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娟
【摘? ? 要】傳統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應新課改的要求,教育在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改革,創新思想,迎接未來的挑戰,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17
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的感召下不斷進步,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沿用太久,便對新課改的實施產生了影響。從目前的教育觀念看,應把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包括創造力和個性放在首位。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實行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使小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提升,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一、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
小學教育的開放性,就是要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主體,不斷發展他們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認知新事物、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通過個性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換而言之,要改變過去教師單一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要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展現自己。教師教的目的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發生了變化,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比如字、詞、句、章,還要讓學生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更重要的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掌握實際運用的能力,讓知識更好地為生活服務[1]。
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小學階段是基礎階段,是學習的黃金階段。小學語文是基礎,今后初、高中的語文是否學習好,都是建立在小學基礎之上。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初、高中進行補習就會困難重重。小學階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是極其重要的,而到了初、高中后改變會很難。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是不可局限于教材的,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更不能讓學生模仿教材進行寫作,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此,閱讀面要擴大,擴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閱讀中找到自信,培養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搜集和處理正確的、有價值的信息,鍛煉學生自己的實踐能力[2]。
三、教學模式的開放性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學習語言,目的就是讓學生具有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理解的概念是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能夠積極開動腦筋,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文字的內容,然后進行深入理解。所以,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就是要讓學生有發言權,把自己不同的意見表達出來。比如在教授《臘八粥》一課時,教師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課文閱讀之前就提出問題:“文中怎樣描寫八二嘴饞的?”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自然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會發揮主體作用,一邊閱讀課文一邊進行思考,尋找答案,最終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但都是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總結、提煉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四、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這在教學中實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教師要運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在教學中不能統一而論,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要求他們整齊劃一,完全都達到一個規定的標準。因此,教師在評價一個學生時,要從多方面考慮,如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德智體美勞的基礎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其進行正確的評價,然后制定出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方法。傳統評價學生的標準是以考試的分數高低為標準,而新課改的大背景要求,學生所學的文化知識要能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要將課本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評價學生應是多重性的,多方面的,運用多種方式,比如,根據表現進行評價,以文章的形式進行評價,以參與活動的形式進行評價,以語言激勵的方式進行評價等,通過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的地方,教師指導學生發揮優點、彌補短處,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3]。
五、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
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也是開放性教學的一個表現。小學語文教學過去的教學模式很單調,很枯燥,也很閉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在各種領域里都得到了應用,當然教學也不例外,多媒體教學能夠形成視覺、聽覺的相互結合,給學生一種真實體驗的感覺,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新知識,探究新知識,以此促進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教授《荷花》一文時,先利用一體機呈現夏日荷葉密塘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荷葉“挨挨擠擠”指荷葉很多;再指導學生觀察荷葉的顏色,分辨出“碧綠”不是一般的綠,是比綠色還要綠;“大圓盤”是寫荷葉形狀像個圓盤,不僅大,而且美。接著讓學生體會: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怎樣地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我順勢用一體機播放了白荷花在一片綠色的荷葉中鉆出水面的動圖,還讓孩子們演一演“白荷花”從荷葉中“冒”出的情景,最后讓大家評一評誰演得好,為什么好。在一看一演一評間,學生感悟、理解力的火花被點燃了,“冒”的妙處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在了學生的眼前,印在了頭腦間,遠勝于老師的講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六、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開展開放性的教學,從而達到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整體提升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艷麗.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J].學周刊,2012:34:117.
[2]陳江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J].成功(教育),2012:34:243.
[3]田會云.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J].學周刊,201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