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慧
【摘? ? 要】生本理念是近年來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過程中,并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強烈關注的嶄新的教學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也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學校。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和全面依靠學生,實現了由“師本”教育到“生本”教育的重大突破。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本理念?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14
生本理念的推廣和以生為本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顯著提升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越來越多的小學生覺醒了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貫徹生本理念,構建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
一、及時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深入貫徹生本理念,需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拋棄那些不符合時代發展規律和學生學習主觀訴求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意識到,小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所做的工作應該是盡力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進小學語文課堂而不是強制學生學習,成為學生語文知識道路上的引路人,成為學生在語文知識海洋中遨游時照明的燈塔。教師不僅要不斷結合當下的教育形式,堅持生本教學的相關理念,還要將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介紹給學生,
二、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深入貫徹生本理念,需要關注生本理念的核心也就是學生本身,從學生著手才是釜底抽薪的有效方法。教師不僅自己要深刻理解生本理念,還要將此理念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生本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擺正主動學習的學習態度,學習意識激發了,學習態度端正了,教師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習慣培育,否則學生永遠無法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后,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小處著手,以生活化的細節和具體的教學案例作為切入點,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最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各種終端設備的不斷更新,互聯網承載著海量的信息推引著人類進入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取,比起傳統教學,新時代的學生如果想要學習和了解更多的知識,完全可以采取更輕松的辦法。因此,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變得格外重要。如果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沒有培育完全,不具備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即便是學生掌握海量的學習資源,也無法運用和掌握。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比較天真懵懂,部分學生還沒有覺醒自我意識,在學習方面也基本上依靠家長和教師的監督與引導,即便是了解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原因,不愿意主動去探究和求知。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習慣還處在培養和發展的過程中,對世界的認識也比較片面和單一,的確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引導。但是等學生進入高年級了,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這時候如果學生依舊缺乏自主學習的毅力,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學生低年級的基礎學習階段就逐漸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盡早的構建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接受生本理念,讓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學生內心。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是一個漫長的、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反復的過程,可能今天學生的表現非常好,不僅積極參與課堂還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努力完成所有的課后任務。但是第二天,因為不良的個人情緒,學生自暴自棄,不再愿意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也不和教師互動,不再共同探索學習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保有教書育人的仁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這一點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深入貫徹生本理念。
首先是尊重學生個人權利,學生身上具有發展性,處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教師不能用學生今天的表現武斷的判斷學生今后的所有發展。因為過去學習環境的差異、當下學習條件的不同以及學習基礎的不一致等等各種現實因素,導致學生反映出來的學習狀態不可能完全一致,學習的結果也千差萬別:有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好,語文成績出類拔萃,是班級中的佼佼者;有的學生雖然語文基礎沒有那么好,但是語文成績較為穩定,一直保持著一個不錯的狀態;但是有的學生的學習進步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大,學習成績可能一直跌落低谷,還有可能忽上忽下。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其他什么因素,給予學生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否定他們的求知權利,教師要一視同仁,只有當學生意識到自己被公平公正的對待,才愿意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且能從學習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逐漸激發自主學習的意識。
其次是小學語文教師還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每個學生都有個體差異性,教師要正視學生身上存在的個性差異,接受學生存在的不完美,不要總是想著要將學生塑造成完全一致的個體。差異也是一種美,千篇一律并不意味著教師教學的成功。必要時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的按照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狀態為學生合理分層,采取更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
最后是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不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那些一板一眼的教學方法可能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游戲教學法,寓教于樂,以此吸引學生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四、結束語
目前來看這種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還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的制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傳統的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在不少小學還占據著主導地位,生本教學理念的推廣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深入理解生本理念,堅持優化教學模式,構建生本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貫徹生本理念。
參考文獻
[1]王敏嘉.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實踐[J].廣西教育(25):7-7.
[2]劉燕.試析小學語文課堂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