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琪
【摘 ?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非常的多,其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得到大大提高。
【關鍵詞】問題解決能力 ?小學數學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53
小學數學是數學這門學科在最初始階段的教學,也是學生接觸數學這門學科的敲門磚。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他們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從而能夠使得他們在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對于知識理解得更加的透徹,這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這門科目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當中進行更高效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從而加強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把書本上的知識按照教材大綱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講解下對這些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課堂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課堂上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知識的傳授方式也通常采用硬性式灌輸法。而數學又是一門需要學生進行自行動腦、自行探究、不斷摸索的一門學科,在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僅僅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把這些理論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用來解決數學學習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和改革,新課改的提出更加印證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學要求打破原有傳統教學的束縛,要求教師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新課改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夠僅僅局限于課堂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應該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法不斷地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達到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對比下以及新課改大背景的要求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二、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細心、耐心能力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大多數的數學知識都涉及到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數字的計算。數學課堂不單單有理論知識組成,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通過具體的問題進行計算,從而得出相應的答案。然而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這個過程是非常繁瑣的,需要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還有專注度去進行計算的演練。通常情況下為了保證最后答案的正確性,學生需要對已完成的數學問題進行多次檢驗和演算,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最終的答案正確。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當中,則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耐心和細心能力。只有學生在解題的過程當中保持一個細心的狀態,他們才能夠注意到題目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從而幫助他們簡單且快捷的完成相應的問題的解決和計算。只有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保持一個耐心的狀態,才會不厭其煩地對已經解答的問題進行多次的驗算,從而才能保證最后的答案的正確性。然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常缺乏耐心與細心導致相關問題解決的正確率較低。
(二)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要想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能夠靈活地運用相關的知識點,從而把問題解決的又快又準,就必須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書上理論知識的來源以及運用。在許多數學問題解答的過程當中,學生通常會因為理解不到題目當中的意思,從而不知道運用什么知識點進行解答,使得這些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產生畏難和放棄的心理,這也會使得他們喪失解決數學問題的自信心。因此,在培養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當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了解了每個知識點的來源以及具體的運用,才能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得到靈活的應用。而他們對知識了解的越透徹,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越高漲,才能夠使得他們在解決的問題時變得更加的果斷。而據有關研究表明,在現在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題的自信心不足的問題是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關鍵問題之一。
三、怎樣解決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
(一)通過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細心和耐心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非常重要的知識來源之一,學生絕大多數的知識都是來源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準備相應的筆記本,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一些重點知識內容進行相應的記錄,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變得更加的專注和耐心,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勤動腦、愛思考的好習慣。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發散他們自己的思維,來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不斷地提高他們的細心能力和耐心能力。
(二)增強課堂討論,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的培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學生對于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也需要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得到具體的練習和檢驗。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數學內容教學的時候,應當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把這些數學案例和問題放在課堂上供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當中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討論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發散他們自己的思維,還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增強課堂討論,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當中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白培養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率的教學。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明白影響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因素,然后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施以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高蕾.淺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60-460.
[2]蔡凌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談討[J].考試周刊,20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