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亮 溫永忠 楊大軒 阿拉木斯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發、專家訪談法、實地考察法,就當前廣州市校園足球開展現狀以及開展中的文化建設、教育和師資現狀、專項資金和場地及開展特色等方面開展調查分析,針對目前廣州市校園足球近五年來的開展的成效提出合理建議:進一步發揮校園足球育人作用,樹立“先做人,再足球”的觀念;增加校園足球文化軟實力的培育力度;進一步融合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發揮其合力的作用;規范管理體制;大力加強校內學生足球教學、競賽,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構建;加強對基層學校足球教師、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培訓和考核力度;完善健全校園足球的綜合評估機制與評估體系;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評估體系。
關鍵詞:廣州市;校園足球;建設成效
2015年—2019年五年期間,廣州市校園足球以育人為本,務實推進校園足球融合式發展,在開展校園足球過程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為第一目標,利用校園足球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擴大校園足球人口基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足球運動水平的主要抓手,利用一切社會資源,推動學校體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構建了深度同和發展的校園足球“羊城模式”。
一、廣州市校園足球文化建設
校園足球發展中面臨的巨大挑戰—文化性問題,校園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校園足球是教育,但教育要有內容,具體應該重點放在校園足球行為規范和禮儀文化建設。禮儀、行為規范在兒童青少年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成人難以想象。校園足球運動中嚴格的禮儀活動;近乎刻板的禮儀規范時間的規定性;規則分分秒面的約定;規則的天衣無縫;培養自愛、自尊、自信意識;自我約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就是在點點滴滴中一點點培養出來的。廣州市校園足球經過五年時間的發展,在校園足球行為規范和禮儀文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面對球員賽前入場奏唱國歌賽后握手禮;面對家長禁止沖入場內,禁止圍堵教練員裁判員;面對教練嚴格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面對球迷都要文明觀賽、文明舉止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行動規范。
二、廣州市校園足球教育現狀
廣州作為中國足球的重點城市,同時也是國內足球改革試點城市之一。同時也被教育部定為全國校園足球改革實驗區。廣州市校園足球有著良好的開展基礎和氛圍,目前共有2個兩個全國校園足球試點區,全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3個廣東省省級校園足球試點縣(區),165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8所全國特色幼兒園,270所廣東省省級校園足球推廣學校,900所廣州市市級校園足球推廣學校。20所廣州市市級校園足球重點基地學校。廣州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類型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完全中學、9年一貫制學校、12年一貫制學校。
三、廣州市校園足球師資建設
第一,校園足球教師牢記立德樹人核心目標,規范教學和訓練比賽指導的業務能力。還需要不斷的提高,經過校園足球五年的積累過程,通過努力使絕大多數校園足球教師、教練員知道如何去準備,如何去開展教學,如何去規范的訓練指導。第二,場內、場外的教育同等重要,充分發揮校園足球教師的表率作用。第三,努力滿足數量(線上線下結合培訓),開始對新增加的特色學校的老師們進行線上教學培訓。第四,課程開發已經結束,平臺已經建立,對于校園足球教師給予培訓的過程。第五,嚴把質量(繼續培訓),通過校園足球教師得到的培訓分數以后,總結集中現象對校園足球教師實踐考試的實踐指導能力進行評價,拓展新思路,嚴格把握考培訓質量。另外,充分發揮體育院校的優勢,特別是培養校園足球專業體育人才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校園足球本身的講師隊伍,輻射周邊地區,才能夠加快步伐,同時提高質量。
四、廣州市校園足球開展具體措施和建設成效
首先,強化頂層設計,規劃校園足球科學發展。其次,堅持“三個一原則”。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發展校園足球的核心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開展重點要放在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推廣上。努力構建基層教學與科研、基層訓練與比賽、文化宣傳與引導、完善綜合保障與增加校內外交流的校園足球發展機制。借助和利用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各自優勢,深化融合形成合力,促進校園足球合理、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三,注重學生文化教育,在訓練與比賽期間,組織安排語、數、英等文化理論教師跟隊進行教學輔導,利用網絡線上與線下結合進行教學,保證了學生的文化課學習。第四,校園足球專項經費投入方面:加大經費投入,2018年投入1870萬元。2019年省、市投入4771萬元用于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建設;校園足球課程發開發;校園足球課題研究;校園足球課題研究;校園足球師資培訓;校園足球賽事組織;校園足球教練員選聘、獎勵等等。
