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5-072-02
摘? 要? 在高校的發展中,體育運動是教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高校的體育運動發展中,田徑運動是開展頻率較高的一項體育運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而在高校田徑運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開展的具體途徑以及訓練方式,會對學生的訓練結構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高校開展田徑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訓練策略等進行詳細思考。本文將結合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策略與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校? 田徑? 運動訓練
高校田徑運動的發展,田徑運動的訓練方式以及田徑運動的開展途徑等,都會對田徑運動的開展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高校田徑運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需求,如果對學生的訓練問題缺少詳細的思考,將會影響訓練效果。因此,針對高校田徑訓練策略與途徑,要站在高處進行思考,減少田徑訓練中對學生產生的阻力,進而提升田徑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高校田徑訓練的組成
(一)高校田徑學生的組成
田徑學生的選擇,是影響田徑訓練效果的關鍵,因此,一定要慎重選擇。在高校田徑學生的選擇時,會結合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進行判斷,首先是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是進行田徑訓練的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再好的訓練計劃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空談。其次是學生的意志力,一定要選擇意志力達標的學生,一些學生雖然身體素質較好,但是長時間處于溫室的成長環境中,本身帶有嚴重的嬌生慣養的惡習,自身的意志力非常差,難以完成田徑訓練的課程[1]。最后,要盡可能的選擇能夠服從訓練安排的學生,對于一些田徑訓練計劃,能夠堅定的去執行,而不是偷工減料、陽奉陰違的學生。
(二)田徑學生的具體生活
在進行田徑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田徑學生的生活,也會對學生本身的訓練質量等產生影響。因此,必須對田徑學生的具體生活進行調整,例如:要求田徑學生對自身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盡量少食用含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避免飲酒等,盡量避免熬夜或其他不良嗜好的存在,減少對學生身體機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讓田徑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每天堅持鍛煉等,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逐步提升。
二、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一)田徑運動訓練缺少完善的知識體系
在田徑運動訓練的發展中,需要對制定系統化的訓練策略,以提升學生的訓練質量。在進行田徑運動訓練的策略中,常見的訓練方式有:跑、跳、走,以及整體進行的訓練方式。但是在當前對田徑運動訓練開展的實際過程中,相關教材中,而缺少對田徑運動系統化的教學知識,嚴重的影響了田徑運動的訓練質量。在進行田徑運動的訓練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具體運動方式,發力技巧等缺少完善的、系統化講解,導致學生的運動方式不得要領。很多教師在進行實際的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往往是憑借本身的經驗進行教學,但是這種經驗具有很強的局限性,并不能適合所有的學生,對學生的田徑訓練效果產生了明顯的制約[2]。學校缺少完善的訓練器材,一些高校的田徑運動訓練器材非常陳舊,在實際的應用中,難以適應當前背景下的田徑訓練需求,對學生的田徑訓練造成了明顯的制約。
(二)田徑訓練方法單一
在田徑運動中,需要學生的全身機能進行配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學生本身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田徑綜合能力。因此,在進行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訓練,才能有效的提升訓練效果。但是在當前高校田徑訓練的過程中,訓練的方式主要為:跑、跳、走等簡單的訓練模式,在學生完成幾種簡單的訓練工作后,就會對學生開展正式化的田徑訓練。這種訓練方式是當前田徑訓練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訓練形式。但是這種訓練形式,存在明顯的缺陷就是對學生身體利用率過于僵化,注意力只集中在學生的下肢中,而忽視了上肢對田徑運動產生的影響,對田徑運動的訓練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田徑訓練的師資與經費明顯不足
在田徑運動的訓練過程中,一位好的教師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對學生田徑能力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田徑運動的發展中,除了一些專業性的體育院校外,在大多數的高校中,田徑訓練的師資力量和訓練經費,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問題,這是當前高校田徑訓練中普遍存在的一項問題[3]。很多高校在田徑運動的開展過程中,所使用的都是非常陳舊的訓練設施,而且,在進行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自行準備相應的訓練裝備,教師只負責教學,以及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而相關訓練計劃的專業性也明顯不足。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導致學生的田徑運動訓練效果受到了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學生的田徑綜合能力提升緩慢,甚至學生本身存在明顯的弊端。由于缺少完善的訓練設備、經費,以及專業性的教學和訓練計劃,導致很多學生難以長久堅持高強度的訓練,對學生的田徑訓練造成了很大的不來那個影響。
三、提升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策略和途徑
(一)實施多元化的訓練方式
在高校田徑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相關研究的理論知識體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學生的教學方式單一,對學生效果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因此,應針對田徑運動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明顯問題的影響因素,為學生制定完善的、科學的訓練方案[4]。多元化訓練方式實施田徑訓練中一種非常常見的訓練模式,通過多元化的訓練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形式產生改變。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而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例如:進行賽跑,在進行田徑訓練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進行多元化的訓練教學,將會導致學生的田徑運動訓練效果受到很影響。可以在進行田徑訓練的過程中,結合跨欄、接力等項目,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訓練效率,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訓練興趣,提升訓練質量。
(二)豐富訓練內容
傳統的田徑訓練方式,過度的注重學生下肢的訓練,雖然,能夠直接的提升學生的訓練質量,但是田徑運動是需要學生全身進行共同配合的運動,單純的關注下肢,會對訓練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下肢訓練,也要對上肢給予足夠的關注[5]。在進行鍛煉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在:跑、跳、走等訓練方式的同時,還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上肢力量訓練,強化學生的上肢,并通過上肢的擺動,來帶動下肢更快的運動。與此同時,對相關的訓練內容形式進行豐富,不再讓學生進行單獨的訓練,這樣閉門造車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成長形成明顯的制約。因此,應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競賽,對學生開展不同距離、形式的田徑運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多種形式的田徑運動的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加入田徑訓練中,并且,有效地降低學生的疲憊感。
(三)完善訓練體制
訓練體制也是影響學生田徑訓練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我國的眾多高校中,對于田徑運動的訓練體制,存在明顯的不健全的問題,對田徑運動的訓練質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應針對當前高校田徑運動的訓練體制進行分析,明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完善,以提升田徑運動的訓練效果[6]。在進行田徑運動的訓練中,結合田徑運動中,不同的訓練結合,對其進行分析,結合不同的訓練側重點,進行合理的規劃,以此為基礎形成完善的訓練體制。例如:田徑訓練中,起步必須有足夠的爆發力,來獲得一個較高的初始速度。對此,可以讓學生進行適量的負重訓練,通過負重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爆發力。與此同時,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耐力訓練,不斷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擁有更強的肺功能和身體素質,這樣才能有效的保障學生在田徑運動中的耐力。在田徑訓練,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的訓練體制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為學生質量良好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為學生的田徑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發展中,田徑運動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的一項重要方式,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學生開展田徑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豐富訓練內容,創造多元化的訓練方式,還要對當前的訓練體制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全面提升學生的田徑訓練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建.中職院校田徑運動訓練策略與途徑[J].大眾標準化,2019(16):163-164.
[2]張泳華.淺談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策略與途徑[J].運動精品,2019,38(06):83-84.
[3]龔俊峰.高職院校田徑運動訓練策略與途徑研究[J].田徑,2018(12):36-38.
[4]戴豫.高職院校田徑運動訓練的策略與途徑探析[J].成才之路,2017(21):13.
[5]張嵬.高校田徑訓練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5):67+69.
[6]王凱.我國田徑運動發展現狀及訓練對策研究[J].運動,2016(04):13-14.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