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重要的輔助工具,微課就是發展進程中的一種教學產物,獲得了教師的高度認可。高中生物學科知識點是理科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概述新時期高中生物教師如何開發和應用微課展開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等不斷提升,為其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生物;微課;開發和應用
新時期,信息技術不斷革新和發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微課是信息技術發展進程中衍生出來的產物之一,能夠概念、實驗、公式等知識點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促使學生自主觀看視頻并高效獲取知識。高中生物學科知識點較為基礎,并且與自然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課視頻展開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升。
一、利用微課明確教學目標
微課是以短視頻為載體并將知識灌輸其中的一種教學模式和方法,耗時短、內容精煉、資源使用方便、類型多,獲得了教師們的一致認可。新時期,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和凸顯十分重要,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直接利用微課視頻明確教學目標,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快速了解自己學習的目標并朝著目標不斷邁進。在目標明確后的生物課堂中,學生們的專注力更高,獲取知識的效率和能力也較高,為其后續深度探究和獲取生物知識奠定了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染色體變異”內容時,高中生物教師上課前可以將提前制作好的目標型微課視頻呈現出來,并在一上課就展示出來,促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自己需要掌握單倍體概念、單倍體育種過程、學會解答關于染色體變異的各種題型,進而為課堂學習做好心理準備。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解到染色體結果的變異種類還是人工誘導多倍體產生的過程等知識點時都可繼續應用微課視頻呼應之前的教學目標,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如,教師在講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知識點時也可結合高考匯總涉及到的關于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循環要求將本堂課的目標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促進他們重視此內容的學習,同時使其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
傳統的情境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但是課堂教學效果遠遠不如微課視頻輔助下的課堂。微課視頻除了形式新穎以外,還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等特點。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創設教學情境,喚起學生認知和經驗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熱情,使其順利成章地進入學習氛圍中,并使其高效地獲取生物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生物的應用價值與意義。此外,學生融入微課情境的速度更快,學習主動性更強。
例如,學生在學習“免疫調節”內容時,高中生物教師一上課便播放了一則奶奶和媽媽討論小孩生病了需不需要吃藥的微課視頻,視頻中還有醫生現身說法的過程,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微課視頻思考出身體的免疫對于抵抗外界細菌和病毒的重要性并對身體的免疫調節的知識點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在微課視頻創設的教學情境模式下,學生們開始思考“識別自己”和“排除非己”對于內環境平衡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想要進一步了解三體的三道防線是如何具體發揮作用保護人體健康的,為教師順利地展開免疫調節知識奠定基礎。此外,在情境中,學生們的課堂主動性明顯提高了,融入感更強,也能夠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獲取生物知識的效率也隨之升高。
三、利用微課突破教學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難點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也是阻礙學生學習效率不斷提升的關鍵。微課視頻以移動、遠程以及在線形式為主,作為一種新型的學資源成為了輔助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生物知識特點設計微課視頻,并應用微課視頻輔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促使他們能夠快速突破學習障礙高效獲取生物知識和素養,為其以后應用生物知識服務生活實際夯實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內容時,高中生物教師一上課先利用多媒體將蛋白質生成的模擬圖展示出來,促使學生能夠從中發現“轉錄”、“加工、轉移”、“翻譯”等關鍵字眼,并由此展開教學活動。當講解完“三種形式的RNA”后,教師利用微課視頻以此將“遺傳信息轉錄的圖解”、“遺傳信息的翻譯圖解”過程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鼓勵學生自主觀看視頻后復述整個過程,并通過關鍵步驟清楚地認識到“基因是怎樣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并且掌握“中心法則”,由此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微課視頻的輔助下,當很多學生沒辦法完成復述時,教師還可重復播放視頻,以此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率。
一言以蔽之,新時期,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認識到微課的簡單便捷的特點和優勢的基礎上合理地將微課引入課堂,以此將生物課堂打造地更加生動和高效,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宇.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6(15).
[2]岳增光.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新運用[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9):160-.
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中學 梁方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