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潔
【摘 ? ?要】作文是語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作文也是學生閱讀量和文學涵養的體現,是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與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走進生活積累寫作素材,革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 ?教學技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10
許多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結果卻不盡人意,讓教師感覺力不從心。學生寫作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條理不清、結構混亂等。作文教學的路是坎坷的,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因而作文的教學需要教師持之以恒,使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思考總結,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許多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一聽到要寫作文內心會產生抗拒,將寫作文視為一種痛苦的事情。如果學生以這樣的態度看待寫作,那么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肯定是遙遙無期。人的行為多受情感來支配,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就會獲得不竭的動力,這種驅動力是發自內心的,正是有了這種驅動力,學生才能自主進行寫作創作。尤其對于還處于孩童時代的學生來說興趣顯得更為重要,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旺盛,很容易喜歡上某一事物,也很容易對某一事物產生厭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以一個正確的方法提升寫作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講一些寫作名家的故事,比如魯迅如何棄醫從文、毛澤東恢弘的筆墨、史鐵生曾面臨的生活困境等一些有關于作家的一些有意思、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充滿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學生廣泛閱讀
在教學中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是新課標中對于語文教學的一項要求,要將閱讀教學貫穿于作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寫作的來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積累寫作素材、引發對生活的思考、積淀語文文學功底。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現在能夠獨立養成讀書習慣的學生很少,沒有閱讀寫作仿佛是空中樓閣。所以我會要求我的學生每天至少抽出半個小時進行閱讀,讓學生建立摘抄本,當閱讀過程中出現了好詞好句時就把它們摘抄下來,并且讓家長進行監督幫助學生進行積累。但是教師應當注意閱讀的題材不應該被限定,學生應該憑興趣選擇要閱讀的書籍,這樣學生才能長時間進行閱讀,養成讀書的習慣。教師可以每周推薦一些書籍給學生,讓學生們進行參考選擇。同時教師可以每周選擇一節課讓學生們進行閱讀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分享一些自己所摘抄下來的好詞好句或者推薦一些書目給其他同學,也可以講一講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感悟以及領悟到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教師在課堂上要不吝表揚,看到有學生做得好就要去表揚他,一方面讓被表揚的學生繼續堅持下去,另一方面讓其他學生認為這樣做是對的,是有價值的,然后向這個學生進行學習。此外,教師還要向學生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領會閱讀的快樂,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三、讓學生走進生活
作文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作文的基礎來源。作文教學之所以難就在于學生沒有來自生活的原始材料,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去寫。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樂趣,讓學生們努力的參與進生活中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在上學的路上進行觀察,觀察周圍人的行為動作,觀察他們說了些什么話,觀察路邊的一棵小草,天上的一片云。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早晨觀察到的內容進行一個簡短的小作文創作,將優秀的小作文在全班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鍛煉作文文筆,另一方面讓學生努力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別的活動,如辯論賽、演話劇等,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電子設備逐漸普及,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觀看新聞聯播、百家講壇或者一些紀錄片等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能了解到國家大事、歷史故事,拓寬知識面,還能夠從中挖掘一些寫作素材,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去,就不會出現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的局面了。
四、引導學生互改作文
葉圣陶先生說:“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以往教師批改作文都是直接在作文上圈出作文中的優點與不足,然后發給學生進行修訂。學生雖然能直觀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優缺點,但是缺乏自己發現錯誤的過程。學生之間互改作文能夠讓學生從發現錯誤開始直到作文修改,全程參與進作文的改評過程中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在互批互改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錯誤發生的原因,還能夠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欣賞借鑒別人作文中的優點。
但是由于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知道作文有寫得不妥的地方,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因此,教師需要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在互改作文時要求學生從多方面進行評判,包括卷面整潔情況、是否有錯別字、作文結構、語言特色等方面,不僅要將錯誤圈出,還要讓學生尋找作文中的亮點。要求學生在批改作文后寫一段評語,寫一些在批改作文過程中的直觀感受。在批改結束后可以給學生留出時間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作文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互改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結束語
寫作能力不易迅速提升,需要學生不斷閱讀、不斷積累、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而后作文水平才能夠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同時這也是一個先有付出再慢慢得到回報的過程,因此,不能急功近利。教師要不斷思考總結,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直面挑戰、勇于創新。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訊·D刊(學術刊)(9):54-55.
[2]粘江芬.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感悟[J].學周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