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曲
摘要:目前,國際高中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文章從國際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深入分析并探索開展班主任工作的多種途徑,將心理學知識應用到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班主任 國際高中 實踐
國際學校的課程體系,與普通學校有較大區(qū)別,國際高中的學生以出國留學為目的,這導致了國際學校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管理模式與普通學校也會不一樣。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國際高中學生時,要多分析,多觀察,多思考,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有效開展班主任工作。
一、國際高中學生的特點
就讀國際高中的學生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有明顯的不同。在學業(yè)方面,大多數(shù)國際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這與學生的學習觀密切相關。這里的“學習觀”包含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學習動力、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在性格特點方面,國際高中的學生普遍開朗、大方、自信、創(chuàng)造力強、表達力強、領導力強。由此可見,國際高中的學生在學習方面處于劣勢,但在性格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
二、國際高中學生的出路
國際高中的學生以出國為目標。國外大學的錄取標準和國內高考有著顯著的不同。申請國外大學需要以下準備:第一,學科成績平均分;第二,語言成績;第三,綜合素質展現(xiàn),包括競賽、社會實踐證明、才藝才能、體育活動等;第四,個人文書;第五,推薦信。
簡言之,國外大學看重學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學習力、領導力和個人品質。尤其看重學生在學術能力以外的綜合素質表現(xiàn),包括性格、領導力、創(chuàng)造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是靠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這就對國際高中的課程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國際高中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國際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以及申請國外大學的要求,班主任需要因地制宜,從國際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日常管理工作。國際高中學生最大的優(yōu)勢不是學習成績,如果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將會極大地損傷學生在校期間的積極主動性,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幸福感。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需要另辟蹊徑,換一個思路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換一種方法引導學生發(fā)掘自己的潛力。
1.班級精神,從意識到行動
為了樹立積極的班風,班主任組織全班同學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民主探討,共同制定班級公約。打破常規(guī),公約的每一條采用“我相信這是一個……的班集體”的句式。例如,“我相信這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閱讀、有上進心的班集體”。班級公約制定好以后,取名為《我深愛著的班集體》,全班同學每周一起朗讀一次。日本作家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中寫道: “一段文字如果只讀一遍,或許很快就會忘掉,但如果反復讀上一百遍、兩百遍,就一定能夠牢記。每天反復背誦,文字就會進入意識深處,變成我們的血肉。一旦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能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并且化為實際行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越來越熟知班級公約的內容,對班級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2.打開文藝之門,點亮價值觀
國際高中的學生處于16~18歲的年齡段,已有初步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三觀還不成熟,可塑空間較大。因此,班主任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實踐證明,說教是最沒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再正確的大道理,通過班主任“講”和“說”的方式來傳達,學生的接受度都是比較低的。勇于探索,開辟新思路,或許是良策。
做法一:班主任每周給學生推薦一部電影,要求學生周末回家觀看,指定一名學生在周日返校后的班會課分享觀影心得。一些經(jīng)典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本身就滲透了人類偉大的思想和智慧,通過觀看這類電影,使學生受到精神上的洗禮,這勝過班主任語重心長的告誡和勸導。比如,學生在看了《肖申克的救贖》后,被“希望”的力量深深震撼了;在看了《美麗人生》后,被最純潔美好的人性深深打動;在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后,被動物和人類之間深切真摯的感情所吸引。這樣的班會課形式不僅受歡迎,植入的價值觀更是讓學生記憶深刻。
做法二:班主任每周指定一名學生在班會課上分享一本書。此舉的目標有兩個:第一,每本書中都蘊藏了很多智慧和人生道理,這些精華內容由學生分享出來,其他同學更容易接受和認可。實踐證明,學生更傾向于向同齡人學習和看齊。第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學生一旦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必會受益終生。學生一旦形成正確的閱讀觀,就會自己主動去閱讀,思想也會逐漸成熟和理智,日常行為也會更加得體。
做法三:音樂熏陶法。國際高中沒有專門的音樂課,雖設有與音樂有關的社團,但參與對象只是小部分同學。其實音樂可以走近每位同學,并跟他們產(chǎn)生聯(lián)結。班主任利用班會課,定期給學生推薦音樂,和學生一起賞析音樂,討論聽音樂時的心情。這些音樂可以是久石讓、宮崎駿的經(jīng)典名曲,也可以是歌詞感染力較強的流行歌曲。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放松心情,釋放壓力,還可以柔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能夠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感悟生命,獲得啟發(fā)。研究表明,音樂可以激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靈感,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是幫助學生成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這對班主任的工作有極大的啟迪作用。電影、書籍、音樂都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將這些生活素材引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是一手資料,是最直接的教育素材。
四、心理學知識助力班主任工作
1.皮格馬利翁效應
根據(jù)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chǎn)生影響。了解這一心理現(xiàn)象,對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國際高中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找不到優(yōu)越感,會有自卑情緒。此時,班主任需要將學生對學習的期待轉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將他們性格上的優(yōu)勢展示出來。來自班主任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于學生塑造自我認知具有強大的力量。所以,班主任對學生抱有正確且良好的期待,會幫助每位學生找到自信,也會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2.反饋效應
反饋效應從心理學層面來講,強調的是將學習結果反饋給學習者,會強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從而促使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反饋效應,尤其是即時反饋,對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如果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問題的解決就會變得低效。比如,對于學生遲到的問題,班主任最好在當天就對學生進行批評,讓學生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這會促使學生努力改進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學生遲到了,班主任過兩天再反饋這個問題,學生則不會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的教育將會變得困難。
五、結語
班主任在管理國際高中的學生時,要尊重學生作為人的基本屬性。每個學生都渴望進步和獲得成就感,都渴望受到教師的關注,都渴望收獲尊重和自我滿足。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這些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創(chuàng)造條件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學習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智慧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解決問題時巧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秋山利輝.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8-34.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