(一)強化頂層設計,規劃校園足球科學發展
校園足球分級管理,責任明確,建立專項工作辦公室,進一步完善校園足球管理體系。組織專家和學者編寫校園足球教材和讀本,結合自身發展特色有針對性的豐富和強化中小學足球課程,在“擴大分母抓普及”的指導理念下逐步開展足球課堂教學、足球訓練、足球課間活動等,逐步做到每間學校每個學期甚至每個星期都要開設足球課。另外還逐步下移普及重心,將校園足球開展到幼兒教育當中去。通過廣州市教育局政策文件將足球納入中考體育三大球選項之一,分數也將增加到70分,從而從政策文件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
(二)加強體教融合,探索購買服務、構建體系、探索機制的模式
首先,通過與中國足協與廣州市足協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校園足球教練員與裁判員的專項培訓,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派出已經退役的專業足球名宿或者足球運動員進入中小學,通過這兩種形式來加強廣州是校園足球教學、訓練與比賽的水平。其次,立足于加強校園足球專項師資力量,構建足球名宿、退役足球運動員、外籍足球教師、精英指導員、足球教師、體育教師校園足球教練員體系。構建校園足球教練員體系、構建校園足球競賽體系、構建運動員榮譽體系。“四探索”,探索試點“市隊校辦/區辦”;探索社會與學校資源互補機制;探索社會公共足球場資源共享機制;探索搭建足球梯隊機制。
(三)深化對外交流,助力校園足球共同提高
全國性交流比賽日趨頻繁,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大連青島等城市的校園足球隊,齊聚羊城進行參觀、比賽等交流活動,互相學習,共同也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理念,逐步加強開展國內外學習交流合作,與省外的北京、上海、大連、青島;省內的深圳、梅州、佛山、肇慶、韶關等城市進行校園足球交流活動。另外還與歐美足球發達國家的足球交流,建立國際友城青少年足球交流平臺。
(四)強化保障措施,確保校園足球健康發展
加大投入,對校園足球場地設施進行改造與建設,實施學校體育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學校足球運動場地保障水平得到整體提升。2016年廣州市中小學教育系統共有足球場地765塊,占全市各級各類足球產地的71%。2018投入3.212億元新改擴修繕足球場160塊。體育足球改造、新增場地數量,新建場地39塊、改建擴建場地62塊、修繕場地52塊。2020年體育足球場地建設目標“十三五”期間,新增大中小各種校園近百個。充分利用學校與周圍社區的航地資源,形成聯盟,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最大化發揮資源優勢,建立五人制、七人制小型足球場地,實現場地使用效率最大化。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校園足球堅持育人,重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習慣,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訓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目的。
2.廣州市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完善,大多數學校開展校內聯賽。場地與規格情況相對較好,配套足球教學訓練器材充足。學校足球教學、訓練、比賽安排合理,但內容相對枯燥單一,創新性不足,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競賽體系。
3.加強對學生校園足球文化的培育,校園足球配套政策文件完善。大部分學校都有校園足球專項經費,用來開展校園足球專項活動,但利用效率不高,有些學校做不到專款專用。
4.校園足球管理者和一線足球教師職業素養高,老中青結合,年齡結構合理。足球專項理論和實踐水平能達到教學訓練與比賽的要求,但足球裁判能力欠缺。
(二)建議
1.學校體育、步步為營、教體雙贏。體育和教育部門在一些體質設置,人才交流方面取得了突破。關鍵的問題是文化基礎問題,推薦校園足球如果應該在文化基礎上解決問題,解決面向現實中具體的問題。
2.整體模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推動校園體育改革整體發展,將校園足球的經驗推廣到校園籃球、校園排球、校園乒乓球和健美操、田徑等項目中。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官方網站.http://www.schoolfootball.cn/.
[2]孫一.中日韓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4):60–65.
[3]賀新奇,張廷安.我國足球后備人才“體教結合”培養道路的規模設計[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4):55–61.
[4] 陳學東 . 論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 [J].搏擊(體育論壇),2010(4):58+74.
[5]董眾鳴,龔波,顏中杰.開展校園足球活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2):91–94.
[6] 陳華,賈珍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反思 [J]. 體育文化導刊,2012(3):117–120.
[7] 李衛東,張延安,陸煜.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情況調查與分析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5):22–25+31.
[8]劉建進.校園足球建設特色學校評估體系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05):176–177.
[9]肖迪.校園足球改革:政策邏輯、現實困境及化解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