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沛東 幸仁凡 黃興裕
摘要:為有效推進社會市場經濟發展,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增強核心競爭力,我國高校應貫徹落實體育強國的戰略精神,明確體育教學與社會市場經濟、人才培養體系內在的聯系,切實探析傳統體育文化的人文內涵及教育意義,將體育文化全面融入體育教學體系之中,從而逐漸實現培養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健康體育精神的目標。以此推動我國高校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結合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探析校園體育文化體系建設的現狀,提出相應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建構路徑
體育文化就是全面地融合歷史發展文化以及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是中國歷史文明綜合的體現。在文化進化以及發展過程中,文化能夠有效地對人們的行為及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得人們按照文化更深層次內涵,來判斷與評價物質的世界。因此,文化才是引導且驅策人們發展的源動力,還是有效指引人們探索世界的風向標。然而體育文化就是融合地域文化、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逐漸形成的,針對校園體育運動文化的體系,其是影響人們加入運動行為及觀念意識的形態,有效地創建校園體育文化的體系,可以務實滲透“體育強國戰略”政策的理念,加快和諧校園建構的進程。
一、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一)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校園體育文化就是在校內能夠展現出特定文化的氛圍,其以校園精神作為主要的特質文化,以同學們在校內各種體育活動作為主要內容。新時代校園變得奮進以及具有活力,在這種校園內所產生的體育文化內涵比較深邃、積極向上,其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在校園內部每個團體或者個人展開體育對抗以及競賽活動,體育運動對學生們鍛煉及教育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通過一系列的運動能夠使得學生們產生團結一致、積極進取、勇敢機智的優良品質,此外,校園的體育文化旨在對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進行加強,其對貼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學生們在展開體育活動過程中能夠相互進行切磋交流,在積極向上氛圍當中形成鼓勵、關心、團結的優良品質。
(二)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
校園體育文化具有它本身特殊特質。因為“體育”本身特性,校園的體育文化能夠展現出多元化特性,可以體育活動較為多樣,參加的同學也較多,為很多教師及學生提供很多鍛煉的方式和渠道;它還可以具有隱性和顯性的文化特性,在校園中體育活動和規章制度等顯然易見,它們均是顯性的體育文化,然而這些不可見的意識和精神等就是隱性的體育文化,它擁有一定教育性,在校園當中體育課程可以構成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德、智、體、美以及勞等教育一起組成教育全部。
二、校園體育文化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體育文化缺乏重視
現階段,在“立德育人”“培養核心價值觀”等教育理念提出的過程中,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獲得了寬廣的發展空間。然而在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環節上,我國高校往往存在注重頂層的設計,而忽視基層建設的問題。我國高等院校在體育文化建設層面上缺乏足夠的認識,對體育文化體系的建設投入力度不夠,設施設備嚴重匱乏,現代化管理體系尚待完善,難以從根本上滿足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需求。
(二)文化特色不突出
體育文化特色不夠突出,內容單一是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首先,體育文化的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對文化內容的挖掘與創新,僅僅以體育競賽及運動會作為體育文化的載體,造成了只有精英學生才參與體育文化活動的局面。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市場經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校園體育文化也應抓住時代的發展脈搏,滿足高校師生群體重娛樂、輕竟技的發展需求。在開展體育活動層面,應與時俱進以及多方關注,拓展出來適合時代發展的潮流,深受師生喜愛的文化活動,以此增強師生對體育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其次,活動方式比較單一。近些年來,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通常由高校體育部門負責,在全面構建體育文化體系及開展文化活動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局限性。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應是全校努力、多方參與的結果。
(三)教育功能不明顯
在校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高校及體育教師普遍將重點置于體育文化活動的層面,缺乏對物質與精神層面的重視,導致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難以得到有效的突出。在文化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重視,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體育文化的本質只是教育導向性。從而導致我國高校體育文化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空間受限,創新渠道狹窄,內涵延伸乏力。難以從頂層設計層面上凸顯體育教學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價值及作用。此外,部分體育教師缺乏對體育文化內涵的理解,僅僅將體育文化作為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思想號召,進而在體育文化體系的構建中,將設計思維局限在校園文化層面上,無法突出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對體育教育的作用與影響。
三、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體系建構的路徑
