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明
【摘 ?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學科,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去,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的數學學習生活中更輕松的學習高年級數學內容。本文將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94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系統化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生的學習進度。在諸多因素下,大大加強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也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帶來影響。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成為了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將從小學數學教學中所遇見的阻礙學生計算能力進步的問題著手,推導出解決方法,幫助教師實現小學數學計算的有效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所遇見的問題
(一)學生的計算基礎薄弱
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受到智力、學習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于是導致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比如有些學生在小學之前就能夠進行十以內的加減運算,而有的學生卻不能;有些學生聽一堂數學課就能掌握到計算知識,有的學生卻需要一節課以上。面對諸多類情況,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下功夫。
(二)課后習題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進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所以每一章節的數學課后習題對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不同的難度。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好,面對課后習題信手拈來,家長還不斷為他們購置新的習題,故他們認為課后的習題量少;而有的學生本身數學基礎就薄弱,家長也不怎么重視學生的數學練習,所以他們在完成課后習題時總是很吃力。面對這類情況,教師需要從學生和家長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并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如若不然,班級中的數學成績差距將會越來越大,水平參差程度也將會越來越大。
(三)部分學生在計算時依賴計算機
雖然計算機確實是輔助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工具,但存在部分學生過度依賴計算機,并常常運用計算機完成課后習題的情況。這類學生沒有運用腦筋進行思考,只是簡單的通過計算機得到習題的答案,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降低,學習興趣會減輕,學習方法會出錯,甚至面臨無法正確處理自主學習與輔助工具的處境。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
(一)鞏固學生的計算基礎
針對學生的計算基礎薄弱的問題,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如下幾點:首先,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之前,應該與學生進行溝通,或者是采用做模擬題的方式進行摸底,對學生的數學水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其次,為學生講解知識時,需要考慮到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而不是直接一遍就講完所有知識點;最后,進行知識的鞏固非常重要,在講解完要講解的內容之后,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時間為學生進行二次講解,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到的知識點,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的遺忘速度由快到慢,所以在進行二次復習之后,教師還需要注意后面學習中穿插對前面內容的回顧,盡量減少學生的遺忘。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抽問的形式,對之前的數學計算教學知識進行提問,要求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的準確率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間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合理布置課后練習題
針對課后習題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的問題,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需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進度以及他們的數學水平,最好是教師進行計算之后,根據以往的經驗統籌簡單與復雜的題目布置,而不是直接布置,避免出現大量簡單題或是大量難題的出現;其次,針對部分數學成績好的學生,教師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要求家長為學生布置或購買適量的練習題,方便學生提高;最后,針對部分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教師需要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輔導學生,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讓家長也發揮作用。除此以外,每一節課后,教師還應該適當的為學生安排練習,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數學題,從小處入手,解決學生存在困惑的知識點或習題,從而實現每一個水平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效得到提高的目標。
在以上步驟實施以后,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們的發展問題。計算題的基礎是加減乘除,所以當學生們都掌握了計算法則之后,教師應該為學生安排更高層次的計算訓練,積土成山,逐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計算水平和能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課外的數學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要求學生合理使用計算機
因為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章的內容中涉及到關于計算機的使用,但這一章節的內容是針對大數字的計算,所以允許學生進行計算機的運用。針對部分依賴計算機進行計算題練習的學生,教師絕對不能坐視不管。可以實行以下幾種方法。
1.要求家長陪同完成作業。家長也是小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在家中監督以及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并提前收好計算機,除了題目中含有運用計算機進行計算的題目,其余計算題一律不可使用計算機。當學生完成作業之后,需要家長與學生進行溝通,告訴學生依賴計算機進行計算的害處,并幫助教師檢查學生的數學作業。
2.考試之后收取草稿本。因為部分學生過度依賴計算機,所以在考試過程中仍然會出現這種情況。老師雖然不能在監考時注意到學生們的所有動作,但收取草稿本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提前與學生講好,每一道題都要按照題號順序進行計算,并在考試結束以后上交草稿紙,如此一來,每一位學生的計算過程都呈現眼底,大大的減少了使用計算機的概率。
3.要求學生之間互相監督。教師在進行與計算題相關的教學時,可以適當抽取上課時間,為學生布置幾道數學計算題,并要求學生之間互相監督,不允許出現使用計算機的情況。除此以外,還需要學生將解題過程寫在題目后方,課后隨機抽取練習本進行檢查,以便達到監督的目的。
數學是一門充滿奧秘的學科,而計算能力是探索這奧秘的錦囊,失去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就等于失去了進入數學這扇大門的門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提前為學生的計算能力訓練做好規劃,在每一個階段為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有效、規律的數學計算內容教學,幫助學生適應并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最后走向探究數學的成功道路。
參考文獻
[1]陸路.夯實基礎,掌握技巧,培養習慣——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之我見.《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8-20.
[2]許云勇.計算器對學生計算能力影響的分析.《華中師范大學》.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