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華
【摘 ? ?要】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下,不少初中生表示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淺談歷史教師應該如何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做起,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25
歷史是一門記錄人類發展歷程的人文學科,學習歷史可以讓學生們了解歷史事件、積累文化知識,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歷史學科的無限魅力時,學生就會專心致志的參與歷史學習過程,從而不斷提升學習效率。
一、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缺乏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的原因多種多樣,跟學生的學習情況息息相關。部分學生認為歷史不重要,所以學生也不愿意主動思考,缺乏主動探究、積極求知的歷史學科學習興趣。還有部分學生是因為自身的歷史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學習過程比較枯燥,認為只要做好一些機械性的學習任務就可以了,學習歷史知識時只知道一味地背誦抄寫,在遇到一些形式靈活的考題或者課本上沒有出現過的案例時就方寸大亂,不知道該如何整合學習過的歷史知識。殊不知,學生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歷史考試的難度只增不減,會更注意考察學生的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考驗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不主動思考,很難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學習的過程也會比較枯燥,永遠去背誦和抄寫是無法培養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漸提升學習能力。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升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關注度,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內容介紹和知識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迅速提升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歷史教學模式,通過在課堂上加入各種各樣的教學游戲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提問也是一種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技巧,鼓勵學生主動發言,不僅教師要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和其他學生提問,達成多向互動,構成和諧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逐漸培養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不斷地鞏固和教學課堂的持續優化,將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興趣逐漸轉移為歷史學習的興趣。
課堂外,機械式的歷史作業也是扼殺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學習問題,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是單一的,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歷史綜合能力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察,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后表達自己的見解,說的片面甚至出現一些錯誤也無傷大雅,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后應表揚學生進行了主動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開展拓展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歷史課本上教材編訂者們精心選擇了一些代表性較強的歷史事件以供學生學習,但是僅僅學習課本上的歷史知識還不夠,學生需要了解更多的歷史事件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新時代中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發展,青少年的學習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開展拓展學習時選擇的余地也比較大。歷史課本上的不少歷史故事,學生之前可能都學習過或者了解過,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可能不太高。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及課堂外了解一些新穎有趣的歷史故事,通過拓展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
歷史事件本身新穎獨特,歷史故事的表現形式也具有多樣性特點,不少課外讀物通過改變歷史事件的表達形式來吸引受眾,或者將二者結合起來,呈現出一種生動有趣的表達效果,這些讀物非常適合用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如《林漢達歷史故事集》《中華上下五千年》等歷史叢書,還有《假如歷史是一群喵》《賽雷三分鐘》等漫畫作品,都非常適合初中生去進行拓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歷史,培養興趣。除了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漫畫,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有趣的歷史動畫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提升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關注度。當然,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拓展閱讀,閱讀范圍也不應局限于一些生動形象的、和歷史相關的課外讀物,除了一些直接刻畫歷史的作品,教師還要注意鼓勵學生接觸熱點新聞事件,畢竟今天的重要新聞可能就是明天的歷史事件。
當今時代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移動終端也早已普及,這是一個可以真正實現“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時代,消息不再閉塞,信息呈現一種爆炸式的態勢飛速的增長和迅速的傳播。然而過多的信息和各種各樣自媒體的涌現,人人都可以當記者,但是人人卻不一定都具備記者的專業素養,消息難免魚龍混雜,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言論的影響。百年清華四大哲人之一的陳寅恪在悼念王國維時這樣說道:“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新時代的學生也應該具備這樣“自由之思想”,用歷史思維能力去看待新聞事件,保持“獨立之精神”,不被網絡上的風氣引導,有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三、結束語
新課改持續推進的過程中,當代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語數英之外的其他學科的教學現狀也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歷史學科也不例外。但是仍舊有不少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再加上歷史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不少學生表示很難對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明確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融洽積極的教學氛圍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歷史課堂,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鮑美榮.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215.
[2]張鵑.學生興趣的“金鑰匙”在哪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策略探析[J].亞太教育,2019(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