(一)拓展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根據體育文化的分類,能夠發現體育文化在宏觀層面上,可劃分為傳統體育文化、民族體育文化、校園體育文化三個類別。但是在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當中,它主要就以校園的文化為主導,并從思想及行為層面上提升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認識,難以真正凸顯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需要相關學者及專家通過系統的學術研究,拓展體育文化內涵,使得它和傳統的體育文化,民族體育文化相融合。首先,根據高校所處地域及民族地區,挖掘富有地域特色及民俗特色的體育文化資源,將其作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得學生們在掌握地域性體育項目以及民族體育項目過程當中,加深理解體育的文化。其次,在民族文化不明顯的地區,高校應將蘊含我國悠久文化傳統的體育文化融入到校園體育文化中,以此加強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理念、目標的認知與理解。并在體育文化的融合中,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及內容。最后,明確體育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價值及地位,提升校級領導及師生群體對體育文化的重視。
(二)有效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
體育教師是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融合的核心力量,其自身文化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融合的效果。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強化自身學習,認識當前體育知識結構該如何創新和轉型。首先,各大高校需要將文化素養作為培養體育教師的重點內容,通過定期培訓學習,讓體育教師了解和掌握體育運動文化的內涵,進而增強體育教師將體育教學有效地落實到校園文化當中的能力。其次,各大高校均需重視培養“復合型”的體育老師團隊,高校體育老師還應當加強其外展的能力,應當了解及掌握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方向,全面認識體育文化功能與特征,在實際教學中探索出可以貫穿體育文化知識、融入人文素養的合作教學道路。
(三)構建體育社團,實施課外體育競賽活動
想要有效實現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完美融合,就需要各種載體和平臺,利用校內文化參與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過程,在經歷與分享中進行培養,然后共同努力實現預期目標,這些都可以利用課外體育競賽活動來實現。高校體育社團是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是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有效融合的橋梁。所以,體育教師需要進一步對其進行分析,挖掘體育社團的內在價值,發揮出體育社團在促進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構建制度保障體系,將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評價與學生們的學業考核掛鉤。其次,高校應該運用社團在高校內部進行體育競賽的活動,感染同學們參與的意識,通過體育競賽的活動來達到多元化的體育活動目標。最后,借助于網絡的形式來開展和體育相關的專題報告以及知識講座等,使得不同興趣以及不同體能的同學均能夠得以展現自己,從而吸引到許多學生來加入體育的文化活動當中,拓展同學們體育的視野,為有效地培養他們“終身體育”意識奠定了基礎。
(四)挖掘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嚴謹的專業態度精神、隊伍合作反應能力及意識、責任感等內在的特質。在體育文化體系構建中,體育教師首先應明確不同體育項目對學生綜合素質及內在特質的培養價值,從而篩選出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項目。例如籃球項目完全能夠有效地培養同學們的反應能力、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武術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們的養生觀念、愛國主義情懷、責任感及自信心。其次,在體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梳理中,應明確不同體育項目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并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要求,公正客觀地評價體育項目當中文化的理念,進而選擇出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文理念及思想哲理。例如“修煉結合、天人合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自然生態的理解與認識,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四、結論
探究構建校園的體育文化就是培養學生們終身體育意識最佳的途徑。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需要在校園內的每名同學共同地努力,還需要從高校體育整體的觀念進行認識以及構建。由于體育的文化是一切體育要素的整體概述,其包括學校體育全部的內容。因此,學校的體育文化需要從高校體育每個領域進行整合構建。
參考文獻
[1]董躍春.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體系建構路徑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7):49–52.
[2]劉夢環.分析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的當下價值及路徑[J].漢字文化,2019(11):182–183.
[3]韋瑞.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對接融合的現實意義及實施路徑研究[J].漢字文化,2019(11):184–185.
[4]朱飛.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思考[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120–121.
[5]孫大虎,馬駿,唐萬科.淺析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4,4(03):99–100.
[6]魏建林.新時期校園體育文化構建策略探析[J].運動,2011(16):106–107.
[7] 王輝,周建社,龐輝,等 . 新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體系構建實證研究—基于體育教育本科專業技術技能培養與實踐 [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1):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