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山
【摘 ? ?要】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文化長河中都依舊熠熠生輝。可如今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文化傳承意識逐漸薄弱,尤其是新時代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甚少。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還急需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眾所周知,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小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所以在本文,我首先對小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進行討論。其次,進一步總結論述小學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結合的現狀。最后,提出促進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11
國家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發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17年,針對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現狀,國家進一步頒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可見國家對于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的重視程度。而小學是奠定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就小學生而言從小學就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最好的傳統文化教育開端也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課堂與傳統文化的高效融合對提高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一、小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語文是一門典型的具有民族文化特點的學科,我認為語文的學科特點就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如果讓學生借助語文教學課堂接觸、學習民族文化,在培養學生語言功底的同時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塑造學生的民族氣魄,最終讓我華夏民族的發展壯大。其次,小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是接受語言文字和思想文化最鼎盛的時期,所以小學階段是文化傳授與傳承的初始階段也是最關鍵階段。如果教育者可以牢固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是民族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的最直接方式,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我們中華文化特有的博大精深,產生一種濃厚的民族情懷。最后,如果小學語文課堂和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高效的有機融合,那么多樣的、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形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這也是一種一舉多得的高效教學活動。
二、小學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結合的現狀
1.教師方面。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逐步熏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大部分小學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了解,這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要求。
2.學生方面,大多數學生對傳統文化意識非常淡薄。比如對中國傳統節日例如: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了解不多,而且在生活中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沒有儀式感。
3.學校方面。很多學校普遍存在教材選擇不恰當,導致教學內容分散、課內外的知識銜接不到位、缺乏系統性等一系列問題,使小學生無法系統的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個別的學校領導及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且無用于教師的年度考核,最終導致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化。
三、促進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策略
1.對于教師。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運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模式使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得到有效融合。首先,通過對教學工作的總結反思發現,故事化教學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教師可以將國學經典、民族文化融入到故事當中,讓學生在聽故事之余可以了解國學經典,學習傳統文化。其次,許多古典詩詞是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觸景生情狀態下的有感而發,有的詩反應出了一個朝代的興衰、有的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發展。所以教師通過再現古典詩詞中的歷史,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并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再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朗誦詩歌,憑借詩歌的節奏、感情、韻律等來傳遞古典詩歌的美感。最后,任何一個優秀課堂高效有序地開展,都離不開課堂情境的創設這個前提,所以想要促進小學語文課堂與傳統文化高效融合,營造傳統文化課堂氣氛是必不可少的。
2.對于學生。教師可以結合小學課本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意識。很多中國的傳統節日常常出現在詩歌當中,比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因此教師進行詩歌教學的時候可以向學生講授傳統節日文化,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風俗、特點等,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節日的文化。
3.對于學校。我建議學校在進行傳統文化教材選擇的時候,可以將古詩詞、傳統文化節日作為課堂教材作為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選。古詩詞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也在漢語言文學中獨樹一幟。同時,古典詩詞不僅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韻律性,還蘊含著無限的歷史故事,滲透著各種歷史史實,這都是民族的特色與文化,借助詩歌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中古傳統文化相結合,也不失為一種良機。
同時,促進傳統文化與小學課程的高效融合并不是只要抓住學生的興趣,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其實,學校領導、授課教師在傳統文化與小學課程的高效融合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何避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化也是作為教育人的我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首先,對于學校領導、教師教育觀念的問題,學校可以經常促進和開展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程融合的相關學習活動,從而促進學校領導、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這便是學校課堂順利開展的保障。其次,完善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程融合的考核機制,讓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開展有理可依,有據可憑。讓教師心血在得到肯定的同時,也得到實質性的回報,這便是課堂高效開展的動力保障。
四、結束語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久不衰,都是古代先輩的智慧結晶。小學語文教師的當前緊要任務就是力求為學生營造傳統文化的學習氣氛,讓每一個學生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禮。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身體力行的迎接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的高效融合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總結的事情。我一直堅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將會展現出更加精彩紛呈的小學語文和傳統文化高效融合的課堂形式。
參考文獻
[1]高志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分析[J].文學教育(上),2019(11):98-99.
[2]顧悅梅.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思考[J].學周刊,2019(3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