葸天宇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美術課程逐漸成為新時期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小學階段,更是逐漸成為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關鍵時期。因此,筆者對美術教育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并著眼于教學實踐活動展開了研究。而本文將結合相關的研究成果,具體闡述如何有效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美術;素質教育;教學策略
當前正處于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在素質教育中,一個十分鮮明的特征就更加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難發現,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但是,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證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這導致當前的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美術課程中,教師要全面了解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并及時調整教育理念和教學組織策略。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和完善,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都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作為前提條件。尤其是在美術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集中精力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和美術作品的創作,再加上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枯燥,所以導致學生缺乏強烈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可以嘗試將情境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美術課程中。借助教學情境,能夠使相關的知識內容以一種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促使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以《宇宙之旅》為例,在這一節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讓學生搜集和宇宙飛船有關的信息資料,并嘗試動手制作宇宙飛船模型。對于小學生來說,盡管“宇宙飛船”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名詞,但是對于宇宙飛船的內部結構并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沒有直接引導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而是利用一段多媒體視頻進行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具體來講,這段視頻出自于紀錄片《東方神舟》,這部紀錄片集藝術性、思想性、真實性、科普性于一體,真實記錄了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號飛船將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送入太空的實際情況。在這部紀錄片中,不但使學生領略了我國實現千年飛天夢想過程中的精彩瞬間,而且通過鏡頭了解了我國“神舟”號飛船的基本結構。通過這段紀錄片,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然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能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宇宙飛船的結構,用一些現成的材料制作不同形狀的宇宙飛船呢?”最終,利用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此可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注重先學后教,引導自主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學生為主體”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一。也就是說,教師要有意識地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建構的全過程中。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理念組織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以《讓剪影動起來》為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性的知識建構活動。首先,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然后,學生結合資料進行了自主思考與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項內容:第一,皮影藝術的基本特點;第二,制作剪影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三,皮影人物會動的基本原理。學生完成自主探究活動之后,我對學生進行了適當的引導和點撥。針對這節課的基本內容,我總結出了畫、剪、連、粘四個基本的步驟。接著,我幫助學生復習了這幾個環節中的關鍵知識點。最終,通過先學后教的方式,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了較為準確的理解。相對于教師直接傳授知識,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學生的知識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三、立足現實生活,組織美術實踐
美術實踐能力是小學美術課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培養目標。毋庸置疑,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通常是通過美術實踐進行檢驗和增強的。因此,教師應避免將美術課程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中,而是需要著眼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美術實踐機會。這樣一來,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美術知識的內化。
以《廢舊物的“新生命”》為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回收利用廢棄物的重要性,以及廢棄物造型藝術的神奇之處。完成課內知識的學習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任務。在這次任務中,學生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家是否存在隨意丟棄廢舊物的情況。然后,要將這些廢棄物收集起來,并利用課內所學知識將這些廢棄物制作成不同形狀的藝術品。同時,要根據廢棄物的不同特征與形狀,自主歸納藝術作品的表現效果。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陶冶了學生的生活情趣。
四、完善教學評價,深化知識理解
教學評價是教學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及時與科學的教學評價,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學流程,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在新時期的美術課程中,要改變以往比較單一和封閉的評價模式,更加關注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出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
一般來說,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當中,我會重點關注以下幾項內容:第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學評價不僅僅是教師點評學生,還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這樣一來,可以更加全面地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第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除了學生的學習結果之外,我還會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的表現,比如學習習慣、思維發散性等;第三,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在不同的教學環節,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我會綜合利用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相對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手段。最終,借助多元化評價模式,進一步強化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要更加重視美術課程的意義。為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新時期的教育要求,并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同時,隨著教學活動的推進,還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翟笑耘.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時代教育,2018,(2): 181,183.
[2]冉曉彤.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改革之我見[J].長江叢刊,2018,(4):24.
[3]劉娜.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J].中外交流,2018,(4):160-161.
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普恰克其鎮庫都克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