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洪
【摘? ? 要】高中地理因其結合圖文學習的特殊性和教學內容繁多復雜,教學效果不理想,不同的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效果也不同。因此,致力于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本文旨在探討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 有效性?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41
地理不僅囊括了世界地形知識,還涉及到許多時間計算、氣候特點、區位因素分析等,知識太雜亂,學生學起來難免有困難,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必須在長期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學會總結經驗,探索學生地理學習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習問題,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致力于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地理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地圖與理論結合不緊密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靈魂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很好地結合地圖教學,就相當于紙上談兵,不僅不能讓學生有效學習地理知識,還會阻礙教學進程。當前的地理教學受教學條件、課程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每節課都花大量的時間帶領學生認識地圖,將知識點與地圖緊密聯系。并且隨意一個地點涉及到的知識點就很多,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先了解知識點,以至于教師壓縮了帶領學生認圖識圖的時間,導致地理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將地圖與理論知識緊密聯系,學生受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在解題過程和學習過程中也沒有養成良好的查圖習慣,遇到難題無從下手,只知道翻理論知識,卻無法結合直觀的地圖解決問題。
(二)學生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隨著手機搜題軟件的大量出現,學生越來越依賴手機解題,尤其在地理和數學這兩科,學生普遍習慣遇到難題就用手機查。高中生的地理知識基礎普遍薄弱,因為地理涉及到許多常識性的知識,需要學生學習的不僅是書本上的內容,還要在平時養成翻閱地圖的習慣。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養成了依賴手機搜題,不愛翻閱地圖的不良學習習慣。教師受很多條件限制,不能時時刻刻阻止學生用手機搜題,也無法讓每個學生都養成查閱地圖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地理學習越來越差,教師也忽略了糾正學生學習習慣的意識,導致地理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長期的成績不理想不僅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地理學習的興趣,對地理學習產生抗拒心理。
(三)局限于地理教材知識
地理這門學科囊括了很多知識,大到天體運行,小到人文生活,可以說是一門百科全書式的科目,而高中地理教材概括的是最基礎的地理框架,還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和了解的地理知識需要教師補充給學生,比如一些地理雜志上更新的地理發現、自然科學上面發表的很有價值的地理論文,都可以整理出來讓學生了解。而許多教師忽略了這一點,認為在時間緊迫的高中階段,能將教材內容完整無缺的教完就已經很不錯了,這樣的想法是很多教師普遍存在的,雖然很正確的考慮到學生學習時間緊迫這個問題,但目光沒有放長遠,學生其實不用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課外知識的學習,僅僅利用課余時間了解一下也非常有幫助。我們都知道學無止境,局限于書本知識,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有很大的不良影響。
二、如何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
(一)運用地圖教學法
我們所說的地圖不僅僅是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這兩張,還包括七大洲大致的地形分布圖,因為高考地理越來越傾向于考察學生對地圖的把握程度。教師運用地圖教學法讓學生了解甚至背誦地形圖,并不意味要讓學生將世界上每個國家的地區的地形背完,而是記憶最重要的山脈、河流、海彎等分布,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可以有效的根據地形分布分析解題思路。如分析北美洲氣候特點,就必須考慮到落基山脈和科迪勒拉山系對降雨量的影響。必要的地形分布,教師必須結合地圖讓學生了解并記憶,只有真正結合地圖指導學生學習,才能讓學生學會分析區位因素和氣候特點,不僅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還能加強記憶。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還能影響學生其他方面的做事態度。針對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用手機搜題這樣的不良習慣,教師雖然不能時時刻刻監督,但可以言傳身教,鼓勵學生遇到難題時積極思考,帶領學生如何一步一個腳印的尋找解題思路。高中生擁有較高的自律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但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教師在教學之初就應該反復強調和鞏固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遇到難題,一定要避免用手機搜題,如果教師都習慣于依賴手機,那么學生就更有理由使用手機搜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避免不良的教學習慣,遇到教師自己也不會解的難題時,可以和學生一起查閱工具書,或是先保留問題,之后再找出解題方法分享給學生。教師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難題也要養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讓學生看到正確的解題方式,發揮教師榜樣的作用,給學生一個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形象,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三)隨時補充教材之外的有用知識
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對于學生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卻為教師提供了拓寬教學內容的渠道。許多知名地理雜志和地理教學技巧通過網絡資源傳播,實現了資源共享,為教學帶來很大幫助。比如有些電視節目,不僅涉及到許多地理知識,節目形式也非常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或者空閑時間多觀看這類節目,增長知識和見識。教師必須利用好網絡教學資源,積極尋找對地理教學有用的微視頻和論文,通過自己的加工整理,分享給學生,不讓教學局限于教材內容,不讓學生處于死知識的循環記憶,而不更新學生的知識儲備。當前的經歷離不開創新,當前的教育教育更離不開創新,傳統的應試教育弊端已經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怎樣做到與時俱進,與社會發展相契合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鼓勵學生遇到難題查閱工具書,盡量改掉手機搜題的習慣。此外,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將目光放長遠,不局限于課本知識,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的優勢,及時補充學生的地理常識,致力于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紹英.地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及其教學法初探[J].考試周刊,2015(11):118-118.
[2]劉凡.淺談高中地理教學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地理教育,2013(z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