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東
【摘要】 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但是大學生對中華文化認知不足、對西方文化的盲從、文化實踐能力欠缺等現象突出,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養成刻不容緩。因此,需要從加快文化建設、加深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引導大學生以正確地態度對待外來文化、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四個層面來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養成。
【關鍵詞】 大學生;文化自信;文化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6-0057-02
文化是人類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能動的改造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文化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1]文化決定著國運的興衰和民族的強弱,新時期的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希望,他們的文化自信意識關系著民族的未來發展走向,基于大學生可塑性較強的特點,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幫助他們樹立文化自信顯得至關重要。
一、新時期文化及大學生文化自信概述
(一)新時期文化的構成
新時期的文化大致由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部分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從事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活動的文化源頭,也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的文化積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繼承和發展有助于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國處于特定歷史時期中的具體表現。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面臨著滅亡國家滅亡種族的前所未有的強烈危機,中國共產黨懷著保家衛國的必勝信念,與侵略勢力浴血抗爭,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先后孕育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這些共同構成了帶有紅色烙印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新時期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提倡的主流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滋養下蓬勃發展的,又對中華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進行了繼承發展和創新。新時期大學生文化自信包括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深刻把握和對中華文化的先進性保持堅定信念兩方面。
(二)新時期大學生文化自信內涵
文化自信是指“我們對自己的理想、信念、學說以及優秀文化傳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對當代核心價值體系的威望與魅力有一種充滿依賴感的尊奉、堅守和虔誠”。[2]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3] 文化自信是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體現,文化軟實力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主體,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是構建當代文化自信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學生對本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是對民族的文化生命力以及發展前途抱有堅定必勝的信念。
二、新時期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
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有以下表現:
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存在偏差。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與革新,經濟的全球化帶來了文化的同質化和多元化,以西方國家價值觀為代表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影響著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偏差。一部分學生站在實用和功利的視角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過時,對當下的生活實踐是無用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存在自卑或自負現象。前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舊實力很強的占少數,普遍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正在消退,且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景持悲觀的態度。后者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于自信,固執地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于任何其他世界文化。這些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片面化、簡單化認知。究其原因,是“當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不足,對傳統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文化歷史視野比較狹窄,突出表現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逐漸減弱,對傳統文化的無意識、無認知和無選擇”。
大學生對西方外來文化的盲從。新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趨勢的發展,各國之間、各個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密切。現在西方文化對我國的文化滲透越來越多,不良文化、甚至西方腐朽文化對我們大學生的侵蝕越來越嚴重,大學生對于多樣的、良莠不齊的外來文化缺乏辨識的能力,容易被外來不良文化所慫恿,進而產生盲從現象,熱衷于西方的節日、娛樂甚至是整個生活方式。而把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比如社會責任、集體主義、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等卻被淡化。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認識主要基于網絡媒體的宣傳,而這些媒體信息的真實性卻有待考證,導致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不全面,自己的分析也不夠理性,會產生盲目崇拜的傾向。
大學生對文化的實踐能力不足。大學生接受關于文化的教育主要來源于書本知識、網絡媒介的傳播等,對于文化的接受主要是被動式的。大學生在文化方面的實踐活動還不太豐富,大學生關于文化的實踐能力有所欠缺。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離不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現文化繼承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進一步發展創新的部分,在關于文化活動實踐過程中摒棄不能夠順應當今時代發展潮流的腐朽文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為當今時代所用的先進文化,更好地將優秀文化在實踐中發揚光大。
三、新時期大學生文化自信養成路徑
(一)正確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期屬于網絡時代,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載體已經日益滲透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新媒體對我們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中華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潛移默化,進而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
全國高校可以通過開展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公開課乃至必修課來提高大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的認同,尤其是能開展帶有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授課方式;還可以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閱讀周,有專門挑選出來的經典著作供大學生們借閱。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綜合素質相對來說是較高的一批社會群體,以后很多領域要靠大學生們去開拓與創造新的奇跡,那么大學生們要理所應當地擔負起繼承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
(二)加快文化建設步伐
在新時期的發展中,往往會因為過于追求經濟的迅速發展而忽視文化的建設,在政府的有很多種職能,但是文化職能卻沒有被放在它應該有的高度上。政府的文化職能不僅能夠提高我們國民的綜合素質,而且在抵制外來腐朽思想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發展中,文化往往依賴于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尤其在我們恢復國民經濟的時期,文化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發展狀態中,因此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文化在社會中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在我們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國家義不容辭地加快文化建設的步伐,“關鍵的還要靠政府執行層面的自覺,黨和國家的文化自覺才能真正得以實現”。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演講中提出:“我們要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文化交流,溝通心靈,開闊眼界,增進共識,讓人們在持續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養,讓文化為人類進步助力”。
習近平指出:“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要以溫暖的懷抱、開放的胸襟、科學客觀與辯證的態度去對待其他民族的文化,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
我國一直致力于在全世界進行文化交流,但近年來,“中國威脅論”等把中國美好的愿望歪曲理解,西方人也總用片面的眼光去審視中國的文化交流。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傳承中,沉淀下很多對世界發展有利的精髓,把它總結提煉出來“就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代代相傳的‘天下情懷’與‘和諧理念’。”
(三)理性對待西方外來文化
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外來文化,是說對待外來文化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接受。在我國的民族文化中,也有很多需要摒棄的腐朽思想,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家長制等都帶有腐朽思想的印記,我們在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要學會摒棄。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資本主義在它的發展中產生了有利的作用,使人類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成果。任何的民族都在一個共同的文化圈內,沒有哪一個民族可以脫離整體而單獨存在。在對待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關系上,要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四)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社會生活是人類生產實踐中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社會實踐貫穿人類發展的每個方面。“社會實踐作為高校的一種有效教育形式,已經凸顯其在實踐知行統一的教育觀”。高校要積極舉辦有關文化的實踐活動。比如詩詞大會、舞臺劇等,通過具體的實踐,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深度,在慢慢地文化熏陶、實踐中增強文化自信。還可以開展經典戰役的觀影活動,在暑期開展重走長征路活動,也可以親歷尋訪抗戰老兵,實地參觀紀念園、烈士陵園等,通過看、走、聽來感悟紅色經典,重溫紅色記憶,提高文化自信。
文化傳承是大學生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對于文化的感悟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更應該走出去,在具體的實踐中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自身真正地理解文化自信的真諦,才能更好進行文化創新。要勇于把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在日常生活中培育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文化自信,投身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
四、結語
大學生是進行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我們新時期的文化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國家、社會以及大學生自己義不容辭的義務,能夠有力地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各項綜合力量,才能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紅旗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2]殷燕召.樹立文化自覺與自信的理念——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學文[N].人民日報,2013-03-01.
[3]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