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芳
【摘? ?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整體教學結構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學科之一,它不僅服務于學生基本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提升,更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推動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價值道德和人際交往能力改善。因此,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是必由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03
小學語文教學面向的群體是相對較為特殊的,他們缺乏基本的學科認知,缺少系統化和體系化的學習策略,更缺少學習語文時的必要素養、思維、習慣和激情。因此,教師針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堅持思維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樣性和角度的全面性,用趣味的方法吸引學生從日常生活走向專業課堂,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用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以下探討研究。
一、優化備課過程,奠定良好的課堂教學基礎
備課是完整教學的前奏,是帶領學生不斷前進的沖鋒號角,只有備課環節做到了萬無一失和面面俱到,緊隨其后的教學實踐環節才能夠保持應有的效率和基本的效果。因此,教師不僅要將備課環節的工作落實到位,更要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優化備課過程,為后續的教學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備課要備學生。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取向和性格愛好,有利于教師找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和課堂參與度。同時,教師還要提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跟上課堂節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其次,備課要備教材。教師反復閱讀、分析和拓展教材,找出教材中的重點,理清教學思路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最后,備課要備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需要篩選、串聯和整合所需的教學方法,能夠推動語文教學過程更加流暢高效,并給學生帶去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進一步推動語文教學課堂效率不斷提升。
二、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構建學生終生學習之基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小學生初入校園,初次接觸系統化的學習,更需要形成與語文學習過程相適應的好習慣,從而幫助學生占據學習的優勢,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并在未來憑借習慣優勢克服更加困難的學習任務,最終構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礎。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基礎的語文習慣。這就包括教師引導學生形成主動預習和復習、課堂認真聽講、認真記錄筆記、積極互動交流、按時完成作業等習慣,是推動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提高的最主要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健康衛生習慣。比如寫字時的握筆姿勢和坐姿、看書距離等健康習慣,這是保證學生學習規范性和健康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堅持對學生以上兩個方面的習慣進行改善和培養,學生才能夠始終以認真的態度、良好的姿態以及健康的體魄將語文學習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
三、做好趣味教學的準備,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比較于其他任何階段的教學,小學教學需要教師形成更具有趣味性、創造性和實踐特色的教學風格,最大程度迎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性格特征,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從舒適的家庭環境過渡到嚴肅的課堂環境中,并始終保持學習語文的強烈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要從選擇教學方法和創設教學背景情境開始,認真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是否能夠有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給學生帶來趣味性與專業性兼具的學習感受。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教學童話類型的文章的時候,可以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的嚴肅教學風格,而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小道具,利用多媒體動畫趣化表演過程,然后讓學生分角色對文章進行情景演繹。這樣一來,語文教學的過程就能夠獲得趣味性的轉化,并為學生廣泛接受與喜愛,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鼓勵課外閱讀,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語文是一門涉及內容十分多樣,涵蓋領域相當豐富的學科,光憑課堂上短短的幾十分鐘是無法完全揭開語文的面紗,給學生呈現一個多面、綜合且豐富的語文學科面貌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只是為學生進行更加廣泛的語文學習按下了一個開關,學生要想了解語文完整的面貌,還必須在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課外的拓展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完善語文學習的思路,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幫助經驗尚不豐富、目的尚不明確的學生找到正確的課外閱讀方向和道路。
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定期為學生推薦好書好文,幫助學生了解哪些書值得學習和閱讀,從而為學生指明閱讀學習的正確方向。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讀書交流活動,通過布置好書分享角,開展讀書筆記交流會、舉辦讀后感比賽、圖書漂流活動等來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經歷,構建學生群體中濃厚的讀書氛圍,幫助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
五、做好家校聯系工作,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重心主要落在了家庭和學校這兩個場所中,所以僅僅由教師來承擔起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和對學生的語文教學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家長、家庭也要參與到這個過程中,通過與教師、學校攜手合作,拓寬教學管理與監督的范圍,對學生進行全范圍的指導。
教師首先要建立起與學生家長之間暢通無阻的溝通聯絡通道,保證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成績、家庭表現等消息能夠在雙方之間實現迅速的交換,從而提高立體管理的科學性。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家長扮演好學生人生導師的角色,通過規范家長自己的言行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態度。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家長與學生平等友好地交流,做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生活中的引路者,幫助學生以更加堅定的信念、良好的態度、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來。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方法的多樣化和角度的多元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們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基本歸宿。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又必須要將針對小學生的教學與針對其他學齡段的教學適當區別開來,充分考慮小學生實際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條件,積極接納學生對教學提出的改進意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語文教學課堂的人文性和有效性,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趣味與效率兼具的語文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晶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4):141-142.
[2]王秀艷.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