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瓊
【摘 ?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科目,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被教育工作者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將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結合語文教學特色,探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37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科目,是構建學生完整知識結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習語文不僅能開發智力、鍛煉思維,更能培養識字、朗讀、口語表達、寫作等能力。同時,語文的人文屬性還能陶冶情操、培育高尚品格,提升人的個人修養。在我國語文學科的教育中,更融入了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激發愛國情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語文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正處在學習的起步階段,語文也是其最基礎的學習科目。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才能更輕松地學習和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識。學好語文在推動學生現階段各個科目學習進步的同時,更能為學生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打下基石,有助于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但從目前來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做事情主要依賴個人感覺和興趣,在面對綜合性較強的語文科目時,如果學習內容設有足夠的吸引力,就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時有發生,極大影響了課堂授課效果。
在語文教學方面,部分教師對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缺乏全面的認知,再加上思想觀念和教學能力上的局限性,存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授課內容枯燥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課堂參與度低,嚴重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取得的教學成果也極為有限。隨著語文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在對學生提出更多要求的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標準。因此,有必要探索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幫助小學生更快樂、更高效地學習語文。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課堂的教學氛圍密切相關,調動課堂氛圍也是增強教師授課效果的關鍵。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的順利開展,更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師總是以嚴肅、死板的教學方式來上課,就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因為這種壓抑的環境而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要注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正式上課前,可以播放一些小學生喜歡的音樂和歌曲,緩解在上一節課后留下的疲憊,振奮精神,讓學生能夠以充沛的精力來迎接接下來的語文課堂。另外,也可以采用課前小游戲的形式來調動教學氣氛,為正式開展語文課程做好鋪墊。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微笑,態度溫和,并學會用詼諧的語言講課,以便隨時吸引學生的目光。
二、加強師生互動,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
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該科目的喜愛程度,也關系到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認真程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積極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學會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激起求知欲望,讓他們主動與教師探討,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在進行新課文教學時,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來讓學生自主思考,并邀請他們回答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細心思考,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要尊重個體差異、支持學生個性,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發言,更不能否認他們的觀點;學會包容學生的錯誤,不辱罵、體罰學生。同時,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對話,盡量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認真對待學生的觀點和問題,樂意與之探討,多鼓勵、少打擊,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
三、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現代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發展為各個學科開展有效教學提供了參考,情境教學作為一種適用性很強的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各門科目的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具有生動形象、靈活性強等優點,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燃燒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非常重要。
因此,必須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自制的圖片、簡筆畫、實物工具等作為教學素材,把教室布置成課文內容中的情景,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設置靜物背景或動態效果,以艷麗的色彩、精美的圖片和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好奇心。同時,為了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展示,幫助他們在生動的角色扮演中更深刻地感受文章意境、領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小學生的行為特點使他們更喜歡幾個朋友一起學習和交流,并能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更好的效果。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只有積極與他人團結協作,才能實現共贏的目標。這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學習也同樣需要合作。在語文教學中,合作教學不僅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升課堂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中感受語文的樂趣。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并由每個小組自行推選出一名同學擔任組長,承擔本組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比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任務布置完畢后,就由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進行交流和探討,每個同學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并做好相關記錄。所有成員意見發表結束后,就開始小組共同探討、商議并整理出最佳的答案,然后選派一個同學代表本組發言。通過這種小組合作、人人參與的方式,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教師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還應加強師生互動,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另外,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劉程.淺析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語文課內外,2019,000(035):50.
[2]李翠.談談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1, 000(083):60-61.