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仙 羅衛東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4-119-02
摘? 要;舞蹈是人類文化的傳播媒介,舞蹈表演能力是舞蹈專業的學生必備的技能,只有將舞蹈通過表演完美的傳達出來,才能詮釋舞蹈藝術的精神和內涵。舞蹈表演是演員通過四肢來控制身體的動作,這屬于一門專業的技能,只有通過后天的刻苦練習與學習才可以切切實實打好舞蹈的基本功,提高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同時也要使學員在學習當中理解舞蹈的基本內涵,通過自己的學習推動我國舞蹈事業的發展。因此,本文圍繞著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論述,希望能為舞蹈表演藝術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舞蹈;表演能力;培養策略
舞蹈表演能力也叫作舞蹈表現力,是學生從事舞蹈行業的必備因素,也是判斷一位學員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員的標尺。對舞蹈能力的訓練主要關注點在于舞蹈表現者能否用肢體語言表現出舞蹈的美感和內涵的思想情感,舞蹈表演技術當中也包含了其他的藝術元素,如音樂、體育等,學員能否體會舞蹈當中的中心思想,這是學員能否進行成功的舞蹈表演的前提。
一、培養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舞蹈技巧
舞蹈表演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需要勤學苦練方能達成最后的目標。因此在當前的舞蹈專業教學中,應當使學生從舞蹈專業學習當中不斷的提升舞蹈的技能和素養,潛移默化的將舞蹈的基本技能和情感要素融入到自己的身體情感當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術和舞蹈表演能力。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只有具備了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素養,才能夠將舞蹈作為終身的職業來發展,提高自身的舞蹈表演競爭力和持久性,因此對于舞蹈專業的學員來說[1]。必須要在舞蹈專業的學習當中獲取更多的學習養分,不斷的探索舞蹈學習的新技術和方法,在學習當中不斷的進行自我創新和發展,才能為舞蹈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對舞蹈專業本身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舞蹈能力的培養有利于舞蹈專業自身的發展,學校開設舞蹈專業教學的最主要宗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舞蹈專業技能,提高表演能力。因此,學生必須在專業和教學中學到足夠的專業知識,將自己培養成合格的人才,才能在未來真正從事舞蹈表演行業,并且在行業當中具有自己的競爭力和優勢,這也是各個學校開設舞蹈專業教學的根本目的和實現路徑之所在。如果學生在舞蹈專業教學中沒有學到足夠的舞蹈表演技巧,將會使自身難以適應舞蹈專業的教學需求,難以理解舞蹈作品當中的人物內涵和素養,抓不住舞蹈表演應當傳達出來的感情,導致學校和舞蹈專業自身的發展難以得到延續和發展[2]。與此同時,如果學校沒有對學員的舞蹈表演能力得到足夠的重視,將會使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甚至被行業所淘汰,也對學校的就業率提高不利,對舞蹈行業未來的發展造成危機。
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一)調動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
舞蹈作品是舞蹈表演的基礎,每一部舞蹈作品都離不開人物、故事和情感的交融,因此在學校舞蹈表演的教學過程當中,學校應當注意對舞蹈作品人物故事和情感的挖掘,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共鳴,培養學生對舞蹈作品的感受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理解舞蹈作品的真實內涵和意義,在內心深處使舞蹈作品和學生之間形成情感共通的橋梁,激發學生對舞蹈作品的真實情感,才能使學員從內心深處理解作品想表達的真實含義,提升對藝術的理解能力和思想境界,在舞蹈表演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感情和內在動力,真正意義上提高舞蹈的表現力。如果舞蹈表演缺乏真情實感,將會使學生在舞蹈表演當中缺乏活力和生機,使表演如一潭死水,缺乏欣賞價值[3]。因此,在舞蹈表演能力的訓練之中,必須要通過舞臺的施展訓練環節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力,使教師根據本節舞蹈的特點把握課堂節奏,進行課堂設計,在訓練當中調動學生的對舞蹈作品的情緒和感受力,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幫助學生通過舞蹈與觀眾進行心理和情感層面的交流與合作,激發起觀眾與表演者的共鳴和思考,使學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情感升華,陶冶靈魂和心靈素養。只有將舞蹈作品本身與學生的個人情感深刻結合,才能使舞蹈表演成為真正的藝術作品,表達舞曲的神韻,使學員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舞蹈藝術。
(二)使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相協調
