定、課程體系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執行等都需要英語和體育學科的雙面支撐。高職院校既有英語專業的建設底蘊,又有體育教學的成果累積,這對于建設體育英語交叉專業而言,是一個良好的基礎。此外,這種學科基礎也更利于構建雙專業培養模式和選修形式的培養模式。
3.體育英語人才培養的周期規律
在體育英語人才的培養周期中,語言的培養周期遠遠長于體育專業知識的培養周期。這并不是否認體育專業知識的重要性,而是一門學科自身的學習周期規律所決定的。因此,培養一個具有體育基礎的人或培養一個具有英語基礎的人成為體育英語人才,后者的培養周期必然快于前者。
(二)高職院校培養體育英語人才的路徑選擇
1.師資建設:融合、交流、引進
高職院校應融合學校英語專業師資與體育專業師資,增強與體育院校外語專業、高職院校體育專業的交流合作,加強與社會體育俱樂部的校企合作育人,引進、聘請職業體育英語人才優化師資結構。
2.專業建設:聯合培養,迭代發展
開展雙專業培養或在本專業基礎上設立培養方向。制定應用英語專業(體育方向)的專業建設規劃,包括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學歷證書等。第一批學生從應用英語專業學生中進行選招,以試驗班的形式進行體育專業課程的學習,修滿規定專業學分,學校發放第二專業學歷證書。
經過2-3屆學生的培養和師資的培育,學校的體育英語專業有了一定的學科建設成果,再面向社會招收體育英語專業學生,與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建立校企合作,開展定向培養等。
3.課程建設:品類精煉,去枝存干
一般體育院校體育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必修課與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等。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英語人才培養,在課程建設上務必做到“精簡、精煉、精品”。去掉通識教育課程,只保留和建設最核心的專業課程。建設以英語專業課程為核心,體育專業課程、專業交叉課程為輔助的“三精”課程體系。重點建設:體育英語閱讀、體育英語翻譯、體育英語視聽說、體育英語詞匯學等學科交叉課程,以及體育運動項目的理論和實踐課程。
參考文獻:
[1]Sportcal.Annual GSI Report[EB/OL].https://www.sportcal.com/,2019–5–1/2020–1–15.
[2]姜曉紅,郭崢.大型體育賽事語言服務的特點[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 (04):74–76.
課題來源:2019年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課題:“基于國際體育賽事語言服務的體育英語人才需求調研分析”(項目編號:jzyy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