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要:高校基層黨支部是黨在高校的基層組織,擔負著培養黨優秀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在學校發展與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戰斗堡壘作用。校園體育,是大學生表達熱情、快樂情感和發揮主體意識的活動。校園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區別、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校園體育文化在培育“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黨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為新形勢下高校基層黨支部做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校黨委工作的延伸,基層黨組織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從多個層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促進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基層黨支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2日在對北京大學進行考察的過程中,發表了重要的講話,在該次講話中,習近平尤其強調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將立德樹人這一理念滲透到大學生建設與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校園體育文化,以服務校園精神的建設為目標,通過多樣化的體育教育途徑所構建出來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如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等。校園體育文化的塑造,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它與學校智育教育以及學校德育教育共同構成了科學系統的立德樹人實踐體系。立德樹人目標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才能實現,而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途徑。本文以體育基層支部對黨員教師教育管理,凝聚其他教師,煥發體育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崇德、修德、養德的內生動力,形成良好師德師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體育教學、群體活動、體育俱樂部、運動會等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突出體育實踐對學生品德的教育。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通過對文化氛圍的營造來影響學生的行為,以規則制度約束學生行為,以歸屬感、榮譽感凝聚師生,以體育激勵行為激勵師生,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一、“立德樹人”視域下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學生發展的需要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社會飛速進步,與此同時,社會各種思潮開始出現,對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對道德品質的認識,從而導致一些大學生存在道德示范的表現,主要表現在學習方面,一些大學生在考試中作弊,也有一些大學生的學術科研存在不端的現象。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有一部手機,很多大學生成了低頭族,甚至一些大學生在網絡上發表各種不當的言論,因而存在網絡道德缺失的現象。這一系列道德示范的現象亟須我們予以充分重視,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立德樹人的教育。
(二)“立德樹人”任務需要
實施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載體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加強學生的理論教育是實施立德樹人的重要基礎,但是“立德樹人”不是某一學科或某一學院的任務。體育是重要載體。校園體育文化的“立德樹人”作用挖掘不夠。體育基層黨支部政治思想學習與業務缺少融合,引領體育黨員教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濃厚的“立德樹人”氛圍有待加強。
(三)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需要
目前,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結構、功能、作用、價值、影響因素、發展現狀和對策等。關于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作用和價值、影響因素、發展現狀和對策的研究多為論述性研究。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重要引領作用,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立德樹人”視域下基層黨支部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任務
(一)提升支部黨員教師政治素養和工作中引領作用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達細悟黨的教育方針。創新工作方法,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查找與初心使命的差距,有效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同時體育基層黨支部還擔負著教育管理黨員,提升黨員教師“立德樹人”意識,帶動其他教師,提升黨員教師師德師風,有目的地落實技能培養、體質增強和思想品質提升的有機結合,使體育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在教書育人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團結黨員和教師,始終把“立德樹人”理念作為教育的根本,將教育目標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肩負起學校“立德樹人”的任務,為國家人才培養服務。
(二)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突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核心目標“立德樹人”,通過體育教學、群體活動、體育俱樂部、省賽國賽、體育文化節、運動會等,以及積極營造優質校園體育環境,來構建“立德樹人”視域下的校園體育育人新體系。實現德智體相互之間的有效結合,從多個環節和角度出發,實現對體育文化的有效建設。高校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給體育基層黨支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將德育工作作為學生教育的重點,“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接班人意識教育,從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進行完善和優化,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優質的保障。
三、“立德樹人”視域下基層黨支部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作用的實現途徑
(一)加強文化方面的建設
作為體育黨組織,應該注重從文化層面來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首先,要加大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建設力度,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豐富專業的體育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如體育意識、體育道德以及體育行為等。另外,高校基層黨組織還應該通過多種途徑來增加體育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如建設運動隊、成立體育協會、舉辦體育知識講座等,充分實現體育學科精神在體育課程中的滲透,以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
(二)加強物質方面的建設
首先,高校基層組織應該加強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以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具體而言,應該積極尋求與社會企業機構與單位的合作,拓寬資金引入渠道,以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另外,還可以與社區對接配置體育設施資源,以提升體育設施資源的利用率。其次,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基層黨組織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體育教學能力、學術研究水平以及體育素養等,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最后,基層黨組織還應該積極招募學生黨員,以組建一支責任心強、體育活動組織能力強的且體育素養高的體育志愿者隊伍,以使其能夠為高校全體師生提供與體育鍛煉相關的高質量的志愿者服務。
(三)加強行為方面的建設
首先,基層組織應該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課外活動。具體而言,應該實現院(系)輔導員負責制,根據本校發展實際,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活動。其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各種深受學生歡迎的具有一定特色的體育公共選修課,例如,可以開設野外生存、冰雪運動、攀巖、定向越野等課程,以為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注入更多新的活力,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營造濃烈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惠敬,劉健,于靜.高校基層黨支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發揮與實現途徑[J].理論觀察,2013 (06):125—126.
[2]李加奎,張濤,郭守康,熊中宏,曹西文.大學生黨員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研究[J].運動,2016 (09):7—8.
[3]張園.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路徑——以上海地區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 (04):92—96.
[4]蔣莉萍,黃永蓮.充分發揮大學生黨支部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 (0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