學生在進行舞蹈表演時,不僅是通過四肢的運動將舞蹈步驟傳達出來,更重要的是要使各方面的身體要素與舞蹈作品相配套,全面的提高舞蹈表演的協調性和綜合性,深刻的向觀眾傳達作品的內涵和精神,這也是舞蹈表演者的職責所在,不同的舞蹈作品有不同的情感內涵,例如民族風舞蹈作品和現代舞蹈作品傳達出的情感內涵是不同的,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的舞蹈作品展現出的精神氣貌也存在著差異。通過舞蹈表演者的肢體動作,觀眾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傳達出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因此,在舞蹈表演當中不僅僅需要教導學生的肢體動作,還應當使學生關注面部表情與舞蹈作品的協調性[4]。舞蹈作品不僅僅需要肢體協調性,還需要舞者根據舞蹈作品節奏的變化,展現豐富的面部表情,從而替代語言表達來傳遞舞蹈作品的神韻。如果學員在舞蹈表演當中的面部表情呈現出了刻板、僵硬和不自然的情況,將會使舞蹈表現力大大下降,缺乏飽滿的情緒表達,無法向觀眾展示自然的舞蹈表演。在面部表情的訓練當中,對于學員的眼神控制十分重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很多的舞蹈節奏和環節都需要利用眼神來傳達感情。在當前階段,很多學校的學員缺乏社會閱歷和情感體驗,導致眼神無法承載出作品的情緒,眼神空洞無物,或者面部表情過于僵硬,將會使應有的舞蹈效果難以達成。因此,在學校舞蹈專業的訓練中,應當格外重視對學生舞蹈延伸情緒的培養,通過多方面情感和動作的配合,提高整體舞蹈作品的協調性和靈動性,應當經過嚴格的訓練,提高學生掌握舞蹈面部技巧的能力和意識,特別應當注意對學生進行眼神的練習,綜合強化學員的舞蹈展現力。
(三)提高對學生形體的訓練力度
在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過程當中,應當格外重視學生的形體訓練,這是整個舞蹈訓練當中最重要的部分,舞蹈是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來表達的藝術,只有出色的舞蹈動作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表演者的舞蹈技能和舞蹈表演水平,增強觀眾的情緒感受力。因此,形體訓練是整個舞蹈學習的重中之重,學校應當在學員的訓練當中,重視學生的形體姿態與舞蹈作品的契合程度,提高學生的身體柔韌性,使學生的舞蹈技巧隨著形體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形成適合舞蹈的柔美線條,多方面要素共同配合,合力打造優秀的舞蹈形體[5]。因此在舞蹈專業的教學當中,應當增強對學生各個身體部位的共同訓練,提高四肢對舞蹈的表現能力,利于腰部力量和腿部力量的訓練,同時教師對于學員的舞蹈手勢也要加以糾正,特別是在古典舞和民族舞當中,學生的舞蹈手勢往往會成為舞蹈表演藝術很大的加分項。教師應當將這些聯系融合在學員日常的舞蹈教學訓練中去,將訓練日常化。
(四)加強對呼吸節奏的訓練
舞蹈是需要體力的藝術項目,因此在日常的舞蹈訓練當中,應當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呼吸節奏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合理的調整呼吸時的氣息節奏,使呼吸和舞蹈訓練動作相配套,使學生能夠為全程的舞蹈表演保存足夠的體力,通過對呼氣和吐氣的節奏訓練,使學生的體力達到最好的狀態。反之,如果學生在舞蹈表演當中出現心慌氣短的情況,則很容易造成體力不支,難以完成順利的表演,使學生的精氣神不足,就使學生無法很好的將舞蹈藝術的舞臺表現力和藝術情愫完美的展現出來,使舞蹈表演缺乏生命力,甚至難以完成。對于學生呼吸節奏和身體素質的訓練應當日常化和常態化,將其滲透到舞蹈訓練的全過程當中去,才能綜合提高學生的舞蹈技藝和舞蹈表現力,最終達到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學員的舞蹈訓練當中,應當加強對學生音樂鑒賞力的培養,舞蹈和音樂是無法分割的兩種藝術載體,只有相伴相生才能夠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這也是當代舞蹈教學的核心要素所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員舞蹈能力的培養應當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眼神、表情等多個要素的配合,達到舞蹈表演的協調效果,全面提高學員的舞蹈表演能力,推動舞蹈行業水平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高校表演專業學生體育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研究——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表演專業為例[J].科技資訊,2019,17(28):252-253.
[2]張逸,何志雄.素質教育舞蹈教學中即興表演能力培養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06):103-106.
[3]景芳.論舞蹈劇目教學對舞臺表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D].沈陽師范大學,2018.
[4]陳淑娟.芻議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兒童即興舞蹈表演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215.
[5]張凌.高職院校體育表演專業學生體育舞蹈教學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
江西警察學院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